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第12章 李凤宁是真的认为自己赚了(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2章 李凤宁是真的认为自己赚了

李凤宁万万没有想到楚世昭居然在当年奔袭范阳的时候,就已经和大同的将领搭上线。

甚至都没有预想到楚世昭可以直接培养出一个心腹,安插在大同之中。

而这一次大同的兵变,杨柱庭立刻易帜效忠于晋王,直接导致晋阳的位置极度尴尬。

可是!

问题就出在这里!

李凤宁是楚世昭的妻子。

还是正妻。

晋阳节度使李瑾是楚世昭的岳父。

在大同和易名为北平的范阳,近乎于两地的压迫之下,李瑾所处的环境就很尴尬。

楚世昭是什么?

是大周的皇室,是先帝的四子。

他有正统傍身。

哪怕现在楚世昭干的事情,也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皇室所干的事情,但是朝廷里的天子管得着他吗?

管不了!

因为天子自身都难保,他要是再得罪同为宗室的楚世昭,那不就是给自己添乱。

搞不好,朝廷里的天子,为了这大后方的安稳,还要不断地给楚世昭加码。

现在的情况是——李瑾知道楚世昭想把晋阳盘下来,他还没办法还手。

他还手,就是谋逆。

这就是天命。

他只能看着自己多年经营下来的基业,拱手让给楚世昭。

当然,楚世昭也不想把这件事情做得太绝,所以他选择让李凤宁去游说她的阿父。

言下之意就是李家还是李家,李家的基业没有让给楚世昭,那还是李家的人在管。

只不过,这个人是李凤宁。

李凤宁很乐意接受,楚世昭也很乐意接受。

而且楚世昭根本就不怕李凤宁背刺,相反他甚至会无限地包容,去给李凤宁发挥的余地。

因为李凤宁自己选了一个身份,选了一个晋王妃的身份。

这一刻,他们的利益已经紧密地贴在了一起。

除非李凤宁不要名节了。

可这些日子认识下来,楚世昭发现这个姑娘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特别要脸,要这个名节。

康兴元年八月,晋阳节度使李瑾在李凤宁的劝说下,最终决定效力于晋王。

康兴元年九月,李凤宁带着晋阳的兵马率军攻打西河并宣布了政令。攻下西河后,楚世昭上奏朝廷,希望朝廷能册封李凤宁为敦煌郡公。

事到如今,李凤宁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上了楚世昭的贼船。

可这个问题最恐怖的地方在于在各种礼法和情理中,她李凤宁都属于是败了李家,几乎是将李家送给了晋王楚世昭。

但,她居然还觉得自己赚了。

而且,李凤宁是真的认为自己赚了。

因为之前的李家再大,再富,再有权,再有兵马,都跟她李凤宁没有任何关系。

现在,由于晋王楚世昭需要李家的支持,需要一个稳定的李家支持,直接将李家全部的东西都交给李凤宁来控制。

倦我生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咬红杏
咬红杏
做妓子那三年,姜媚只接了一位恩客。恩客出手极大方,为了讨赏,姜媚除了刻苦研习房中术,还学了许多甜言蜜语。三年后,姜媚攒够银子为自己赎身,嫁给了一位老实本分的穷书生。后来,书生惹上牢狱之灾,她被逼自荐枕席,不曾想却撞见旧日恩客。恩客眼眸微抬:“所以当初你骗我的钱就是为了养狗男人?”姜媚:“……”???当初在床上你可不是这么说的!身娇体软清醒金丝雀VS矜贵自持恋爱脑男主
江摇舟
逼她替嫁?福运全被真千金带走啦
逼她替嫁?福运全被真千金带走啦
家人为了小三的孩子,用性命逼着姜沉鱼替嫁给一个病秧子。沉迷“亲情”十几年的姜沉鱼一朝梦醒,再不执着追逐所谓“家人”。姜家人只当她的疏远是赌气,只等着她的病秧子老公死后,哭着求着回姜家时好好奚落她。可他们逐渐发现,离开姜沉鱼之后,姜家公司破产,人脉断联,连他们的身体都一天不如一天。他们这才知道,他们看不起的废物是天下最有天赋的玄学术士,他们曾经的好运气全是姜沉鱼逆天改命,费尽心思替他们谋求的。流落
兔兔兔兔宝
医权在握
医权在握
关于医权在握:李毅带着临终爷爷的嘱咐,探寻自己早已去世母亲的身世,以医道入官场,见识官场的阴谋布局,再入京城各大世家游龙,才发现自己的身世不俗,再度陷入世家之争,一人硬刚整个世家,最终成功踏上青云之巅,位列中枢。
大头小树
李道刘夫长
李道刘夫长
李道重生到大乾王朝成为一名三等伯爵。一场宫廷夜宴中,意外醉酒闯入一座宫殿之中,恰逢此时前世记忆复苏,于是记忆混乱外加醉酒的他坏了宫殿女主人的清白。最后,皇帝大怒,将李道发配至边塞死囚营,想让其死在关外。结果,他意外觉醒了‘杀敌爆属性‘系统。从此杀人便可无限变强。至此,大乾少了一个纨绔伯爵,多了一个屠戮无数的人雄。王朝争霸,江湖纷争,异族入侵,海外汹涌,仙门大开。一步一步,李道砍出一条独属于他的无
大和尚o
都市仙尊洛尘张小曼
都市仙尊洛尘张小曼
“一代仙尊”洛尘遭人偷袭,重生回到地球。 地位普通的他,面对女朋友的鄙视,情敌的嘲讽,父母的悲惨生活,豪门大少的威逼挑衅。他发誓,一定要改变命运的不公,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告诉所有人,他洛尘,曾经来过。
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