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64章 看上落第秀才
对于由谁来负责推广《大明疫病预防控制手册》,胡文霆经过一番权衡之后,目光盯上了江南一带,数量众多的读书人。
当然了,这里的读书人,指的是那些虽然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但因为江南地区科举竞争激烈,导致他们最终却没能如愿考上举人以上功名,而只是停留在秀才,甚至是童生阶段的那一部分人。
在前面的章节里,我们就提到过,江南地区因其社会经济的发达和城镇的繁荣,为该地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
不仅吸引了富有资产的官僚、地主,而且连仅有少量田地的农家,也会努力供养子孙后代们入学读书,希望通过科举来改变家族的命运。
同时,明代江南一带的书院,和各类学校教育也非常发达,在事实上成为了科举预备学校,使得江南地区的生员总数众多,举人、进士的数量也相当可观,从而形成了人文荟萃的局面。
这种繁荣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还体现在质量上,江南地区孕育出了许多引领科场风气的科举高地,相继出现了如莆田的《书》、常熟的《诗》等应试工具书,这些都代表着明代江南科举的最高水准,实现了江南科举的长盛不衰。
然而,这种繁荣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的挑战和问题。比如,生员数量的激增,导致了所谓的“人才过剩”现象,即大量的生员被排斥于仕途之外,形成了文化教育方面的一种病态,同时也加深了政治的恶化。
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古代专制主义的官僚政治体制,和思想文化观念对人才发展的限制,也揭示了科举制度本身的问题。
此外,生员的价值指向单一化、一体化,局促拥挤于仕途一路,导致了人才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稳定性的下降。
这种特殊的社会病症,正是封建社会思想文化结构,与政治结构一体化所激发的一种“人才震荡”,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实际上,在江南地区时常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中,比如苏州一带每年发生的“米粮运动”等,其中都少不了一些屡试不第的读书人的影子,包括前一阵子掀起的不利于胡文霆一些舆论风潮,其中也有这些读书人在其中煽风点火的因素。
而在后世已经成长为某党派高级干部的胡文霆,中间曾接受过无数次的党派相关理论学习和教育,对以太祖为首的党派成长壮大的成功经验,可以说是了然于胸的。
所以,胡文霆在发展自己力量的初期,就把着眼点放在了那些流民,以及同样处于社会底层的工匠们身上,如果再加上此次要着手拉拢的落第书生,那么自己的力量组成,就和后世太祖的发展策略非常接近了。
当胡文霆把自己的这个打算,说给邢沅听之后,邢沅先是对胡文霆这个天马行空般的想法,表示了极度的震惊,同时也提出了她自己的担忧,她说,这些人的目标,可都盯在入仕做官上,如今却要让他们去干这些小吏们才会干的事情,他们会不会不屑一顾呢。
胡文霆笑着对邢沅解释道:“嘿嘿,这个我也已经考虑到了,本来按照他们所负责的工作内容来说,把他们这些人归属到太医院管辖,应该是最合适的。
可是我考虑到在他们这些人眼里,太医院虽然也有相应的品级,但还是算不上什么正经的官员,所以,我打算暂时把这些人的编制挂到户部名下,凭我同毕老爷子的关系,想来他也应该不会反对,反正我也没打算让他为这些人发放俸禄。
对了,连新部门的名称,我都已经想好了一个,在户部除了十三清吏司之外,不是还有宝钞提举司、照磨所、盐仓检校批验所、太仓银库等职能部门吗,如今,我再让陛下和毕老爷子,再加上一个防疫所,应该也是问题不大吧。
这个防疫所的主官就叫所长好了,品级和提举司的主官一样,也是正八品,另外还可以设数名副所长,品级为从八品,再加上一定数量的正九品大使,应该可以安排下不少人了。
这样一来,我们他们应该能接受了吧,毕竟大部分的进士刚入仕途的时候,也才是一个正七品的官职,以他们秀才或童生的出身,能一下了就拥有了品级,还不知道会引起多少的眼红呢。”
邢沅紧接着又问胡文霆道:“公子,您一下子要破格给这么多人授官,吏部那边会不会找理由拒绝啊,毕竟公子您有些师出无名啊。”
胡文霆笑着说道:“嘿嘿,我想应该不用求到吏部吧,上次陛下不是给了我一摞,已经盖好章的空白任命文书吗?只要是正六品以下的非地方主官,我都可以直接填上相应的人名,就能完成对一名官员的任命手续。
而那些空白任命文书,到目前为止,我还剩下不少呢,正好这次可以先把它们用上,到时候再让陛下如数补给我就是了,毕竟我这可是完全在为他办事,总不能让我太吃亏吧。”
说到这里的时候,胡文霆忽然停了下来,接着就堆上一副讨好的笑脸对邢沅说道:“圆圆啊,我忽然想到就有一件事,可能需要你的帮忙,不知道你能不能答应帮我这个忙?”
