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52章 奇葩的明内阁
但是,因为内阁毕竟又不同于中书省。当初老朱设立这一制度时,六部是不必听命于内阁的,同时要求内阁则“凡百政事,非下部必不可行,不能行”。
于是就形成了内阁借位尊势崇而力图控制六部,相应的六部又会钻内阁没有法定地位和权力的空子,力图摆脱内阁的控制。因而内阁和六部之间不时的出现争权斗争,尤其是争夺其中的人事权。内阁与六部这种职权界限不清,工作上彼此失调,大大影响了明政府的行政效率。
在一般情况下,大臣们向皇帝提出建议的奏折,先送往内阁,内阁在进行审议之后,由内阁大臣草拟出相关的意见,并把意见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并呈送给皇帝御览,这叫做“票拟”。
然后,皇帝用红字对内阁的意见做批示,称为“批红”。实际上,在大多数时候,皇帝仅仅会批写其中比较重要的几本,其余大多数的“批红”,都会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
虽然从永乐时代开始,其后的历代皇帝都在不同程度上寄大政于内阁,因此一些史料上有称皇帝“其不接见臣下而能统治天下者,以有阁臣票拟故耳”,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内阁的重要性。
但是,历代的皇帝们谁也不敢担当违反祖制的罪名,因此谁也不愿从已经取得彻底胜利的皇权中,又拿出一部分给阁臣们分享。所以内阁在法理上的地位又有些尴尬,而且在有明一代,始终未能成为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总之,内阁与皇权矛盾重重,又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阁臣与皇帝之间的矛盾,除了反映为封还诏旨一类以外,很多反映为阁臣在明代中叶以后不断提出辞职,用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同时皇权与内阁之间的矛盾,亦反映为明代内阁成员,尤其是其中的所谓首辅,能得到善终者很少,能作出突出政绩的也不多。
对于大多数内阁成员来说,由于他们基本上都是文学侍从出身,入阁后权力的大小,往往取决于票拟被采用的情况,所以呈现为内阁成员的组成并不稳定,没有固定任期的保障,也因此使得经内阁出台的相关政策没有了连续性。
于是明代与汉、唐、宋等几个朝代相比,其所谓辅相的业绩也就并不显着,这一方面固然与入阁前之资历有关。因为他们在这之前大多都没有实际的从政经验,根本不知民间疾苦,对政事自然难以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内阁的权力没有在法理上得到保障,因此也时常被内廷的司礼监所挤着,被皇权压着,即使真有抱负也难于施展开来。
显然,这样的内阁只能助长皇权,而不可监督、约束皇权。有明一代,内阁始终未能成为对皇权的威胁,从这个角度来说,老朱同志当初废丞相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但也正因为如此,当老朱的后代当中出现能力稍次或者性格比较偏执的人物时,嘿嘿,朝政就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了,这应该也是当初老朱同志根本没有想到的吧。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笔者就是想表达一个意思,明代的内阁制度使得权力过度集中在皇帝手中,皇帝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可能导致独断专行,忽视大臣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影响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权力的过度集中也容易引发政治腐败,皇帝身边的亲信和官僚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阿谀奉承、弄权舞弊,破坏政治生态。
此外,这也可能削弱政府的制衡机制,使得其他机构无法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助长权力滥用的风气。
最终,这种权力集中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民众的声音无法得到充分表达,引发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
当前胡文霆所处时代,朝廷上下,社会各界上的各种糜烂表现,已经对上述现象做出了很好的诠释。
话说,毕自严的奏折到了内阁之后,老成持重的内阁首辅成基命,在权衡了一番利弊之后,认为该政策的实施,并不会对目前的局面有太大的影响,于是,就准备草拟意见,通过该项政策。
期间,代表东林利益的内阁成员周延儒似乎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奥妙之处,认为这项政策的出台,可能是对工商业全面加税的前奏,于是就提出了反对意见,其理由同样是认为其违背了祖制,有盘剥百姓的嫌疑。
本着敌人反对的,我就要坚定支持的原则,同为内阁成员的温体仁迅速对周延会儒的观点进行了反驳,认为目前国家财政正处于困难时期,小范围的对一些税收政策进行调整,是有利于国家财政增收的。
再说,根据该项政策的适用范围,它针对的只是目前很少量的产业以及人员,并不会对底层大多数的百姓造成任何的影响。
最终,成基命把几种意见都写在了上面,决定交由皇帝本人来进行最后的裁决,就是所谓的乾坤独断。
朱由检毫无疑问当然是表示绝对的支持,然后朱由检批示意见之后的奏折,按照流程就到通政使司的户部给事中手中,由其进行最后一道审核。如果他认为不符合规矩的话,可以进行封驳的。因此从理论上讲,还是有可能导致该项政策难产的。
结果,户部给事中在看到上面一大堆新名词之后,仔细核对了一下,发现并没有对自己方面的利益造成什么影响,于是就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并没有对其进行封驳,而是直接就放行了。
然后,朱由检批示后的奏折又顺利的回到了户部毕自严的手中,由他组织人员形成最终的条例之后,就可以颁布实施了。这就是大明目前的政治生态,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事不关己,那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至于国事最终会糜烂到什么程度,是没有几个人会去认真考虑的。
毕自严当然也明白其中的缘由,于是就在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之后,就继续干他该干的工作去了。毕竟他通过和胡文霆的一番交流之后,对大明的重获新生,似乎又看到了一丝希望。
不久之后,大明的税制调整补充条例就正式颁布实施了,朝廷中除了有小部分人对其中关于银行方面的条款提出异议之外,大部分人同样都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他们很想看看这阵子以来,在京城闹得很欢的胡文霆在看到这份条例之后,又是怎样一个愁眉苦脸的样子。
有些心理比较黑暗或者曾经被胡文霆坑过一次的人,甚至还暗自在心底里对胡文霆画上了几个圈圈,并进行了一番诅咒:“加税、加税,加得越重越好,我看你以后还怎么赚钱!”
当然了,也有和胡文霆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人,比如刘文炳、巩永固、王家彦、范景文等人,纷纷来人或者来信向胡文霆进行询问,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中对里面详情了解得并不多的王家彦、范景文等人甚至为胡文霆产生了担忧,以为他和皇帝的关系出现危机。
而刘文炳等人则在得知这个加税政策居然是胡文霆主动提出来的之后,更是对其充满了惊讶,认为这世上还真有怕钱多的主啊。
胡文霆也没有向众人进行更多的解释,只用一句话来进行了概括:“这事是得到过陛下同意的,大家要相信陛下的英明决策!”
相山晚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