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371章 禅位(大结局)
胡安国一脸惊讶,问道:“是官家来了旨意,让您回朝了吗?”
“没有!”
杨时摇了摇头,解释道:“不是官家来旨意,是和官家约定的时间到了。更何况太子在云南路三年多的时间,总不能一直在外面,也该回朝了。”
胡安国的神情顿时黯然。
太子回朝!
老师也要回朝!
恐怕他们这些杨门的弟子,也要跟着回朝了。
“哎……”
胡安国叹息一声,开口道:“弟子这就去收拾行囊,跟着老师一起回朝。”
杨时捋着花白的胡须,开口道:“谁说了,要让你回朝,要让其他人回朝呢?这一趟,只是老夫和太子回朝,你们继续在云南路做官,继续治理地方。”
胡安国顿时眼前一亮。
他不是为了所谓的权势想留下。
曾经,他中了进士第三名,年少成名,早早入朝为官,只是朝廷黑暗,全都是硕鼠,他看不惯官场,干脆出去游学。
如今圣君当朝,胡安国才感受到了治理地方的欢喜。
能够治理一方,让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读书人的追求。
一身所学,经世致用。
这才是人生目标。
胡安国问道:“老师是怎么考虑的呢?”
杨时说道:“老夫回朝后,招讨使的身份就会卸任。招讨使不常设,接下来必定设立安抚使,负责云南路的施政。”
胡安国的呼吸,都顿时急促起来。
大宋朝地方行政体制,大体上分为路、州、府、县。
一个路有安抚使,这是负责行政体系的,只不过很多路不设立,让州府的知州知府兼任,比较重要的地方才设立安抚使。
除此外,还有转运使、提刑按察使。
转运使掌握财权,提刑按察使掌握刑狱,确保地方的运转。
实际上在大宋,就没有一家独大的官职体系。或者说,也有一家独大的,那就是皇帝,不断的集权,把地方的权利集中在手中。
说什么大宋和士大夫共天下,那都是给士大夫贴金,皇帝要处置官员,不过是一道旨意而已,政事堂的宰相根本无法反驳。
在唐朝,政事堂给地方官员安排事情,称之为堂贴。
堂贴下去,地方必须执行。
到了宋朝,政事堂不准用堂贴,只能用札子。问题是政事堂的札子安排到地方,官员不服从,原封不动送回请皇帝定夺。
皇帝敲打政事堂,让政事堂的札子要随时交给皇帝过目,才能下发。
简而言之,皇帝剥夺了政事堂的大权。
尤其在圣旨上,也有极大的变化。
唐朝的圣旨,是政事堂拟好,交给皇帝过目用印就是,送过去的定稿,已经不需要修改的,皇帝只有决策权,不能参与旨意的撰写。
到了宋朝,政事堂要颁布旨意,得先写札子送去宫中,请皇帝批阅。
皇帝觉得合适,批阅后交回来,政事堂再拟定圣旨送上去用印,才能颁布旨意。
简而言之,皇帝不仅有决策权,还有参与权。
毕竟,札子就是个文稿,不是定稿。
胡安国可不管是否被分权,皇帝是否权势大,只希望自己有足够的机会施展才华,让地方百姓能安居乐业。
他眼中有着期盼,直接道:“老师的意思是,弟子担任云南路安抚使吗?”
杨时微笑道:“老夫离任,需要你暂时接管所有的政务。等老夫回朝后,会向官家举荐,由你出任云南路安抚使。这件事情,你心中有个数极好,成了最好,不成也没什么。”
胡安国神色感动,恭敬道:“辛苦老师了。”
杨时说道:“这是你有足够的才华和能力,能胜任云南路安抚使,老夫才愿意举荐。否则,也不可能留下你在云南路。”
胡安国点头道:“定不负老师厚望。”
杨时又嘱咐了各项事情,把云南路的各项事情安排好,就让胡安国下去。
接下来的三天,杨时陆续召见门下的弟子,把各项事情都布置好。
三天后,清晨。
杨时带着儿子杨造,以及李郁、陈渊,加上太子赵谌,乘坐马车缓缓离开了大理城。
赵谌和杨时在一辆马车中。
赵谌在大理呆了三年多,心中一时间也有些不舍。
东一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