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系统:我靠赶海钓鱼暴富

第320章 万鱼岛赶海2(2/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320章 万鱼岛赶海2

陈芷瑶不得不再次感叹,万鱼岛这边的海水实在是太漂亮了。

原本平平无奇的礁石滩,加上了这清澈如同玻璃一样的蓝色的海水,看起来居然有几分仙气飘飘的感觉。

忽然,面前好像有什么东西走过。

刚低头,陈芷瑶就看到有一只蓝色的螃蟹从自己的面前横着跑了过去。

身为显眼包的兰花蟹,一向都是十分显眼的,几乎可以说一眼就能看到。

可是到了这里,身上的蓝色几乎都快和海水融为一体了。

这时候,显眼包也不再显眼了。

“这兰花蟹,在这里的海水衬托下,看起来都显得正常了许多。”

不过来都来了,这只小兰花谢自然逃不了被抓的命运。

兰花蟹+1

陈芷瑶面前的这片礁石滩,基本上都是一些不大不小的石块。

而这些石块下面,基本上都藏着各种美味的小海鲜。

翻开脚边的一块长条形的石块,下面正躲着一只二三两大的小墨鱼。

石块刚掀开,这小家伙就快速地往旁边游走。

不过还是晚了一步,一张捞网直接把它的路给堵住了。

小家伙来不及转弯,直接冲了网兜里面,来了个自投罗网。

墨鱼+1

美滋滋地又往前走了几步,陈芷瑶就看到了一块稍大一点的石头,上面长了许多的小生蚝。

不过这些小生蚝的肉都没了,只剩下一堆空壳,而罪魁祸首就是旁边的几个胖嘟嘟的黄色大辣螺。

辣螺是以生蚝为食的,一般生长着生蚝的地方,都能看到这些辣螺的身影。

除了最上面的几个,在石缝那里还有一个辣螺窝呢。

这一窝辣螺的数量不算多,不过个头很大,快赶得上小点的花螺了,而且还是黄口大辣螺。

这个个头的,怎么也能卖到40多块一斤,轻轻松松100块就这样到手了。

又走了一会,陈芷瑶就在两块石头的夹缝里发现了一条个头不小的芝麻鳗。

这家伙也不知道怎么躲的,把头和尾都藏进了石缝里面,只留了一个灰色的小鼓包。小鼓包  要不是有透视眼镜,一般人还看不出这居然是一条海鳗。

这家伙把脑袋藏到了石洞里面,还有点掩耳盗铃的意思。

陈芷瑶都来到面前了,它还是毫无知觉的。

手中的万能夹子,三两下就把这条三斤左右的海鳗给拔了出来。

海鳗+1

刚往前走了几步,陈芷瑶忽然笑了起来,原来前面有两只比巴掌还大的面包蟹。

这两只面包蟹紧紧挨在一起,看到有人过来,马上摆出了一副攻击的姿态。

见这人不知死活地继续过来,两只并排的面包蟹一起朝着她喷出了水柱。

可惜陈芷瑶不仅不害怕,甚至把手伸了过去,顺着这水柱洗了洗手。

这两只面包蟹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喷出的水柱明显变大了一些,而且力道也更强了。

不过并没有什么作用,还是三两下被陈芷瑶给夹了起来,然后丢进了网兜里面。

面包蟹+2

她一路翻着大大小小的礁石,收获了不少好东西。

八爪鱼+4

九节虾+2

黑鲷+1

墨鱼+2

皮皮虾+6

花螺+7

鲍鱼+3

……

走着走着,她惊喜地发现了一只红色的螃蟹。

走近一看,居然是一只红色的面包蟹。红色的面包蟹  面包蟹一般都是黄褐色的比较多,像这种红色的面包蟹极少看到。

还别说,这红色的面包蟹,看着特别像已经被煮熟的。

江南雨纷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刚出逃,我又被太子绑回来了
刚出逃,我又被太子绑回来了
她的宫廷生活,宛如一场噩梦。入宫后,折磨如影随形,即便费尽心思靠近太子,却依然未获庇佑。彼时的她,为求生存,不仅谋划着借太子之力逃离这吃人的皇宫,甚至还生出毒杀老皇帝的大胆念头,企图在绝境中的孤注一掷
佚名
意外怀孕后:傲娇大佬他真香了
意外怀孕后:傲娇大佬他真香了
她与男友相恋四年,全心信任,却遭男友背叛,默许其妹将她推向他人。她果断分手,渣男却纠缠不休,甚至威胁。正当她烦恼之际,发现自己怀孕。本想独自抚养,孩子生父却找上门来,步步紧逼。无奈之下,她与他领了结婚
佚名
嫌弃我没用?离婚你又哭什么!
嫌弃我没用?离婚你又哭什么!
一代神医被未婚妻陷害入狱,没想到因祸得福,彻底掌握了师门传承,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神医。嫌弃我是个没用的医生?离婚你又哭什么?什么?我没提前告诉你我是神医?对不起,我不仅是神医,还是仙医!
耳东陈
一朝觉醒,我是龙王叶辰
一朝觉醒,我是龙王叶辰
叶辰本是龙王,一次执行任务灵魂遭遇创伤,成为了傻子。他被苏家当成了冲喜的傻子,娶得了江南城女神苏盈盈。一晃三年。在看到自己媳妇被人欺负时,他灵魂恢复了正常。“媳妇,你护我三年,以后我护你一辈子!”叶辰
农民哥哥
谍战:我拿下了军统女长官
谍战:我拿下了军统女长官
【权谋】【智斗】【杀伐果断】【多女】【军统】【局座】大战爆发前夕,代号鬼狐的军统特工潜入十里洋场,组建暗杀队,制裁汉奸败类。沦陷期间,他曾打入特高课,以贵族身份,窃取情报,抢劫黄金、炸毁军火库。他也曾
半事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