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女神捕

第475章 知子莫若母(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475章 知子莫若母

第四百七十五章 知子莫若母

崔姨娘以为谢春晓想要看一下儿子身上穿的衣服,就是门房说的那件,月华锦做的袍子。

于是道:“谢小姐说的是那件月华锦做的袍子吗,那衣服今日博儿没有穿在身上。”

花浩博,便是花家的五少爷,今年十一岁。

崔姨娘吩咐丫鬟:“去将五少爷那件月华锦做的袍子拿来。”

丫鬟行礼去了。

很快,丫鬟就拿了一件衣服过来。

果然是和他们想象一样的袍子。

谢春晓道:“听说崔姨娘手巧,这衣服,是你自己缝制的?”

“手巧不敢当。”崔姨娘不好意思笑道:“妾进花府之前,便是个绣娘,这都是吃饭的手艺。”

虽然她和花老爷的年纪相差不少,可绣娘也是辛苦,靠一双手吃饭,每日熬油点蜡,很多绣娘不到晚年,一双眼睛便熬坏了。

嫁进了花甲,不管怎么说,至少衣食无忧。再生下个公子,这辈子就安稳了。

花家没有主母,也没那么多勾心斗角,日子虽然过的平淡,但她也知足了。

谢春晓看了看袍子,又道:“五少爷现在,在府里吗?”

“在。”崔姨娘点了点头,这会儿,她突然感觉有点不对劲了,有些忐忑道:“是出什么事了吗?”

看衣服就看衣服,为什么总要问人在不在呢?

谢春晓道:“确实,有一件事情,要问问五公子。”

崔姨娘更不安了,因为谢春晓看起来有点严肃。

谢春晓是锦衣卫指挥使的夫人,这锦衣卫,她虽然没去过,但是知道,不是个好地方。锦衣卫的人上门,一般不是好事儿。

谢春晓说:“昨天天刚亮,有一个乞丐,在前进巷里遇袭,被人打昏,差一点就死了。”

崔姨娘只觉得匪夷所思。

她一脸空白,半晌道:“谢小姐,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你觉得……凶手是我儿子。不是,他才十一岁呀,而且,他为什么要去打一个乞丐?打乞丐做什么?”

“抢走了他的衣服。”

崔姨娘茫然的摸了摸自己的脸,看那样子,其实是想掐自己一下,看看是不是在做梦。

“啵儿,抢乞丐的衣服做什么?”

“这就不知了。”谢春晓道:“这正是我来找崔姨娘的原因。府上的公子,打昏了一个乞丐,抢了他的衣服,这是为何呢?”

崔姨娘此时的表情十分梦幻。

她觉得,要不是自己的儿子疯了,就是谢春晓疯了。

但因为谢春晓的身份,崔姨娘又不敢直接说谢春晓疯了,所以只好说:“去把五少爷找来。”

定了定神,她还是挺有信心的。

要是花浩博今年十五六岁,那还有些担心,正是张狂的年纪,有时候是会头脑一热,干出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但是他今年才十一,这个年纪还是个孩子,就算是做了些坏事,也还叫人觉得只是调皮捣蛋,不懂事罢了。

丫鬟去找人了。

谢春晓道:“五公子晚上,是在哪里休息?”

“在他自己的院子里。”崔姨娘道:“花府的公子,八岁之前,可以和母亲一处休息。八岁之后,就有自己的院子了。”

月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诸天:从斗罗开始落墨
诸天:从斗罗开始落墨
“看!一个瞎子还有一群瘸腿狗!”这是十年前,所有见过林朝辞的人对林朝辞的评价。 而在十年后…… “林朝辞,你欲与我为敌?”手握海神三叉戟的唐三冷声喝问。在他对面的青年,却抬起了手中的毛笔。 “不!” “唐三,是你与这个世界为敌!” “是众神,要与这个世界为敌!”毛笔落下。四枚大字熠熠生辉:“诸神黄昏!”
大丘丘病了二丘丘
铁雪云烟
铁雪云烟
庞钠文
闪婚,染上惹火甜妻
闪婚,染上惹火甜妻
【闪婚+京圈+先婚后爱+甜宠】 “我们结婚吧。” “好,户口本我正好带着。” 于是,两个见面次数五个手指头数得过来的人结婚了。 顾念兮这一辈子最为悲惨的,便是被闺蜜给撬了墙角,拐走了异地恋男友。 看着他们亲亲我我,一个邪恶的念头出现在她的脑子里。 “老娘一定会出现在你家的户口本上。当不成你老婆,就当你嫂嫂。” 谈逸泽,京城里位高权重的人物。 可顺风顺水的日子过多,也会腻味。 于是当未来弟妹向他“
律儿
一局天下棋,尽显华夏雄风
一局天下棋,尽显华夏雄风
在某个平行世界中,华夏依旧昌盛,可却产生了断层,一场以苍生英雄为核心的《天奕》的对决就此展开。 面对欧美的欺压而上,华夏十年摸索不曾翻盘,直到他的出现。 一位从平行世界穿越而来的少年,一子白棋稳定局势,二子黑棋顺势而上。 孔圣之道,群雄争霸,百家争鸣,英雄辈出,无疑不彰显华夏雄风。 他国败落,华夏终成,他所下的棋,皆为天下棋!
佚名
乾坤塔
乾坤塔
前一世,他是秦家丢失多年的小儿子,找回后,却不受待见,被当成废物,百般刁难和羞辱,最后还被养子秦昊活活毒死!这一世,秦峰不再犯贱,去奢求那可笑又偏心的爱,他毅然与秦家决裂,凭着前世的记忆,夺走养子秦昊的所有逆天机缘,从而强势崛起,步步登天。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且看那苍茫大地,谁主浮沉?让仙为奴,神为仆,诸天万界尽颤抖……
新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