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第116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16章

听着杨广的话,隋文帝若有所思。

南北朝,导致华夏分裂数百年。

虽然在隋文帝手里终结了这一幕,可几百年的大分裂,又岂是隋文帝这短短二十年就能弥补的?

江南,人心向着陈朝。

江北关东,人心向着当年的北齐、东魏。

只有关中这一带,是北周,也是大隋的基本盘,真正的心向大隋。

在当今这个时代,无论是资源、人口还是经济,关中(长安)一带其实已经比不过关东(洛阳)一带了。

甚至,就连江南(建康)一带都比不过!

大隋四大国库,最富饶的就是负责征收关东中原一带税赋的黎阳仓。

其他三个国库加起来,也就将将和黎阳仓打个平手而已。

税赋,是最直观的经济体现。

而经济发达的地方,人口肯定就多!

大隋能赢,靠的是强悍的武力。

可经济人口都处于下风的情况下,单单凭借武力,是能让关东和江南表面臣服,但人家内心不服!

一旦大隋有个什么风吹草动,这关东和江南,是必然会作乱的。

杨广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通过营造东都、大运河这种大工程,以及讨伐高句丽这种大战役,来消耗掉关东和江南的人力物力,让这两个地方变弱!

这样一来,关中不但在军事上最强,在经济和人口上也会反超关东和江南。

以强御弱,大隋自然就能无忧!

隋文帝默然片刻,淡淡开口。

“你的话,确实是有些道理的。”

“但是,你做的这些事情,就是胡来!”

杨广心中一跳,脸色又变得苍白。

隋文帝冷冷道:

“削弱中原和江南,并没有问题。可是,你这些行为,就是在逼关东和江南造反!”

杨广硬着头皮道:

“孩儿也觉得他们会造反,所以才要征讨高句丽。只要让关东人和江南人都死在战场上,他们哪里还有剩下的人能拿来造反呢?”

隋文帝呵呵冷笑。

“事到如今,还在嘴硬?”

“别人不知道大隋是什么样的,难道朕还不知道了?”

隋文帝指着金幕,冷冷对着杨广道:

“你好好看着,究竟关东和江南的大隋子民,会不会被你逼反!”

视频继续播放着。

【在杨广这道堪称荒谬的圣旨,以及各种招抚使的卖力演出之下,大隋征讨高句丽战场出现了非常诡异的现象。】

【每当隋军攻城胜利在望时,高句丽军就立刻举白旗投降。于是隋军不得不撤兵。】

【这就导致隋军每每在临门一脚即将获胜的情况下退却,等待杨广同意受降的圣旨,再接着开始伤亡巨大的攻城阶段。】

【如此反复,隋军士气开始不断降低。】

【反之,每次总能获得喘息之机的高句丽人一次次起死回生,等隋军再度进攻,他们又能从容地继续抵抗,给隋军造成更多伤亡。】

【领兵大将们对招抚使和这道荒谬圣旨的反感很快达到了巅峰,他们不断朝杨广呈递奏章,希望能改变这种平白消耗士兵性命和士气的举措。】

【也就在这个时候,杨广的御驾终于来到了前线战场,并召集前方三十六军将领,进行一次御前会议。】

画面之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华丽的大帐。

诸多华夏王朝的皇帝一看,都愣住了。

刘邦忍不住又看了一眼钱箱。

萧何一个激灵,立刻开口道:

“陛下,臣觉得,这杨广明明是在作战,却弄出如此奢侈的皇帐,实在是太奢侈了。”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生后,我真的只想做好事
重生后,我真的只想做好事
那个曾是社会顶流的大佬,一朝穿越重生,回到了青涩的高中岁月,借住在阿姨家。想当年,他手段狠辣,结局却凄凉无比;而今,他决定洗心革面,带着一众兄弟转型成为合法的商业大亨。然而,命运似乎给他开了个玩笑。明
佚名
重生官场:从京都下基层权利巅峰
重生官场:从京都下基层权利巅峰
关于重生官场:从京都下基层权利巅峰:叶家三代叶正刚惨遭奸计,与同为顶尖家族许家的掌上明珠许晓情一夜荒唐,后听信挚友蛊惑,逃避责任,远走渤海市,间接导致许晓情身死,一尸两命!为此叶、许两家从世交变世仇!
犇跑的小幸运
改嫁京圈太子爷,前夫哭红眼求我别嫁
改嫁京圈太子爷,前夫哭红眼求我别嫁
人尽皆知,姜栖晚爱了沈洛俞多年,一向乖巧的她为他纹身、为他离经叛道、为他寄人篱下。直到落水后,他救起她的死对头离开,将狼狈不堪的她丢下,她彻底死心。后来居上的男人却将她护在怀里,轻笑提醒:“姜小姐,要
云棠
悟性满点!我习得禁忌绝招
悟性满点!我习得禁忌绝招
我作为禁忌宗弟子,由于悟性太高,直接习得一身的禁忌大招。可不料,有一天误入宗门禁地,被长老赶出宗门。幸好我闭关已久的师尊及时出关,“乖徒儿,你将一千禁忌绝学都学会了?”“是的,师尊。”于是师尊直接为我
佚名
嫁入侯府,他把我婚书撕了?
嫁入侯府,他把我婚书撕了?
在深宅冷巷中被弃养的庶女,命运的齿轮在被掳入匪窝那一刻开始转动。为求一线生机,她巧言令色,成功俘获山寨二当家的心,成为备受宠爱的压寨夫人,却又在心底暗自谋划着逃离的时机。朝廷的剿匪行动如及时雨,让她得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