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626章 一代奇书
也有学子才读过林朝阳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对吴冠中的说法非常认可。《人间正道是沧桑》皇皇巨著,读过的学生无不为之深厚的艺术魅力所震撼。
吴冠中对《人间正道是沧桑》的高度评价在学生们中间引起了不小的争论,但跟文艺界对这部小说的评价,却又算不得什么了。
发表一个多月后,《人间正道是沧桑》在国内文化界所引动的浪潮也开始向香江、湾岛文化界,以及海外华人、留学生阶层不断蔓延。
12月月初,《香江文学》率先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向香江读者推荐这部小说。
文章中这样评价小说:
《人间正道是沧桑》中人物的命运,始终在主义信仰与血缘伦理的撕扯间摇摆。
杨立青加入gcd时对瞿恩说的“我信主义,但更信你“,道出了这部小说的核心悖论:当抽象意识形态需要具体肉身作为载体时,信仰便不可避免的被情感绑架。
这种现代性困境,使小说超越了传统革命叙事的善恶二分法,进入古希腊悲剧的宿命论范畴,也将小说的境界拉升到了伟大与不朽的境界。
《人民文学》的海外发行区域涵盖了香江,但除了一些专业从事文学创作和研究的从业者之外,历来很少有香江读者关注。
《人间正道是沧桑》在短时间内风靡内地,好评如潮,带动了香江众多文化界人士对这部小说的阅读兴趣。
又经过媒体的传播,让许多读者都了解了林朝阳的新作竟然刊登在了最新的《人民文学》上,迅速带动了《人民文学》在香江地区的销量。
不到一周时间,《人民文学》10月专号在香江销量就突破了2万份。
放在平时,《人民文学》在香江每个月也就几百份的销量,一部《人间正道是沧桑》直接让杂志卖出两年的量来。
香江、湾岛两地文化、经贸关系向来密切,在许许多多购买香江发行的《人民文学》专号的读者当中,也不乏湾岛读者。
《人间正道是沧桑》讲述了从民国到抗战再到解放战争的近代史,湾岛的很多读者,尤其是文化界对于这样的内容其实也非常感兴趣。
透过这些读者的私下夹带,《人间正道是沧桑》很快便传入了湾岛。
林朝阳的作品引进岛内已经有多年,早就积累了一批忠实读者,不仅是在普通读者阶层,在岛内文化界也是如此。
再加上小说本身的内容也与湾岛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关联,12月中旬湾岛《联合报》副刊连续发表了两篇有关于《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评论文章。
之后岛内又有如《人间》副刊等多家媒体发表了对《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正面评价,称之为“一代奇书”。
随后这些言论便在岛内文化界不断蔓延传播,《人间正道是沧桑》也引起了湾岛主管部门的注意,很快便对这部小说实行了软性封杀。
此事迅速引起岛内诸多文化界人士的不满。
许多文化界人士看官方的态度知道这部小说肯定是引进无望了,又想一睹为快,直接促成了《人民文学》10月专号被夹带入岛的风潮。
期间《人间正道是沧桑》在港台地区引发的热烈反响被媒体转载回内地,助长了小说在内地本就火热的舆论影响力。
发表两个多月后,《人间正道是沧桑》成功在两岸三地引起了轰动。
转眼元旦已过,林朝阳启程前往日本东京。
今年是林朝阳(日本)文学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研究会每年都会在元旦过后举行大会,近藤直子早在10月份就联系了林朝阳,希望他能够出席今年的大会。
飞机落地东京羽田机场,近藤直子和藤井省三带了几个研究会的元老站在通道口接机,还特地准备了鲜花,场面热烈。
近藤直子等人接机开的是一辆考斯特,上了车后路上闲聊,藤井省三提到了《人间正道是沧桑》。
河出书房在带回了这部小说的手稿后,便筹备小说的翻译,他们把这项工作交给了藤井省三,他最近正在研读这部小说。
“林桑的新书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浩浩荡荡八十余万字,不仅是一部书写历史的史诗之作,更完成了自我的超越。
上一次阅读您的作品有这种感受,还是在《闯关东》的时候。
甚至我认为《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艺术魅力还要强于《闯关东》,您的这部小说看似写的是家国巨变,民族兴旺,实则隐藏了一个更深的命题,所有人物的命运最终指向了一个哈布瓦赫式的集体记忆难题。
当一切成为过去,万事沧海桑田,所有主义、理想的圣殿终将忐忑,唯有人类本能的生存意志在废墟上生生不息。
这是对20世纪中国的悲怆祭奠,也是为所有被时代所碾碎的个体灵魂所竖起的一座纪念碑。”
藤井省三急切的阐述着他对《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理解,这其中既有对小说本身的喜爱,也是因为难得见到林朝阳一面,迫不及待的想跟他这个作者交流想法。
他对小说的评价很高,但又与林朝阳在国内所听到的声音很不一样,因而林朝阳颇有兴致的与他聊了一阵,藤井省三又请教了一些他对小说中的内容感到困惑的地方。
《人间正道是沧桑》对中国近代史采用了白描的方式进行书写,多数人物都确有其原型。
小说中所涉及到的近代历史人物、事件以及背后所隐藏的脉络对于藤井省三这个外国人而言,确实是有些难度。
林朝阳给他简单讲了几个问题之后,藤井省三感叹着说道:“要想读透这部小说很不容易啊,越了解越发觉它的博大精深。”
林朝阳笑着说道:“其实也没什么,主要是你缺少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
他的态度轻松,藤井省三却像是得到了什么指示,低头鞠躬道:“多谢林桑的指点,我会认真学习中国的近代史,将这部小说尽善尽美的翻译出来。”
林朝阳先是愕然,随即笑了笑,习惯了国内那种随意的处事方式,跟藤井省三他们这些日本人相处,需要转换一下心态。
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