看到胡文霆那有些不怀好意的笑容之后,邢沅马上警惕的回答道:“你得先说说看,到底需要我帮上什么忙,我才能根据情况作出相应的答复。否则,一不小心我就掉进你挖的坑里面去了。”
胡文霆马上一本正经的说道:“我怎么可能给自己心爱的夫人挖坑呢?是这样的,一个正八品的部门,外出办事时,不一定能得到地方官员的大力支持。
因此,我想由你来担任这个防疫所的所长,因为你身上还有一个一品伯夫人的身份在那里摆着,如此一来,地方官员们在配合防疫所的工作人员办事时,应该就会好好掂量掂量了,不敢轻易进行推脱了。”
邢沅在犹豫了一下之后,说道:“照理说,我是应该帮公子这个忙的,可是,在如今的大明官场上,女性正儿八经的做官,还是太少见了,这会不会给公子带来太多的麻烦啊?”
胡文霆马上回答道:“无妨,无妨,也就是一个正八品的,无关紧要的小官,想来朝中的那些人,最多在听到消息之后,会向陛下嘟哝上两句,只要陛下不予理会,此后他们就会不了了之了。”
在邢沅勉强答应下来之后,胡文霆怕夜长梦多,之后邢沅又会进行反悔,就连忙让邢沅帮忙找出原先的那些空白任命文件,并当场让邢沅填上自己的名字以及职务之后,才放心的同邢沅接着讨论后续的一些事情。
在同邢沅商量出一个初步的方案之后,胡文霆紧接着又派人去请张国维,说自己有要事同他相商,而张国维在接到胡文霆派人送去的消息之后,于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了胡文霆的住处。
当张国维见到胡文霆的身体,还是一如既往的虚弱之后,不由得又是一阵唏嘘,紧接着又是一通劝慰,让胡文霆还是要先将养身体为主,不必总是为了一些琐事而操劳了。
当胡文霆把大名府一带,有可能出现瘟疫的消息告诉了他之后,张国维不由得也瞬间变得紧张起来,连忙问胡文霆,苏州这边是不是也应该马上采取一些防范的措施。
胡文霆就把自己已经编写了大部分的《大明疫病预防控制手册》,顺手递给了张国维,张国维就当着胡文霆的面,开始翻阅起来。
《大明疫病预防控制手册》中提到,预防瘟疫流行的措施主要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控制传染源,通过隔离病人和携带者,将他们与正常人群隔离开来,以防止疾病传染给其他群体。
二是切断传播途径,通过采取措施阻断病原体通过一定媒介的传播,如空气、血液等,从而减少疾病传播。
三是保护易感人群,通过尽量减少外出,加强卫生消毒等方式,保护好易感人群,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
当然了,还要及时召集一些有经验的郎中,研制出一些能有效预防疫病的药方。
此外,手册中还列出了一些具体的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出门佩戴口罩、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等。
还有加强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稀释室内空气中的病毒浓度,降低感染风险。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瘟疫的传播风险,保护好大家的健康。
张国维粗略的翻看完一遍,《大明疫病预防控制手册》之后,不由得对其内容之详细,文字之浅显易懂表示了赞叹,同时也再次对胡文霆的学识进行了肯定。
胡文霆在谦虚了一番之后,紧接着就向张国维谈了自己的一些设想,表示想从那些落第秀才或童生当中,通过考试选拔的方式,筛选出一批不那么迂腐的人。
在组织人员对他们进行一番培训之后,再进行一次考试,并对其中考试成绩优异者,直接授予从八品到正九品不等的官职。然后,再把他们派往一些关键地方,指导并配合当地的官府做好相应的防疫工作。
