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我有一扇门,可穿梭任意世界

第115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15章

显然,因为这俩人为人有些不择手段,这样的人,如果是自己人,那倒是没什么。

但是如果这样的人是敌人……

而太平道本身又注重人,所以两人来到这里,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

荀彧将自己的猜测说了。

其他两人也点了点头。

大家都不是笨蛋,更何况方默也没有禁止三人去研究太平道的官场架构。

所以让三人看出一些东西并不难。

可问题就在这里。

贾诩和程昱,可以说是被次天师请回来当吉祥物的。

如果两人愿意真正的入仕,相信次天师也欢迎。

可荀彧呢?

荀彧是为什么?

要知道荀彧可是名士!

而且还曾经入朝为官!

这样的大才,远不是名声未显的贾诩和程昱能够比拟的。

可这样的大才,次天师竟然弃之不顾?

这就太让人感到奇怪了。

“总不能是让文若主动上门去自荐吧?”程昱笑着打趣道。

“不会。”贾诩摸着胡须,一脸凝重地说道:“你们这一个月以来,应该也见到这县城里的东西,我研究过,虽然这座县城的领导,并不是什么名士,但是……但是他将这县城管理的井井有条。”

“什么意思?”程昱有些迷茫。

“这也正是我注意到的。”荀彧神色复杂地说道:“经过调查,此地的官员,和大汉完全不同。”

“有何不同?”贾诩和程昱好奇地问道。

两人虽然也有家族,但是人丁较少,家产也少,相关信息掌握的自然也少。

好在荀彧没有卖关子的习惯,而是开始介绍起来。

“此地的县城,县太爷叫做县委书记,是由太平道的香火使担任,香火使你们知道是什么吧?”

“知道,是组织每个月初一、十五祭祀的。”程昱回答。

“县委书记之下,是县长,这两人,就是掌控整个县城的……领导,当然,是以县委书记为尊。”

“在两人之下,分为若干部门,比如什么天工司、农业司、公安司、大理寺、医学司、商业司、教育司、武装司、文化司和户籍司。”

荀彧说到这里,顿了顿,笑着问道:“两位可听出有何特别?”

“天工司,应该是掌握那些工匠的……部门。”

“农业司掌管农务。”

“医学司掌管医学。”

“教育司掌管应该是治学。”

“户籍司应该是掌管户籍。”

“武装司是掌管当地民兵的。”

“商业司是管理商人的。”

“公安司……这公安二字何意?大理寺……大理我知道,是蜀地那边的,可这大理寺是什么地方?还有这文化司……文化,难道是《周易》中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贾诩好奇地问道。

“成帝时刘向的《说苑·指武》中,也有‘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的解释。”荀彧补充道。

“所以……这是一个类似于民曹的……部门?”程昱恍然大悟。

三人心有戚戚。

要知道荀彧知道这些,是因为他是颍川荀氏之人!

这东西,连贾诩也只是一知半解,程昱更是一脸茫然!

可这太平道次天师是什么来历?

然后三人前去调查。

很快,就明白了大理寺是什么地方了。

这竟然是一个审案的地方。

而公安,竟然有些类似于衙役。

“这……为何这衙役和审案竟然分开?”程昱一脸惊讶。

贾诩若有所思,不过天性使然,让他目光炯炯地看向荀彧。

荀彧扯了扯嘴角,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吐槽才好。

不过他定了定心神,想了想,这才解释道:“这样做显然是有好处的。”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沪上人家[年代]
沪上人家[年代]
邱秋胎穿至1956年,一直不能完美地控制住自个儿的身体,痴呆语迟。父死母改嫁后,跟爷奶一起生活。1972年,爷爷为救知青褚辰去逝,奶奶跟着一病不起,褚辰为了报恩,在奶奶的病床前应下了跟邱秋的婚事。高考
骊偃
醉于晚风
醉于晚风
众人皆知,高岭之花傅砚修有一个红玫瑰,如珠如宝的爱护了十年。两人从小就有娃娃亲,只是这个红玫瑰似乎并不喜欢他。订婚前夕,顾燃星放出狠话,“我就算是死,也绝对不会嫁给你。”说完就割腕自杀了。傅砚修被伤透
酥酥晚来
权力巅峰:从临危受命开始
权力巅峰:从临危受命开始
在繁华喧嚣的都市背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让一切常规价值观瞬间颠覆。官道之上,临危受命,不再是权力的游戏,而是责任与担当的考验。金钱、势力,在生死面前似乎苍白无力;友谊,在利益冲突中摇摇欲坠。但总有一
佚名
神算真千金她不想争宠,只想搞钱
神算真千金她不想争宠,只想搞钱
都说靳家七爷娶了个乌鸦嘴,算谁谁绿,说谁谁病。一时间人人自危,生怕被她逮着算一卦。偏偏这位就喜欢给人算命!看见傅家二少,“我观你印堂发黑,似有血光之灾!”然后,傅家二少就噶了!撞见逢人就炫耀自己老来子
桃小桃
凰命:我的官场人生
凰命:我的官场人生
将门出虎女,作为父亲的女儿,我自然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空降成为党委书记后,我就明白了我的使命!且看我如何带着群众脱贫致富,一步步走向小康和新世界。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