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64章 饭桌上的采访
会议结束后,如雷般的掌声落下帷幕,仿佛一场盛大的演出谢幕。在这热烈的氛围中,王国卿并没有停留在讲台上享受这一刻的荣耀,而是走下讲台,径直走向苏婉。
当他走到苏婉面前时,脸上洋溢着温和而亲切的笑容。他轻轻握住苏婉的手。在这个简单的动作里,似乎蕴含着无尽的深意。
他诚挚的说道:“小苏老师,你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你就是南征乡所有教师的楷模啊!”
他的目光坚定而温暖,接着,他鼓励道:“衷心地希望你能坚持不懈,继续为南征乡的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不要让这些小事影响到你的工作热情。”
苏婉听着王国卿的话,感到一股暖流从心底涌起,温暖而坚定,让她感到无比的踏实。
她紧紧握住王国卿的手,眼眶湿润。这个男人不避嫌,能在这时公开支持鼓励自己,如同一股春风,吹散了她心中的阴霾,温暖着她的心灵,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
“王乡长,这是我妈妈。”苏婉指着一旁的晏丽虹介绍道。
晏丽虹微微颔首,礼貌地笑着,眼神中充满了感激。
王国卿的目光落在晏丽虹身上,微微一惊。他没想到这位端庄的女士竟然是苏婉的母亲。
对于苏婉的身份,他也是昨天刚刚知道,在吃惊的同时又对苏婉很是敬佩。
作为市委书记的女儿,能够放弃省城的优越条件,来到这个偏僻的乡村工作,本身就值得尊重。且还能够低调不张扬,更是难能可贵。
他回过神来,微笑道:“原来是小苏老师的母亲,幸会幸会。您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女儿,真是令人敬佩。”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晏丽虹的敬意,同时也不忘对苏婉夸奖。晏丽虹听后,脸上露出谦虚的笑容,轻轻摇头:“哪里哪里,过誉了。王乡长,感谢你对婉儿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全家人都感激不尽。”
晏丽虹的目光在王国卿身上停留,这位年轻的乡长,气质沉稳,言谈举止不凡,正是她心中理想女婿的模样。
晏丽虹心中暗自思量,这样的青年才俊,若能成为自家女婿,必定是女儿的良配。
只是对方已婚,不免有些遗憾。优秀的男子自有他的选择和归宿,只愿女儿以后也能遇到良人,共同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想到这里,晏丽虹微微一笑,对王国卿说:“王乡长,我今天准备带婉儿回雁阳过中秋。”
“哦,那很好啊,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回家和家人一起度过,确实是最幸福的事。小苏老师,回去后替我向苏书记问好。”
苏婉点点头。
王国卿又朝晏丽虹说道:“我待会准备一些南征的特产,您带回去,也尝尝我们这里的味道。”
“王乡长,那太感谢了,若日后有空,欢迎来我们雁阳做客,苏书记一定会很开心认识你的。”晏丽虹笑眯眯的说道。
能认识市委书记那是多少官员梦寐以求的事,王国卿微笑着点头答应,眼看也到饭点了,便邀请晏丽虹与苏婉一起去乡政府食堂吃个便饭。
晏丽虹没有拒绝,微笑着点头,欣然接受了王国卿的邀请。
几人来到乡政府食堂时,提前得到消息的张新飞已经安排好了丰盛的菜肴。
桌上摆满了南征乡的特色美食:色泽鲜艳的野山椒炒肉、香气扑鼻的清蒸鱼、还有热气腾腾的南瓜汤……。
王国卿亲自为晏丽虹和苏婉倒上了本地的米酒,酒香四溢,令人陶醉。
晏丽虹轻轻抿了一口米酒,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她称赞道:“这米酒真是醇厚,比我们雁阳的还要好。”苏婉也频频点头。
王国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自豪,他指着桌上的米酒说道:“晏社长,您提到的这款米酒,是我们乡里的传统手艺,代代相传,口感醇厚,回味悠长。如今,我们已经与深城的客商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计划建设酒厂,将这款米酒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人品尝到南征的美酒。”
在聊天中得知晏丽虹是雁阳日报社的副社长,王国卿便以官职称呼。
晏丽虹听闻酒厂的合作计划,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王乡长很有有远见啊,南征乡的米酒能走出本地,让更多人品尝到,这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举措。我们雁阳日报很愿意为你们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南征的美酒文化。”
苏婉一边品尝着米酒,一边对晏丽虹轻声说道:“妈妈,你知道吗?王乡长真的很厉害。就在开学之前,我们乡的老师们还因为拖欠了半年的工资而发愁,生活都快要陷入困境了。大家就去乡里上访,王乡长知道后,为了给我们争取资金,四处奔波,最终成功在开学那天,解决我们拖了半年的工资问题。不仅如此,我们学校的豆腐渣教学楼也是王乡长查出来并叫停了工程建设,并将那些腐败分子绳之以法。不然让孩子们在那样的豆腐渣楼房里上课,后果不堪设想。”
