苏铭渊天焱

第750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750章

“我家公子,是这北山城城主之子澹台明玉,是他在北山城外看到你,并将你救回来的。”其中一名护卫说道。

“北山城?澹台明玉?”苏铭渊内心一动,旋即便是连感激道:“多谢澹台公子相救之恩。”

“用不着客气。”澹台明玉则是笑着摆了摆手,“对了,你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怎么会被重伤倒在北山城外?”

“名字?”苏铭渊略一沉吟,便回答道:“我叫苏铭渊,是一闲散武者,路过这北山城周边时遭遇了盗匪,侥幸逃脱,可最后伤势太重,才会倒在那的。”

“哦?”澹台明玉眉头一掀,旋即笑了笑,“行,你好生休息,若有什么需要,可以吩咐周边的侍女。”

“多谢澹台公子。”苏铭渊再次道谢。

澹台明玉则是看了苏铭渊一眼,旋即便与身边护卫离开了。

离开房间后,其中一名护卫就忍不住抱怨,“这苏铭渊,真是不识好歹,明明是公子救了他,结果他竟然连自己来历都不愿意说,什么闲散武者,还遭遇盗匪?咱们北山城周边,可没有盗匪!”

“罢了。”澹台明玉却挥了挥手,笑道:“每个人身上都有各自的秘密,他既然不愿意说,我们也没必要勉强,反正已经去神殿查证过,幽心府内那些罪大恶极之人里边,并没有他。”

“就先让他在府内多呆几天吧,等他伤势好了,是去是留,都随他。”

“公子你就是心善。”那护卫说道。

可实际上,并非是苏铭渊不愿意说,而是,他真没法说啊。

他总不能告诉这位澹台公子,自己来自别的世界吧?

这要说出来,还指不定引出什么风浪呢。

……

眨眼,三天过去了。

苏铭渊修炼了不灭秘术,肉身足以媲美一般道兵,且恢复能力本就惊人,这三天时间,通过自身恢复能力,加上一些丹药宝物的辅助,他的伤势已经恢复的七七八八了。

城主府,一片辽阔的演武场上。

澹台明玉一袭轻衫,正全神贯注的演练着一门剑术,而苏铭渊,就站在演武场旁边平静看着。

他演练的剑术,层次颇高,他也掌握达到一定程度了,但在苏铭渊眼中,却稚嫩的很。

“明玉公子,停下吧。”苏铭渊开口。

澹台明玉立即停下了手中的剑术,跑了过来。

“你这剑术,比之前是提升了很多,但还是太过死板,你要记住,剑是活的,任何剑术都不能真的只局限于秘籍上的招式,你得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剑术思路,去不断延伸……”苏铭渊指点着。

片刻后。

“多谢苏铭渊大哥!”澹台明玉眼中释放着光芒,一脸的激动。

而苏铭渊,则是淡淡一笑。

他在这城主府内呆了三天,期间有一次刚好看到澹台明玉在演练剑术,出于澹台明玉对他的救命之恩,苏铭渊当时也就随口指点了几句,可要知道,他在剑术上造诣何其之高?

那可是足以比肩圣主了的。

而这澹台明玉,才刚刚破虚,他随口的指点,立马就指出了澹台明玉剑术中最大的不足之处,让澹台明玉醍醐灌顶一般,短短三天时间,他的剑术就比之前要提升了一大截。

澹台明玉自然惊喜无比,对苏铭渊也非常感激,连称呼都变成苏铭渊大哥了。

“公子,海龙大人回来了!”一名仆从来到演武场上禀告。

“海龙大哥回来了?”澹台明玉顿时大喜。

“海龙大人?”苏铭渊内心也是一动,“北山城内,除已经超脱的城主澹台元冀之外,那位实力最强的神殿战士?”

……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巅峰江湖路
巅峰江湖路
都说江湖是人情世故,可你见过真正的江湖吗?江湖是一盘棋,有人拼了命,想要跳出棋盘,有人终其一生都想做那个执棋的人。江湖也是金钱,名利,权势与女人。我将用亲身经历告诉你,我是怎样以身入局,从棋子,变成执
宜飞
被小三坑后我又回到了盗笔世界
被小三坑后我又回到了盗笔世界
关于被小三坑后我又回到了盗笔世界:何岁岁!一个打算养老的宿主,没想到一次又一次被自家那个坑人的系统坑到了。何岁岁:“小三,你给我等着!”系统038:“呵呵~宿主,岁岁,你听我狡辩,不是你听我解释呀…”
果酱酱酱籽
府中人有背景?抱歉,我背后是公主
府中人有背景?抱歉,我背后是公主
从小我就看遍了府里女子的不易,可及笄后依旧被母亲亲手送进国公府做妾。既然不能反抗,那就接受现实,要做也要做人人艳羡的宠妾!府里有个成婚四年没有子嗣的主母,骄纵跋扈的老夫人族孙女,还有要被借腹生子的庶女
佚名
网游:成为山贼王的男人
网游:成为山贼王的男人
意外成为游戏内的新手村山贼领主,为了保住狗命,让自己不成为万人轮的BOSS,徐小山知道,该出手了。女主播:“你管这叫山贼?这游戏狗都不玩。”普通玩家:“这山贼颠覆了我对游戏的认知,亚美爹,别杀我。”职
爱吃牛顿
乱世边城一小兵
乱世边城一小兵
【征战,架空,种田,情感】乾国和草原王庭之间的冲突,是不能指望无休止的修建城墙来解决的。冲突不可调和,矛盾是个死结。身具两国血脉,夹缝中残喘为生的黑狗子觉得,一定会有某种方法,使得天下归一,两国融合。
李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