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

第264章 大明发展(1/3)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264章 大明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开始出现。

\"殿下,您看这个。\"黄珀拿着一份报告急匆匆赶来,\"各地的农学堂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什么现象?\"

\"很多商人的子弟也来报名了。他们说,既然农业和商业越来越密切,不懂农事就做不好生意。\"

朱雄英眼前一亮:\"这倒是个好现象。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打破士农工商的界限。\"

正说着,蓝玉也带来了新消息:\"殿下,江南那边又出现新情况了。\"

\"说来听听。\"

\"有些地方开始出现"农业集市"。每隔几天就有一次,不仅交易农产品,还交流种植经验。更有意思的是,连农具商人和手工业者也来参加了。\"

\"好啊!\"朱雄英说,\"这就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交流平台。要把这种做法推广出去。\"

就在这时,朱元璋派人来召:\"立刻去奉天殿。\"

到了殿内,朱元璋开门见山:\"你知道现在最大的隐患是什么吗?\"

朱雄英一愣:\"请皇爷明示。\"

\"人心浮动。\"朱元璋说,\"农村富起来是好事,但也带来了新问题。有人开始嫌弃种地了,有人沉迷市场投机,还有人不务正业。\"

朱雄英明白了老爷子的担忧:\"孙儿以为,这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说说看。\"

\"第一,要继续强调农业的根本地位。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让从事农业的人有更多优惠。\"

\"第二,要规范市场秩序。投机倒把要管,但正常的商业活动要保护。关键是要建立规则。\"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要培养新型农民。他们既要会种地,又要懂经营。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

朱元璋点点头:\"不错。不过还要注意一点。\"

\"什么点?\"

\"要防止城乡分化。现在农村富了,很多人想往城里走。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都往城里挤,农村就会空心化。\"

正说着,东瀛传来消息。朱允熥报告说,他们那边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但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在农村建设\"小城镇\"。

\"这倒是个好主意。\"朱雄英说,\"可以在农村建设一些集市、工坊、仓库之类的设施,让农民不用往大城市跑,在家门口就能做生意、学技术。\"

就在这时,西域又传来重要情报。朱棡朱慡发现,随着农业的发展,一些新的职业开始出现。有专门的农技师,有育种专家,还有农产品经纪人。

\"时代在变啊。\"朱元璋感叹,\"看来农业真的要走向专业化了。\"

朱雄英补充道:\"是啊。所以农学堂的课程也要跟上。除了基本的农业知识,还要增加市场、金融、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正说着,南京农学堂送来一个新发现。他们在整理古籍时,发现宋朝时期就有\"农事会\"的记载。农民定期聚会,交流经验,互帮互助。

\"这就对了!\"朱元璋说,\"农民的事,还得靠农民自己。要鼓励他们自己组织起来。\"

朱雄英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孙儿觉得可以更进一步。不如让农民成立"农会",由他们自己管理农事、市场和技术交流。\"

\"可以试试。\"朱元璋说,\"不过要注意把握分寸。农会是为了服务农民,不能变成少数人谋私利的工具。\"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有人从海外带回了一种新型组织方式:农民合作社。农民把资金、技术、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

\"有意思。\"朱雄英说,\"这个办法值得研究。让农学堂派人去实地考察,看看是否适合我们。\"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出现了土地兼并的新形式。不是地主兼并,而是富农通过市场手段收购土地。

\"这就麻烦了。\"朱元璋说,\"土地改革好不容易有了成效,可不能让它重新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朱雄英思索片刻:\"孙儿觉得可以这样:第一,限制土地交易规模,防止过度集中。第二,鼓励合作经营,让农民抱团发展。第三,继续完善农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帮助普通农民保住土地。\"

正说着,工部送来一份新的报告。他们在研究农具改良时,发现一个重要趋势:农具正在向机械化方向发展。

\"这是好事。\"朱雄英说,\"农具机械化可以提高效率,解放劳动力。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要防止一哄而上。机械化要循序渐进,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而且要培训农民,让他们学会使用和维护机械。\"

就在这时,户部也来报告。他们发现农村财富的分配出现了新情况。一些农户因为经营有方,收入大幅增加;而另一些农户,虽然也在发展,但增长较慢。

\"这是必然的。\"朱雄英说,\"但不能让差距过大。要采取一些措施,帮助落后的农户赶上来。\"

\"比如说?\"

\"第一,农学堂要多扶持落后地区,派专人去指导。第二,农业银行要给他们更多的信贷支持。第三,鼓励发展合作社,让他们抱团发展。\"

正说着,黄珀突然想起一事:\"殿下,还有个问题需要考虑。\"

\"什么问题?\"

\"现在农村发展这么快,教育跟不上了。很多农民的子女想读书,但学校教的都是四书五经,对实际生产没什么帮助。\"

朱雄英眼前一亮:\"这倒提醒我了。是该办些新式学堂了。除了基本的文化知识,还要教授农业、工商等实用的技能。\"

朱元璋听了,沉思片刻:\"这事可以办,但要注意一点。\"

\"什么点?\"

\"不能完全废除旧学。农民的孩子,有的想做农业专家,有的想考科举,都要给他们机会。关键是要开拓更多的出路。\"

四月的枇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从家族宝树苟成万古世家
从家族宝树苟成万古世家
【家族修仙】【苟道长生】【群像】徐福贵的体内空间出现了一株需要后代子嗣血脉来滋养的家族宝树。他生下...
两知小龙虾
都天灾了,我囤亿点货怎么了
都天灾了,我囤亿点货怎么了
有一款超超超烂的超市模拟器出现在你的电脑上,游戏内容枯燥乏味,就是将超市外面的快递整理到货架上,一直操作下去,比进厂打螺丝还夸张。因为这个游戏的超市很大,货物品种从水果饮料到坚果零食、蔬菜鲜肉等等你见
乱花明
重生四合院:甩不掉的秦淮如
重生四合院:甩不掉的秦淮如
曾经,他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镇做题家,家境殷实却也平凡无奇。直到那次,一辆疯狂的泥头车呼啸而来,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救下了学生,自己却与死神擦肩而过。再睁眼,他已身处驴车之上,对面坐着个明眸皓齿、辫子
佚名
戚家军演义
戚家军演义
天降戚继光,十六岁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倭寇袭扰大明东南沿海城镇,抢掠财物、屠戮军民。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发明鸳鸯阵、改良军刀、火器。在上百次的抗倭战斗中,创造出极其悬殊的战损比,甚至多次零伤亡歼灭大批倭
千重草
编制养毛茸茸,我带飞祖国成团宠
编制养毛茸茸,我带飞祖国成团宠
关于编制养毛茸茸,我带飞祖国成团宠:资深兽医徐楹加班猝死,穿成荒漠救助站的新人动物救助员,好消息,穿越就送编制!吃上铁饭碗了!坏消息:开局就被恶毒同事扔在无人区,马上要饿死了!快饿死时,徐楹惊讶发现她
掘地小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