其实,张国维也正在为自己所辖区域内,存在着的大量落第书生而烦恼,这些人对官府来说,可以说是成事不足而败事有余的一群不安定分子,每年官府都要为安抚这些人的情绪,而费上不少心思。
如果胡文霆能通过这种方式,给这些人提供另外一条入仕的途径之后,必定能为官府方面减轻不少的压力,毕竟这些落第书生在又有了新的盼头之后,肯定是会消停不少的。
张国维在确信胡文霆能为那些人解决编制问题之后,就心情愉快的同他讨论起组织考试的相关问题,比如,考试消息的发布、试卷内容的确定,以及最后的评卷工作等等。
对此,胡文霆只是简单的提了一些要求,比如,考试内容主要以医学常识为主,最后还需要考生们写一类似策论形式的文章,当然,内容肯定是要围绕疫病防治这个中心的。
至于其它一些方面的事情,胡文霆笑着对张国维说道:“大都宪,官府平时组织考试,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了,就让他们参照往日的程序走就是了,我这个外行就不再多指手划脚了。”
在前面我们就说过,张国维也是一个爱办实事的人,他在同胡文霆就基本方向达成一致之后,就匆忙的回去进行相关安排了。
随后,府县两级就在张国维安排下,分别在各重要路口张贴了告示,告示中重点强调了,不管参加考试者在之前是秀才还是童生身份,只要是通过了初次的筛选考试,然后又在随后进行的培训考试中,保持了优异的成绩,就能直接被朝廷授予从八品或正九品的官职。
这则告示一经张贴,马上在苏州府以及周边的一些府县引起来轰动,那些屡试不中的读书人,纷纷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讨论是否要去应试。
最终,还是有一大批的秀才或童生,要么是在家人的劝说下,要么是因为家境困难,已经无法再支持自己继续考下去,就相继来到衙门办理了报名应试手续。
在五月底报名截止之后,各地的报名情况也相继汇总到张国维那里,经过统计,居然有近千人报名参加了此次选拔考试。
最后,张国维在与胡文霆进行了一番商量之后,决定把考试时间定在半个多月之后的六月十八举行,这样基本上就能保证苏州府以外的人员,也能有充裕的时间赶到苏州府来完成考试。
考虑到这些来参加考试的人员,家境大多都不是很好的,因此,在这些人来到苏州府完成最后一道的身份审核程序之时,胡文霆又安排手下的人员,在官府登记之处守候着,对前来登记之人,根据其路程的远近程度,分别给每人发放了二两到五两不等的食宿补助银。
胡文霆的这一贴心举措,让他在这些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再次得到提高,他们纷纷要求那些给他们发放补助银的士兵们,帮他们向胡文霆表达自己的谢意。
有些人就在心中盘算着,就算自己这次不能考中,以后也要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加入到胡文霆的队伍中去,因为这种能时刻为属下着想的上官,在如今这个世道中,实在是太少了。
这些反馈信息很快了传到了胡文霆那里,能这么快就得到了这些读书人的支持,胡文霆也是感到非常高兴。
在考试开始之前,胡文霆又同张国维进行了一番紧急商议,表示要将原来拟录取的人数,从一百人调整到三百人,这么一来的话,录取率等于一下子又提高了三倍,相当于报名参加考试的人当中,每三个几乎就能有一个被录取了。
当官府把这个补充告示张贴出来的时候,再次在那些已经报过名的读书人当中引起了轰动,就差把胡文霆给夸上天了。而那些原先因为看到录取率太低,而直接放弃了报名的落第读书人,却是为此陷入了无尽的懊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