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210章 班一天没上,打一顿没少
有老朱在,或者说有朱雄英在,这些政策都可以强硬的推行下去,大家必须好好执行,自然是利好。
可若是不完善政策,等到后面,出了一个相对弱势一点的帝王,恐怕就压不住政策,继而出现问题。
比如严苛治官,官员都敢找办法反抗。
若不是朱雄英不好糊弄,这条政策还真难施行。
还有就是官员待遇一体化,也必须强硬监察才能执行。
说到底,官员们容易形成自己的势力,来对抗皇帝。
明初的时候,李善长、胡惟庸这两个,就是结党营私,威胁皇权的典型。
到了后面,土木堡之变后,文官势大,内阁大臣和丞相没区别,势力威胁皇权。
再往后,阉党当道,同样是借皇权而行事。
朱元璋收拾李善长和胡惟庸,废除丞相制度,就是避免权臣当道,底下人威胁皇权。
他甚至也担心外戚干政、担心宦官握权、担心文官势大、担心武勋抱团。
所以,他不仅废除丞相制度,还不准外戚当官,不准太监有文化能写字,把太监当狗,等等。
可以说,老朱虽然是泥腿子出身,眼光狭隘。
但也正是因为他眼光狭隘,担心的事儿多,定下的一些规矩,也就确实能避免一些事儿。
比如外戚干政,明朝基本上就没有这个情况。
还有对武勋的打压,基本上后面武勋都没有再辉煌过。
可偏偏,他定下太监不能有文化,不能写字这点,后面的皇帝没当回事。
后面朱棣当了皇帝,他为了工作方便,觉得太监在身边伺候,不认识字怎么行?
于是乎就默认太监学习认字儿。
可太监要是有文化能认字儿,还帮着皇帝传达一些信息,写一些东西,这权力地位,不就慢慢有了?
以前就是伺候皇帝生活,像狗一样。
现在就能帮着写圣旨,写条子,甚至帮忙看奏折,批条子,这哪儿是太监?这是皇帝的秘书啊!
所以后面,太监渐渐能对奏折批红,也就是决定政策,甚至官员有折子给皇帝,还得看太监脸色。
于是乎,太监就掌权了,比丞相还牛逼。
另外就是,朱元璋为了不让文官势大,避免丞相出现,才废了丞相制度。
结果后来又出了个内阁,内阁大臣权力也越来越大,等于换了称呼的丞相。
后面就导致了文官势大,宦官专权,互相斗的场面。
所以说,老朱的一些决策是对的,只是方法太极端。
比如处理朝政的丞相,虽然没了,也不能啥事儿皇帝一个人扛啊?
小朱就弄出了一个十二人秘书团,一月一考核,一月淘汰一人的制度。
秘书团十二个人负责丞相的议事权,而且还是轮换的,大家只能干活,不能决策,没有权势,就不怕势大。
这个问题,朱雄英不担心。
所以太监这事儿,他也要想办法,绝对避免他们不能学习文化,不能认字儿。
文官的问题,他也有解决之法,那就是考公考编。
一个丞相,能被十二个无权无势只能议事的工具人代替。
那一些官位,同样可以通过考公的方式,让人来做。
如此一来,文官想做大?想结党营私?
稍微有问题,就给你换下去了。
文华殿里,朱雄英把一套一套的想法和计划,梳理的清清楚楚。
就站起来,一甩袖子,背着手,牛逼哄哄的说:
“大明有孤,必开千古盛世!”
只是这话才说完,盛庸就急匆匆进来:
“殿下,开国公……”
朱雄英眼睛一瞪:“他又怎么了?不是才退朝一会儿?抽空又去嫖了?”
盛庸:“这次没嫖……他……他退朝路上,看到了解缙,解缙被一群文人士子围着,这些读书人看到解缙被打了板子。
于是乎又开始污蔑太孙……开国公听了上去把这些文人士子都揍了……把解缙也打的鼻青脸肿……”
朱雄英一愣:“打那些文人士子孤理解,打解缙干嘛?解缙也污蔑孤了?”
盛庸:“解缙没有,但他也没多解释,开国公就把他一起打了,还说:顺手的事……”
大疯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