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太监:从皇宫开始纵横天下

第1013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013章

河西边境。

镇北军第一战受到重创,士气低落。

武甲想要发动第二波进攻,陈元和几位将军却觉得不妥。

“皇上,现在城门用了铁门,基本上撞不开,仅靠云梯攻城,伤亡极大,还未必能成功。”陈元说道。

中将军麾下四万人,死得只剩下两万来人,还有几千伤员,也说道:“皇上,现在河西兵每天往下扔士卒的尸体,我军士气低落啊。”

“那你们说怎么办,难道就这么认输吗?”武甲说道。

“镇北军在这守着,楼兰和河西也不敢贸然出城攻击,先僵持下去,找到破城之策再做应对,才是明智之举。”陈元说道。

武甲御驾亲征,不想看到这种巨大的挫败,况且他等不了。

他作为皇帝,总不能一直呆在梁州吧。

当时就不该御驾亲征啊,结果现在进退两难。

既然镇北军被打懵了,那就只能期待郭楷的镇西军了。

“郭楷的十万人什么时候到。”

“大概明日,但郭楷不会亲自来,他要镇守幽州,那里边境线比较长,困难大。”

“你说我们从幽州入河西如何?”武甲问道。

“这个问题我自然想过,但一旦我们挥师去幽州,那河西必定直夺梁州,甚至是豫州。”

“梁州豫州是大武的重要粮仓,绝对不能丢,如果镇西军全面开战呢?”

“那攻破河西城门问题不大,问题在于河西到处是广阔的无人区,后勤粮草保障的困难非常之大,毕竟是四十万大军,我们应该做好充足准备才行,而京都粮仓全部被烧了,朝廷恐怕没有余粮支持这么大规模的战争。”

按照陈元的说法,这仗没个三五年是打不完的。

武甲最初想的是闪电战,就像北夷那样,几天打完,屠了河西八万匪兵,然后挥师凯旋,向天下展示他这个新皇帝的充沛武德。

结果装比装翻船了。

难道没有李炎,就打不赢闪电战吗?

“陈元,你与郭楷联手,难道一个月拿不下河西之地吗?”他不甘心地问。

“若只有河西的兵力,仅镇北军就可以,但现在楼兰吐蕃全部加入,恐怕兵力不在我们之下。”

陈元觉得全面开战打硬仗,根本不现实。

朝廷根本没做好准备,目前镇北军的粮草都是靠梁州豫州勉强保障。

挺进河西在无人区作战,双方不知道要僵持多久。

武甲过于急功近利,尉屠君准备了二十年,岂是这么容易被打败的。

武甲被陈元说得有些不耐烦了,说道:“明日等镇西军到了,一起攻城,朕不想听借口,只想要胜利。”

陈元也十分不爽地说:“末将建议皇上先回京都,把李少傅招来当军师,从长计议后再作决定,调十万镇西军过来,风险本就大,何必要急于打一场亏本的仗呢。”

“什么叫亏本的仗,调镇西军有什么风险,今日不给朕说清楚,你也别当这个将军了。”武甲指着怒道。

“幽州北靠匈奴,西南角与楼兰接壤,城南与河西接壤,若此时匈奴发难,幽州北方城池必丢啊,皇上。”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好好好,我抢功劳是吧?
好好好,我抢功劳是吧?
斩妖除魔,拼了命守护宗门,守护大周百姓。苏尘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扣上一顶“抢功劳”的帽子。接下最危险的打探任务是在抢功劳。救下同门性命,是在抢功劳。甚至身上受伤,也被说是故意为之,是为了让得来的功劳显得更真......被百般嫌弃,那便离开,那些功劳你们想要,便自己去取。......一个月后。云阳宗前线大营开始被妖物袭扰......三个月后,宗门地界出现妖物的踪影......宗门总结原因,才终
一直重拳
我有鬼女友的那些日子
我有鬼女友的那些日子
关于我有鬼女友的那些日子:“万叔,我相亲认识的那个女孩是个鬼。”“呵呵,鬼?是个机灵鬼吗?”“不是,就是鬼呢,我们最怕的那种鬼。”“哦,我知道了,她不仅是一个机灵鬼,更是一个调皮鬼,所以你很害怕。”“哎,真的是鬼呢。就是与我们正常人阴阳相隔的那种鬼,你明白吗?我没开玩笑。”……沉默少许。“嗯,我明白了。我以后尽量离你远一点,我也怕鬼呀。”
机关枪
诡三国
诡三国
没有系统能不能活下去?不用叮叮叮是否能出头?一个小职员要怎么混三国?要吃肉,还是要吃草?要良心,还是要粮草?想要全都有全都要的时候记得看一看背后……雪亮的刀子在白牙间闪耀。鲜红的血液在黑夜里流淌。看一看在英雄的影子里藏着的狗熊,看一看在豪迈笑容背后的伤痛。读三国,走三国。一起回到那个马月猴年。
马月猴年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一觉醒来的刘之野,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满车厢的黄绿军装,一群年轻人正饱含热情齐声高唱、随着奔腾的列车朝西驶向祖国的北方…
笔下宝宝
官途巅峰,从乡村书记崛起!
官途巅峰,从乡村书记崛起!
大学毕业后,一枚纯纯的草根逆袭成书记!没背景、没人脉,他全靠自己一双拼搏的手,从一无所有到小有名气,他经历了无数次的跌倒与爬起。 面对错综复杂的乡村关系和棘手的挑战,他如何用智慧和勇气,一点一滴改变着乡村的面貌? 当现代思维与传统习俗碰撞,他能否打破束缚,引领乡亲们走向繁荣?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挑战和变革的故事,充满了欢笑、泪水和深刻的人生体悟。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