晏丽虹听后,也不禁对这位年轻的乡长刮目相看,她很是吃惊,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竟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么多棘手的问题。
作为一名记者出身的官员,晏丽虹敏锐的觉察到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应该大力推广。
她放下手中的筷子,看向王国卿,很是认真的说道:“王乡长,你的举措不仅解决了老师们的燃眉之急,更展现了你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卓越的领导能力。我作为一名有着30年工龄的记者,对你的工作和成就深感敬佩。我想对你进行一次简短的采访,通过报纸,将这些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事迹。
她的话语如同清风拂面,王国卿又惊又喜,能被市委书记的夫人采访,这是何等的荣光,他想都没想就点答应了。
坐在一旁专心吃东西的苏婉忍不住笑出声来,她调皮地眨了眨眼,说道:“妈妈,你这职业病,看到点什么都想着采访报道。不过话说回来,王乡长的事迹确实值得被更多人知道。王乡长,你可得好好配合我妈妈哦。”
王国卿被苏婉的话逗乐了,他笑着点头:“当然,我非常愿意配合晏社长的采访。晏社长,您尽管问,我会尽我所能回答您的问题。”
晏丽虹微笑着点头,见王国卿答应得如此爽快,心中更是欢喜。迅速从包里取出录音笔和笔记本,调整了一下坐姿,准备开始采访。
“王乡长,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的采访。那么,我们就从豆腐渣教学楼的问题开始聊起吧。您当时是怎么知道这个问题的?又是如何下定决心去解决的?”
晏丽虹的声音温柔而有力,王国卿深吸一口气,仿佛回到了那段艰难的日子,他眼中闪过一丝感慨,开始缓缓讲述起那段经历。
采访过程中,只有晏丽虹的提问声和王国卿的回答声在空气中回荡。随着他的话语,晏丽虹的笔在纸上飞快地记录着,而苏婉则静静地坐在一旁,
她的目光在王国卿和晏丽虹之间游移,时而露出钦佩的神情,时而又忍不住掩嘴轻笑。
王国卿的讲述如同涓涓细流,深入人心。他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饱含着对乡亲的深情厚意,对责任的坚守与担当。晏丽虹听得很认真,手中的笔在纸上飞舞,不时地点头,露出赞许的微笑。
一个真正为百姓着想、为百姓奔波的好干部形象,在晏丽虹的笔下逐渐清晰起来。
采访结束,晏丽虹轻轻合上笔记本,满意地点了点头。
她抬头望向王国卿,眼中满是赞赏与敬意:“王乡长,我相信,通过我们雁阳日报的报道,你的事迹将会激励更多的人去关注乡镇的发展与建设。”
王国卿站起身来,谦逊的笑着,微微欠身,向晏丽虹致谢:“晏社长,感谢你的到来,也感谢支持。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只希望能为老百姓多做点实事。”
不一会儿,张新飞提着一个篮子走来,里面装满了各种南征的土特产:新鲜的枣子、自酿的米酒、还有手工制作的月饼。
王国卿亲自将篮子递到晏丽虹手中,说道:“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是乡里的一些特产,请务必收下。也请您代我向苏书记问好,中秋佳节即将来临,祝苏书记和晏社长中秋快乐,阖家幸福。””
晏丽虹接过篮子,只觉得沉甸甸的不仅仅是篮子里的特产,更多的是那份来自南征乡的温暖和情谊。
“王乡长,下一次来雁阳,一定要来家里做客。”
说话间,晏丽虹在笔记本上写下一串数字。撕下来塞给王国卿,“这是我家的电话。到时一定要打电话来。”
王国卿接过纸条,很是动容地看了晏丽虹一眼,眼中满是感激和敬意。这不仅仅是一串电话号码,更是一份跨越城乡的友谊和信任。
“晏社长,您的盛情邀请我一定铭记在心。”王国卿的声音有些激动,继续说道,“等南征乡有了更大的发展,我一定会带着一份合格的成绩单,去雁阳拜访您和苏书记。”
晏丽虹和苏婉走了。
市委书记的夫人在饭桌上采访王乡长的事,在政府大院像风一样迅速传开,一群干部围坐在长椅上,交头接耳,脸上写满了羡慕嫉妒恨。
“听说了吗?今天食堂饭桌上,市委书记的夫人晏丽虹亲自采访了王乡长!”一位中年干部低声向旁边的同事透露。
“我也听说了,王乡长可真是风光啊,能被雁阳日报的社长采访,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待遇。”同事回应道,眼中满是羡慕。
“王乡长这次可真是走了大运,书记夫人还给他留了家里的电话,攀上了市委书记的高枝,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啊。”一个年轻干部有些嫉妒地摇头说道。
“可不是嘛,这次采访要是上了雁阳日报,王乡长的名字可就响亮了。在整个来阳干部中,怕都是要望尘莫及了。”旁边一个中年干部附和道,好似为王国卿的飞黄腾达感到不忿,怎么自己就摊不上这样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