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68章 守岛的镇西
2025年5月5日,南海某填充岛礁驻岛营区
结束一天的巡逻后,肖镇西拖着有些疲惫的身体回到了自己单身宿舍。
今天是奥萨亲王的20岁生日,镇西早已经写信委托自己四姐唯一将生日分子钱安排好送了过去。
来这里已经半年时间了,以前在喀拉昆仑驻防的时候,镇西觉得每天能吃到新鲜的绿色蔬菜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转隶到了海军,成了驻守海军陆战队守备营主官,最开始镇西觉得每天能吃到海货是最幸福的,不过吃了一个半月后镇西就有点厌食症了,不过作为新驻岛屿的军事主官,不能有一点厌烦情绪暴露在外。
镇西的种菜基因又爆发了,组织官兵在沙地准备种些能在沙地种出来的东西,训练、巡逻外又根据老家交通大学实验室发明的沙子改造液,镇西不值班的时候,向上级申请了一套相关实验设备。
上级就知道肖镇西这小子忍不住,又想在科研上发力了,特意给这小子开通了可以查阅月球基地广寒宫农业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
可不是嘛,广寒宫那边的最新研究成果已经在大规模改造和稳固月尘、打碎的月岩开始用改造液在加压大棚里生产基地所需的蔬菜瓜果。
镇西安排好日常巡逻排班后,向上级申请了半个月的实验时间,他要将两种营养液改造一下符合南海这边环境的固沙、溶沙、营养液,让南海的滩涂和国内盐碱地得到根本性改变。
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肖镇西立刻全身心投入到实验中。
他一头扎进实验室,日夜研究两种营养液的配比。
每天除了必要的巡逻和值班,其余时间都在和各种数据、样本打交道。
在实验的过程中,困难接踵而至。
不同的气候、水质等因素让营养液的改造变得异常艰难。
但肖镇西没有丝毫退缩,他不断查阅广寒宫农业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结合南海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半个月的时间过得飞快,就在肖镇西以为实验又要失败的时候,一次偶然的配比让他看到了希望。
经过反复验证,他终于成功改造出了适合南海环境的固沙、溶沙、营养液。
初步试验显示,这种营养液能有效改善滩涂土质。
肖镇西兴奋不已,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接下来他要将成果推广出去,让南海的滩涂和国内的盐碱地迎来新的生机。
南海改造1号,小规模实验开始,本来有海水稻的,不过现成的海水稻种子种下去,其他时间就要观察作物生产情况。
还有改造后种下了竹子和其他果树,接下来同样看这些果木树苗的生存情况。
等活过来,还要良种果树,镇西还扦插了一些可以扦插生长的树苗:如红柳,这家伙想念大西北天山的红柳烤串了,这个吃货。
就在肖镇西满心期待作物生长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席卷了岛屿。
狂风呼啸,暴雨倾盆,刚种下不久的作物和树苗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肖镇西心急如焚,带领着官兵们冲进风雨中,试图加固防护设施。
台风过后,部分作物被摧毁,肖镇西心疼不已,但他没有气馁。
他重新审视实验数据,分析台风对作物的影响,决定调整营养液的配方,增强作物的抗风能力。
同时,他还改进了种植方式,增加了防风设施。
经过一番努力,新种下的作物和树苗在后续的日子里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红柳率先扎根生长,海水稻也渐渐抽穗,果树的嫩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肖镇西看着这些充满希望的绿色,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南海的这片滩涂,在他和战友们的努力下,正慢慢变成一片充满生机的沃土。
镇西看到实验区域越发茂密生长的树木瓜果,还有已经扬花的海水稻。
这家伙又一次扎进了实验室,他觉得现在的海水淡化装置太耗电,淡化分离的水不够甘甜,作为从小就是喝着好水的镇西这不能忍。
这家伙拿来了现有的海水淡化装置说明书。一看还是他爷爷肖正堂华光环境制造的淡化装置。
清晨五点半,海雾还未散尽。
肖镇西习惯性摸了摸迷彩服左胸口袋里的硬皮本,那是他记录种植心得的\"南海农经\"。
\"营长,三号菜地出状况了!\"上等兵赵海波气喘吁吁跑来,作训鞋上还粘着几片碎贝壳,\"昨儿种下的秋葵苗蔫了大半!\"
肖镇西抓了把沙土在指间捻开,咸涩的触感让他皱眉:\"说过多少次沙层要铺火山岩滤盐层。通信员!\"
\"到!\"正在整理防汛器材的王小虎立正。
\"通知各连炊事班,早饭提前半小时。七点钟全体带工兵锹到滩头集合,咱们给菜地做"外科手术"。\"
食堂里飘着紫菜蛋花汤的香气。肖镇西端着餐盘坐到技术员林楠对面,这个北大毕业的海洋化学硕士正在往笔记本上画分子式。
\"小林,你那"营养鸡尾酒"配方调整得怎样了?\"肖镇西夹起块腌萝卜,这是岛上唯一能长期保存的蔬菜。
\"ph值还是偏高。\"林楠推了推眼镜,\"不过我发现老班长们捞的海藻富含腐殖酸,或许\"
话没说完,突然传来碗碟碰撞声。炊事班长张铁柱叉腰站在打菜窗口:\"都听着!今天哪个连浪费饭菜,下周帮厨名额加倍!\"
哄笑声中,肖镇西注意到角落里的新兵李浩只打了半碗粥。他端起自己的腌菜走过去:\"怎么,北方的胃吃不惯鱼露?\"
\"报告中校,我\"李浩慌忙起立。
\"坐下说。\"肖镇西把腌菜碟推过去,\"我当新兵时在喀喇昆仑,有回巡逻饿得啃冰碴子。知道现在岛上最金贵的是什么?\"
\"淡淡水?\"
\"是能把咸水变淡水的本事。\"肖镇西敲了敲餐桌下的储水桶,\"下午跟我去检修海水淡化站。\"
烈日下的淡化站轰鸣作响。肖镇西掀起生锈的检修盖,四十度高温裹着水蒸气扑面而来。
\"这是你爷爷公司设计的?\"李浩盯着铭牌上\"华光环境2005\"的字样。
\"二十年前的工艺了。\"肖镇西用扳手敲打冷凝管,\"当年每天产水五吨就能立三等功,现在\"突然停住动作,侧耳倾听机器异响。
\"准备停机!通知各连启动备用水源!\"他扯着嗓子喊。远处海天相接处,乌云正翻卷而来。
台风警报声中,肖镇西猫在器材库里拆解故障泵体。林楠举着平板电脑冲进来:\"营长,您要的南海盐度变化模型!\"
\"来得正好!\"肖镇西抹了把脸上的机油,\"你看这个叶轮磨损面,结合你之前说的海藻元素\"
狂风骤雨拍打窗户的声响淹没了讨论声。当备用发电机亮起时,他们终于画出新的过滤层设计图——用珊瑚碎屑替代昂贵的离子交换树脂。
七天后,第一股改良淡水涌出管道时,蹲在出水口的张铁柱突然蹦起来:\"甜的!这水熬粥肯定香!\"
肖镇西却转头望向菜地。
晨雾中,新移栽的树苗正在盐碱滩上舒展嫩叶,那是他从老家带来的种子。
更远处,红柳枝条在海风中沙沙作响,像是西北大漠与南海碧波的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