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妹抢嫁高门,我送她上路

第770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770章

第770章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偏殿之中安静的只剩下纸笔摩擦声和铜壶滴漏的水滴声。

杨蔓蔓答得非常快,半个多时辰后便已经停下了笔, 抬头看向右前方江岁宁,还有左侧隔了两个位置的吕嫣,留心记住了她们的位置。

一个时辰到了,在嬷嬷的高声提示下所有人停笔。

很快,守在殿内的宫女和小太监按照座次收走了众人的答卷。

参加考核的一众女眷也都从偏殿退出,杨蔓蔓故意走的慢了一些,落在最后面,等到众人都离开了偏殿之后,才最后走了出去。

虽然考核完成,但还需向施皇后行礼告别后方可离开。

施皇后还未出来,众人等在院中,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议论着刚才的试题。

江岁宁和吕嫣恰好站在一处,二人倒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吕嫣在注意到杨蔓蔓那暗暗瞥过来的眼神时,心里面觉得有些不舒服。

就在众人讨论的越来越热闹时,施皇后自主殿之中走了出来,大家瞬间噤声,纷纷站好行礼。

“见过皇后娘娘。”

“今日考核,诸位都辛苦了。”施皇后笑意温和。

“皇后娘娘辛苦了。”众人齐声开口。

施皇后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看着众人道:“你们的答卷都已经整理好,会尽快判定高下,明日便能公布入选之人,诸位现在可以回家好好休息,静待佳音了。”

“是,多谢皇后娘娘。”

眼见着施皇后没有多说什么,便打发众人离开,就在大家行礼告辞的时候,杨蔓蔓忽然开口:“皇后娘娘,臣女还有问题想问。”

“杨小姐想问什么?”

杨蔓蔓目光一转,疑惑的说道:“娘娘,臣女上次听您说,一共会入选二十人进入第二轮考核,那等到第二轮考核结束之后,不知能留下几个?”

“杨小姐,这种问题还是等你进了第二轮考核之后再问吧,万一你根本就没有入选的话,岂不是白白浪费娘娘时间。”

“我是在请教皇后娘娘,关你何事,难不成你觉得你能替皇后娘娘做主了吗!”

看着说话的女子,杨蔓蔓直接怼了回去,说完又意识到毕竟是在皇后娘娘面前,需得收敛,于是又赶忙对着施皇后行礼。

“皇后娘娘,臣女只是心中好奇,所以才想要请教一下娘娘您。”

施皇后看着杨蔓蔓,眼神不算厌恶,但也绝没有什么欢喜之色,只是碍于周围人在场,神色还算温和。

“杨小姐不必着急,等到通过今日考核的名单公布,入宫选择第二轮考核内容时,本宫自会告知。今日想来你们都累了,便早些回去休息吧。”

杨蔓蔓皱眉,正想要再找理由拖延一下时间,就看到偏殿里面有宫女脚步匆匆的走了出来,到了施皇后身旁低声不知说了什么。

施皇后面色一凝,开口唤住了准备离开的众人。

山中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宠妾灭妻?我改嫁太子灭渣男满门!
宠妾灭妻?我改嫁太子灭渣男满门!
十里长街,欢欢喜喜,江照莹嫁进了宋侯府。可谁知夫君宋成玉竟死在了喜床上。克夫、丧门星、妖孽几顶帽子扣下来,她成了宋家的罪人!小心翼翼的侍候婆母,善待弟弟妹妹,嫁妆也用来填补侯府的纰漏,救下宋氏满门,后来又拼命做生意让宋氏一族的日子一日比一日奢华。谁知三年后。她病重之时,那个死了三年的夫君,竟然带着一个大肚子的女子回来了。他说。“侯府出了事,我不假死,还怎么和芙儿成双成对?怎么逼你拿嫁妆扶持宋府?
须尽欢
公主,退婚你提的,咋又后悔了?
公主,退婚你提的,咋又后悔了?
柳毅穿越大周王朝,开局就遭公主上门退婚。 可当柳毅展现出震惊世人的才华时,公主竟然后悔了,要嫁给柳毅。 柳毅:“公主,退婚你提的,咋又后悔了?”
浩天居士
农家福妻带系统:嫁个铁匠成首富
农家福妻带系统:嫁个铁匠成首富
医学天才李杏檀穿成了又傻又瘸的农家女,还被奶奶十两银子许给了村尾的带娃老铁匠??没关系,她有系统在手,看她怎么轻轻松松把苦日子过甜。夫妻两丑?妙手治好,变俊男美女!极品亲戚闹事?左手右手耳光打回去!她竟是被侯府遗弃的真千金?毫不犹豫杀向侯府,踹飞假千金,教育亲爹娘,取回属于她的东西!看她怎么买地开铺,锻神兵,打利器,卖文玩,富甲天下!谁知道,便宜继子竟大有来头,身边一直陪伴的铁匠夫君也是来历不凡
小十九镜
吴云肖雪燕
吴云肖雪燕
天才少年被未婚妻骗取丹田,沦为废人。天降机缘,得一神秘金丹,获上古武神传承功法,太上武神诀。以武行天,逆天而行!筑九天,踏山河,诸天万界,我为至尊。
不是
年总有病似的,一边虐妻一边宠妻
年总有病似的,一边虐妻一边宠妻
嫁给年彦臣的那天,是郁晚璃的噩梦。 她是杀父仇人的女儿,年彦臣要她用一生来赎罪忏悔。 他恨她,折磨她羞辱她,却又在暗中帮助她,深爱她。 年彦臣:“如果你怀上我的孩子,便是贱种,我会送到孤儿院。” 实际欣喜若狂,将千亿资产都转移到孩子名下。 年彦臣:“你求我也没有用,滚!” 实际背地里出手帮她扫平所有障碍。 后来郁晚璃才知道,他暗恋她十年,他给她的爱,远比恨要多得多。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