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五百一十四章 血火之争,枕边之语!
“若新军攻势迟缓,不但叫陛下失望,怕是还会让一众文臣看轻了新军的威名与战力。”
“因此梁国公主张雷霆出击,速战速决,务必限期拿下金川,绝不可贻误拖延。”
“至于伤亡,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只要能速战速决,拿下金川,既能向陛下交差,又能在文官面前立威,打出新军的威势来……死几个人,又算得了什么?”
“慈不掌兵!”
“若新军将士怕死畏战,顾虑伤亡,那还谈什么精锐?”
“不如趁早卷铺盖回家种地去!”
徐妙锦复又一叹,声音中已透出几分不忍与忧虑:“可我哥哥却始终认为,新军乃朝廷斥重金、费尽心血所培养出来的中坚精锐,人数本就不如旧军多,每一个士兵都很宝贵,不能轻言牺牲,更不能拿他们去换一场‘好看’的胜仗。”
“两人各执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终至不欢而散。这是他们争执的第一件事。”
说到这里,她再次抬眸望向朱允熥,只见他眉头紧蹙,却始终未曾插言,只静静地听她说着。
不过,许是听得入神,他手上的动作,已经停了下来。
只是仍将手放在那些部位,没有做什么。
“第二件事,是关于进军乌斯藏。”
“我军兵士大多出身江南、关中、东南等地,自幼生长于丘陵平原。”
“如今大军翻越群山,进入乌斯藏高原,许多人初上高地,便患上了‘冷瘴’之病。”
“旧时医书中早有记载,说那地方寒气逼人,又常有不明之瘴,吸入之后便会头晕气喘,胸闷呕吐,轻者卧床,重者甚至昏厥,因此古人称之为‘寒瘴’或‘烟瘴’。”
“如今的新医学中,则称之为‘高原反应’。”
“据说这病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乌斯藏地势极高,空气稀薄、气压低,人一旦进入那种环境,所摄氧气远不足平地,自然生出种种不适。”
“且至今尚无良方对症,只能靠静养、少动,延长驻扎时日,让身体逐渐适应环境。”
“基于此,我哥哥主张:凡军士初上高原,须在原地修整三至六月,待兵将习于风土,再图深入之策。”
“可梁国公却不认同此议。”
“他说,兵贵神速,倘若久驻不前,便给了敌人更多的时间备战坚守,错失战机。”
“再者,乌斯藏地广人稀,山川险峻,沿途既无熟地,亦无充足物资,粮草、军械、衣药,皆需自山下长途运送。”
“那里山势极险,补给看似路程不远,实则往来艰难无比,等同平地之上行军千里。”
“若军队在高原停滞数月不前,物资补给必将绷紧,后勤难以为继,届时便是尚未攻敌,自身反而先乱了。”
“再说,就算粮械能够运送上去,那得耗费朝廷多少银两?”
“虽说眼下国库尚充盈,但银钱也不是凭空来的,怎能如此无度消耗?”
“军队上了高原,就应当争分夺秒,迅速向乌斯藏腹地推进,哪能随意拖延?”
“可我哥哥却不同意,他说,这等做法是拿新军将士的性命去抢功,是不顾将士的生死、罔顾军心。”
“高原反应极为凶险,若骤然深入,必有大量将士因“高原反应”而生病,乃至夺去生命,届时军队战力大减,士气低迷,也不利于平定乌斯藏。”
“但梁国公依旧态度强硬,还是那句话,打仗哪有不死人?”
“只要能将乌斯藏拿下,哪怕伤亡惨重,也在所不惜。”
“他始终认为,朝廷要开疆拓土,要成就王霸之业,必由血火铸成,死几个人,不过是必要之代价。”
“为此,两人几次在军务处争执不休,言辞激烈,甚至动了真怒。”
“其余几位军务大臣,有的倾向于我哥哥的稳扎稳打,也有人支持梁国公主张的雷霆之势,还有些便是和稀泥,口头上说两者各有道理,实则避而不表态,生怕得罪了哪一边。”
“于是,他们的争议就此僵持,谁也说服不了谁。”
“臣妾是女子之身,虽自幼性子顽皮,爱穿戎装舞枪弄棒,但终归只是些孩童嬉闹之举,上不得台面。”
“这等关系重大的战事,臣妾自知才疏学浅,不敢妄言。”
“今日既然陛下亲自问起,臣妾也只能将耳中所闻,原原本本向陛下回禀。”
“陛下天资卓绝,文能治国,武能定边,自执政以来,屡建奇功,乃是当之无愧的大明第一军神。”
“古来名将,没有一人能及陛下之万一。”
“兵如何用,战如何打,想必陛下心中早有定策。”
“依臣妾之见,此事若仍由哥哥与梁国公在军务处争执,只怕永难有个结果,还需陛下亲断圣裁,方可定纷止争。”
朱允熥听至此处,眉头不由微蹙。
这些事,他竟半点都未曾知晓。
近来大明各项科技接连取得突破,他几乎每日都奔走于大明科学院、工厂,有时还会抽空前往京师大学,与大学的专家,学者谈一谈。
至于朝中政务、边疆军务,他已然做起了名副其实的甩手掌柜,一切交由政务处、军务处全权处理。
当然,也不能说朱允熥便真的完全撒手不管政事。
事实上,他每日仍会亲自过目几份由各衙门呈送的专报,绝非全然不闻不问。
第一份,是由政务处编纂的《奏报速览》。
这项原本属于通政司的职责,后来经改制,已由政务处直接接手负责。
其内容主要汇集天下各地官员所上的奏疏摘要,以及政务处对奏章的批复意见。
不过,大多数内容仅为提纲挈领的简略版本,便于皇帝快速掌握要点。
唯有政务大臣认定奏疏事关重大,或牵涉朝廷根本之务时,才会另附详细说明,以供圣裁。
第二份,是由探听司与情报局联合编制的《每日简报》。
这份简报汇聚了大明内外诸般情报,从官场动向,边疆异动、商贾流通,到诸国动向、民情浮沉,无所不包,乃是朱允熥打探天下消息的重要耳目。
第三份,则是军务处呈送的《军情概况》,内容涵盖军队部署、周动、人事安排、边防防御、战事进展等,若有新军演练、兵员变动、武备筹措等事项,也一并录入。
……
姜阿山小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