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婚后,枭龙觉醒,镇压当世

第414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414章

楚风很有耐心的解释道:“只是帮他覆灭一个家族而已,只是那个家族有些实力,所以短期之内还无法做到!”

“哪个家族啊?”

两人追问道,心中愈发好奇。

楚风咧嘴一笑,淡淡吐出三个字。

“司徒家!”

李子明:“……”

华耀东:“……”

现场突然陷入了诡异的寂静。

不知道过了多久,两位商界老狐狸终于长出一口气,压下心头悸动。

“是那个……京城御三家之中的司徒家?”

楚风面无表情的轻轻点头,似乎提及的只是一个不入流小势力!

两位商界老狐狸顿觉头皮发麻。

我的天!

这位小爷究竟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那可是整个龙国最顶尖的家族,不是街边阿猫阿狗!

月上中梢,吉时已到。

小花园两侧突然响起辉煌的交响乐。

众人停止交谈,扭头望去。

只见正前方不知何时已经搭起一个巨大的舞台。

一支完整的交响乐团,开始激情演奏。

音乐声缓缓流淌,吴文明满面春风走上舞台。

“欢迎各位贵客莅临吴家,参加我家小侄女和沈台公子的订婚晚宴!”

“今夜能够迎来诸位的赏光,实在令吴家蓬荜生辉。”

吴文明声音慷慨激昂。

就连背后一整支交响乐队的音乐,都无法压过他激动的声音!

台下和吴家交好的一些家族掌门人,纷纷赏面鼓掌。

于是其他观望的洛城顶尖势力掌舵者,也只得碍于情面,勉强给予掌声。

听到台下掌声,吴文明脸上笑容愈发灿烂!

“接下来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今夜两对新人的入场!”

这家伙倒也没有多做废话,选择直入主题。

估计他也清楚,今天晚上的主角并不是他。

而是那对新人!

吴文明在吴家地位虽然举足轻重。

却也不敢在如此关键时刻,抢了大小姐和沈台这位贵公子的风头。

更何况自己的哥哥,那位吴家真正的掌舵人,吴雨彤的父亲还在不远处盯着。

吴文明手掌一挥。

灯光骤然聚集到另一边!

此刻花园正中心,已经铺出一条艳丽的红毯。

红毯子上撒满了花瓣,一道又一道拱形花门,绵延向远处。

所有灯光汇聚过去,身着洁白晚礼服的吴雨彤骤然出现在灯光下。

这位吴家大小姐神情恬淡,清雅艳丽的面容,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柔美。

身上那专门定制的晚礼服,尺寸完美合身,将她凹凸有致的身材恰好勾勒出来。

如此纯欲的美人,确实称得上倾国倾城。

吴雨彤轻轻挽着一位身材高大挺拔的年轻男人。

俏脸之上带着淡淡笑容,在众目睽睽之下丝毫不怯场,反而一一点头回应。

站在她身旁的沈台,则是同样气质高雅。

身着白色定制西服,俊朗面容之上意得志满,矜贵而优雅。

看到这一幕,众多大佬心中都不禁感叹一声。

确实是一对天造地设的璧人!

吴家花费重金请来的那支交响乐队,工作倒是十分卖力。

在这对今晚真正的主角出场那一刻,瞬间转变曲风。

从初始的慷慨激昂,变成了婉转轻柔。

如同潺潺流水,令人心旷神怡!

“砰!砰!砰!”

漫天烟火绽放,两人缓步沿着红毯一路前行。

朝舞台走去。

所过之处,绝大部分观看的宾客都投去祝福目光。

这也让沈台和吴雨彤更加心神安定。

直到他们接近舞台的时候。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娇贵
娇贵
两人开始于一场荒谬的协议,裴枝桠先招惹上齐郁礼,等各自达成目的后就一拍两散,再也不见。偶然一次,他撞见她被合作方揩油,再也无法抑制住内心的猛兽。她抿嘴轻笑:“我们只是合作关系,你无权干涉我的任何事情,
懒得跟你讲
我,玄学大佬,靠算卦横扫豪门!
我,玄学大佬,靠算卦横扫豪门!
(玄学打脸+真千金+灵异神怪,1v1双强)修仙大佬渡劫被劈错了界,穿成个注定早死的病秧子大小姐。原身还活着,家里就已经早早找好了替身,靠着福运命格替她在家享受荣华富贵、父母宠爱,甚至还有追求者的爱慕和
雕雕子
八零年代:恶毒作精她暴打偏心家人
八零年代:恶毒作精她暴打偏心家人
我意外穿到了八零年代,成了书中男主的恶毒作精前妻。绿茶时不时教导我为妻贤惠,与人为善?可她实际上就等着我离婚以后和飞黄腾达的男主过上幸福人生呗,这茶艺不太行啊,看我如何揭穿她真面目,羞辱的她无地自容!
佚名
皇叔好细腰,娇娇王妃要轻哄
皇叔好细腰,娇娇王妃要轻哄
现代医学大佬沈轻一睁眼就躺在了权倾朝野的摄政王的床上,摸着八块腹肌,她才知道自己穿书了,穿成了炮灰真千金,新婚夜被假千金换亲给了不能人道的摄政王,还被假千金下了药,最终因为太过兴奋心脏承受不住而惨死。
药药
老舅别怕,十八个外甥保驾护航!
老舅别怕,十八个外甥保驾护航!
【2025年度爆款】有九个漂亮姐姐,加十八个可爱外甥是什么体验?苏明绑定神级舅舅系统!只需照顾外甥,或挖掘并培养外甥们的潜力,就能获得返还奖励!无论什么领域,都“略懂一二”!多年后。娱乐圈顶流、科研巨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