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斗:宰相之女的崛起之路

第714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714章

房内只有裴萧萧和韩长祚两人对坐。

福萍早在裴萧萧说出那句话前,就去外头守着了。

裴萧萧不许任何人进来。

太子死了,这是裴萧萧万万没想到的事。

国本动摇,止于京畿。

在佉沙镇这个边陲小镇,无波无澜,这里的人们,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太子薨逝这件事,只为今年冬天会不会比去年更冷而担心。

是以裴萧萧抵达佉沙镇后,并未在这里看出任何端倪。

何况已经过去了三个月。

即便真的要服丧,也已经除服多日。

想要在佉沙镇知道这件“大事”殊为不易。

韩长祚下意识地反驳:“会不会弄错了?”

明明自己离开京城前,二哥还特地私下来送行。

当时他身体看起来还不错的,虽然文弱,但是并未显露出任何病态。

三个月前……也就是萧萧刚到北戎的时候。

太快了,也太突然了。

韩长祚盯着裴萧萧看个不停,希望下一刻,她能突然笑出来,对自己说,这不过是个玩笑。

但他心里的那个声音在咆哮。

萧萧不会拿这种事开玩笑。

二哥是国本,他的薨逝会引起庙堂一系列的动荡。

韩长祚突然灵醒起来,想起自己最为牵挂的两位母亲,此时还在京城。

……娘、阿妈!

她们在京里还好吗?

裴萧萧捏着信纸,心里慌乱极了,都没发现信纸的边缘已经被自己捏皱。

“没有弄错,这是我爹说的,岂能有假?”

“他对陛下,还有太子的忠心,旁的人不懂,难道你我也不知吗?”

裴萧萧低下头,意识到自己快把信纸给揉皱了,赶忙重新抚平,放在桌上,只用眼去看,却是不拿在手里了。

“我爹说,先太子是因巡视京畿,沾染上瘟疫,药石无罔。”

“御医们想了很多法子延其寿数,最后还是……”

太子薨逝的消息,让人一时之间难以接受。

好端端的一个人,突然就没了。

裴萧萧倒是知道,京畿的瘟疫,应该是孟灵玉的死造成的。

当时她还在来北戎的路上,就已经收到了信。

京畿瘟疫,定然是要比其他地方更重视的。

圣上病重,太子监国,这时候是刷脸收服人心的好机会。

邬皇后绝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原本她就在夺权,自然不会将这等露脸的好事,交到别人手中。

太子身为国本,巡查疫区百姓,也更能稳定人心。

只是没想到,太子竟然受了无妄之灾。

只是裴萧萧想不明白。

以邬皇后的稳妥,应当是在确保足够安全的情况下,才让太子前去的,为什么太子还是会染上瘟疫?

心里存了疑虑,裴萧萧的话没有经过思考,就说了出来。

“宸妃娘娘和长公主一定有给你写信提过这事。”

“你的信件是不是都没让大巫师带去北戎?”

韩长祚沉默了一会儿。

“嗯,佉沙镇不是他的必经之路,若是每次都要绕路过来取信,太花时间了。”

“他提过,我没让。”

韩长祚让人把信送到了逾轮部在佉沙镇的那个烤肉店,这里还算是隐蔽,也可以保证不被丢失。

母亲们的来信中,定然会提到这件事。

先前韩长祚去了一趟店中,倒是拿了信。

只是他想当然地以为,母亲们的来信中,定然写的都是一些思念之语,就没急着看。

“我现在看。”

他从怀里掏出了那叠信件,当着裴萧萧的面,默不作声地翻阅。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娇贵
娇贵
两人开始于一场荒谬的协议,裴枝桠先招惹上齐郁礼,等各自达成目的后就一拍两散,再也不见。偶然一次,他撞见她被合作方揩油,再也无法抑制住内心的猛兽。她抿嘴轻笑:“我们只是合作关系,你无权干涉我的任何事情,
懒得跟你讲
我,玄学大佬,靠算卦横扫豪门!
我,玄学大佬,靠算卦横扫豪门!
(玄学打脸+真千金+灵异神怪,1v1双强)修仙大佬渡劫被劈错了界,穿成个注定早死的病秧子大小姐。原身还活着,家里就已经早早找好了替身,靠着福运命格替她在家享受荣华富贵、父母宠爱,甚至还有追求者的爱慕和
雕雕子
八零年代:恶毒作精她暴打偏心家人
八零年代:恶毒作精她暴打偏心家人
我意外穿到了八零年代,成了书中男主的恶毒作精前妻。绿茶时不时教导我为妻贤惠,与人为善?可她实际上就等着我离婚以后和飞黄腾达的男主过上幸福人生呗,这茶艺不太行啊,看我如何揭穿她真面目,羞辱的她无地自容!
佚名
皇叔好细腰,娇娇王妃要轻哄
皇叔好细腰,娇娇王妃要轻哄
现代医学大佬沈轻一睁眼就躺在了权倾朝野的摄政王的床上,摸着八块腹肌,她才知道自己穿书了,穿成了炮灰真千金,新婚夜被假千金换亲给了不能人道的摄政王,还被假千金下了药,最终因为太过兴奋心脏承受不住而惨死。
药药
老舅别怕,十八个外甥保驾护航!
老舅别怕,十八个外甥保驾护航!
【2025年度爆款】有九个漂亮姐姐,加十八个可爱外甥是什么体验?苏明绑定神级舅舅系统!只需照顾外甥,或挖掘并培养外甥们的潜力,就能获得返还奖励!无论什么领域,都“略懂一二”!多年后。娱乐圈顶流、科研巨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