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开局败军,铸造仙脉后无敌

第5470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5470章

石晋此刻已经满头大汗,连忙睁眼看向鬼爷:

“鬼爷,这过去仙意太难缠了,我没把握短时间内化解它。

倘若拖久一些,我修为跌落,就更无法对抗此等力量!”

鬼爷没有说话,只是双手结印。

澎湃磅礴的内景之力瞬间凝聚在他的指尖。

一抹浓郁幽光好似化作九头神蟒,缠绕于石晋身上。

配合着石晋的内景之力,已经足以跟过去仙意分庭抗礼,甚至犹有过之,一定时间内足以化解此术。

众圣见此情景,立马松了口气。

别的不说,至少石晋的性命是保住了。

“不愧是鬼爷,这招九天神蟒封禁术竟能化解过去仙意!”

茅章惊叹道。

其他圣者也纷纷开口赞扬。

鬼爷却没有露出得意之色,而是神情凝重:

“这只是秦火燧留在石晋身上的余威,却已经值得我动用九尊神蟒,倘若直面秦火燧,我也难是他对手。”

“……”

本来有些雀跃的众圣顿时沉默不语。

“云天帝竟能与这等存在抗衡这么多年,其手段实难想象!”

茅章看了眼石晋,低声道。

众圣下意识点了点头。

石晋只是去了一趟就立马被打的狼狈逃回。

反观那位云天帝,还在那种地界培养出如此天骄弟子。

也不知对方与那秦火燧争斗了多少年,能把对方限制在一隅之地,实在是通了天的手段。

方星辰也凑上前,好奇的看向石晋身上的九尊神蟒:

“师尊,您这神通是封禁之术?”

封禁类的神通都有一个特点,攻伐肯定不强,但在封印其他神通之力方面,都有优势。

“不错,此乃九天神蟒封禁之术,是九封术之一。”

鬼爷轻轻颔首。

九封术?方星辰神情一动,复又问道:

“师尊,若您要用此术封禁石晋,需要动用几分力?”

茅章等圣者眼神一动,耳朵自动竖起。

鬼爷看了眼方星辰,又看了看茅章他们,淡淡道:

“石晋实力不弱,需动用六尊神蟒。”

“嘶——”

茅章他们倒吸一口凉气。

实力不错,只需要动用六尊神蟒?

如今秦火燧留下的术法余威,却要动用九尊才能化解?

这两相比较,他们愈发觉得轮回仙门的恐怖。

“你们也不必惧怕,秦火燧在轮回仙门之中也不是等闲之辈。

此外,轮回仙门也有半数圣者都在外头。

他们对付这些圣者都无法腾出手来,只怕没工夫管我们。”

鬼爷淡淡道。

众圣心中顿时安稳了几分。

“另外,我觉得云天帝一人之力,是对付不了秦火燧的,能把秦火燧牵制住,应该是有轮回仙门的圣者在出力。”

鬼爷看向方星辰:

“徒弟,你知道是谁吗?”

听见鬼爷问话,方星辰一下陷入沉思之中。

第一个先排除他自己。

他虽是轮回仙门弟子,但就这点手段,肯定牵制不了秦火燧。

那还能有谁?

蜀葵?不能是他。

方星辰心中再次否定,这位在上古仙路里的表现属实不太好。

“只有毗荼师兄了……”

方星辰心念一动。

难道毗荼师兄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之下,一直都在与秦火燧过招?帮老爷子他们打掩护?

“可能性不低,当初我能找到烛龙,还是毗荼师兄出了大力气。”

“烛龙与三千道门的确存在瓜葛。”

“不过……有没有可能是吉祥呢?”

见方星辰陷入沉思,鬼爷轻轻摇头:

“算了,问你也是没用,轮回仙门的圣者通常都不愿意站在台前。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巅峰江湖路
巅峰江湖路
都说江湖是人情世故,可你见过真正的江湖吗?江湖是一盘棋,有人拼了命,想要跳出棋盘,有人终其一生都想做那个执棋的人。江湖也是金钱,名利,权势与女人。我将用亲身经历告诉你,我是怎样以身入局,从棋子,变成执
宜飞
被小三坑后我又回到了盗笔世界
被小三坑后我又回到了盗笔世界
关于被小三坑后我又回到了盗笔世界:何岁岁!一个打算养老的宿主,没想到一次又一次被自家那个坑人的系统坑到了。何岁岁:“小三,你给我等着!”系统038:“呵呵~宿主,岁岁,你听我狡辩,不是你听我解释呀…”
果酱酱酱籽
府中人有背景?抱歉,我背后是公主
府中人有背景?抱歉,我背后是公主
从小我就看遍了府里女子的不易,可及笄后依旧被母亲亲手送进国公府做妾。既然不能反抗,那就接受现实,要做也要做人人艳羡的宠妾!府里有个成婚四年没有子嗣的主母,骄纵跋扈的老夫人族孙女,还有要被借腹生子的庶女
佚名
网游:成为山贼王的男人
网游:成为山贼王的男人
意外成为游戏内的新手村山贼领主,为了保住狗命,让自己不成为万人轮的BOSS,徐小山知道,该出手了。女主播:“你管这叫山贼?这游戏狗都不玩。”普通玩家:“这山贼颠覆了我对游戏的认知,亚美爹,别杀我。”职
爱吃牛顿
乱世边城一小兵
乱世边城一小兵
【征战,架空,种田,情感】乾国和草原王庭之间的冲突,是不能指望无休止的修建城墙来解决的。冲突不可调和,矛盾是个死结。身具两国血脉,夹缝中残喘为生的黑狗子觉得,一定会有某种方法,使得天下归一,两国融合。
李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