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从马拉松开始的六边形战神

第234章 精彩的比赛,激烈的战术对抗(2/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234章 精彩的比赛,激烈的战术对抗

渐渐的,两公里跑完。

领跑的第二只兔子在频繁地回头看。

第一集团跑得有点慢!

吉尔玛兄弟为首的几个黑人选手可能是觉得前期的配速太快,主动选择了降速。

这就出现了兔子按照配速灯蹬蹬蹬地跑,正赛选手们却缩缩缩的奇怪现象。

兔子估计也纳闷。

你们不跟着,我这个领跑是给谁领的?

我这个破风是给谁破的?

所以跑到2500米左右,这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兔子看着手表就退出了赛道。

李柏在这期间,慢慢地跑到了第一集团的中间位置。

他其实也跟着大部队降速了。

出于争冠考虑,李柏并不想早早地跑到前面去。

先跟着,积蓄力量,等待最后一两圈的冲刺!

跑到前面去,不仅仅是要对抗风阻,消耗更多的体力。

而且他还要绕开前面的运动员。

这变道带来的奔跑距离拉长,也是会对他的体力造成一定影响的。

兔子退出比赛之后,第一集团暂时是由吉尔玛兄弟领跑。

库马今天显然是要为哥哥拉梅查做嫁衣的。

只是,他的速度并不快。

3000米左右,肯尼亚人基普科里尔主动地跑到前面。

在他的带动下,第一集团的配速稍微往上提了提。

基普科里尔这么做,当然也不是要提速那么简单。

还有另外两个黑色衣服的肯尼亚选手奋力前插。

直播镜头看得很清楚,这三人,准备对吉尔玛兄弟形成合围之势。

如果吉尔玛兄弟还这样慢吞吞地跑。

肯尼亚选手在前面完成了卡位,拉梅查就很难再突围了!

因为那样,他得消耗更多的体力!

这就是国际大赛上,肯尼亚跟埃塞俄比亚两个军团经常上演的战术较量!

拉梅查当然也懂。

他主动应变!

兄弟带了他3000米,带不动了,现在他就跑到了兄弟的前面。

拉梅查将库马甩到身后,主动跟进。

他也不突围,而是贴紧基普科里尔。

其他两位肯尼亚选手实力是没有基普科里尔强的。

他们不可能跑到基普科里尔前面去领跑。

现在拉梅查贴紧了基普科里尔,他们卡位的战术就失效了。

而且,现在他们贴在拉梅查侧边,包围着拉梅查也没用。

自己跑的距离更长,还要独自面对风阻。

没办法,他们只能是慢慢地跑到拉梅查的身后去,放弃了这次卡位战术。

库马没有了领跑的任务之后,速度再次下降。

他虽然没有彻底掉队,但也是渐渐地被后面的选手们一一追上、超越。

其中也包括李柏。

当然,除了库马,还有其他的埃塞俄比亚选手。

像阿迪兹·伊尤恩,在比赛进展到4000米,只剩下最后2圈半的时候。

他也冲了上来,跟在了拉梅查的身后。

于是,前四名就形成了两个肯尼亚人对两个埃塞俄比亚人“包围”的格局。

这时候,已经差不多是最后拼刺刀的时间。

频频异动的人非常多!

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李柏!

他和巴林的那位亚洲一哥巴莱乌形成两个人的小分队。

也在频频地提速前插!

寒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都市神医:开局九张婚书
都市神医:开局九张婚书
江羽说,千万别跟我比。论医术,我医术盖世。论武力,我武力超群,同代无人及。
庄小贤
糟糕,真实身份被特务老婆发现了
糟糕,真实身份被特务老婆发现了
1940年,他穿越成了东北滨江城的特务处长,表面上是鬼子走狗,实则是隐藏极深的王牌特工,代号“影子”! 更绝的是,他还有个美女军统特务老婆,但老婆一直把他当仇敌。 这哥们戴着幽灵影子面具,手持沙鹰双枪,在敌后大杀四方,特务们闻风丧胆,连76号都被他搅得鸡犬不宁。 他还配合老婆暗杀鬼子少将,让老婆对他刮目相看。 直到一次雨夜救援,面具掉落,老婆震惊:“竟然是你?!”
佚名
随手解决领导难题,她要请我吃面?
随手解决领导难题,她要请我吃面?
陈景天一生为国为民,孑然一身,无儿无女。临终感言,愧欠十个女人,在遗憾中走完一生。然而,他重生了,回到了2005年,他刚刚下乡的时候,他第一个愧欠的初恋,正等着他……
佚名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
今或古
谍战:刚20,老登逆袭什么鬼?
谍战:刚20,老登逆袭什么鬼?
【20岁,你从杭州特训班毕业,加入特务处,成为一名特务】 【22岁,你拒绝了76号女特务头子的暗示,失去了一次走捷径的机会】 【25岁,随着军统上海站遭到毁灭性打击,你迅速上位,成为情报组组长】 【28岁,你不断努力,成了上海站副站长,并且成了一名地下党】 【30岁,你不通人情世故,遭到内部倾轧,被调到了广西站】 【32岁,你身处偏僻之地,郁郁不得志,最终随国军一起大撤退】 【40岁,你受到国家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