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

第114章 鲜卑人的慷慨(1/3)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14章 鲜卑人的慷慨

黄河南岸,雪原千里,晨曦初照,尽耀白光。

白茫茫的雪地上,一排排巨木砌垒的大寨,一座座高大的箭塔。

宛若一条横亘万千丈的城墙,牢牢的镶嵌在,定襄渡口的凸型河曲处。

这是夏军的第二道寨墙,高九尺,宽八尺有余,多采阴山巨木搭建而成。

这些寨垒深壕,都是夏军在过去三个多月的对峙期间,不辞劳苦的挖掘砌垒出来的。

为的就是,阻挡鲜卑人的铁蹄,和延缓对方南下的脚步。

像这种大寨,夏军建造了可不止一道,在其后面还有十六道。

甚至后面的大寨,更加稠密,也更加坚韧,和高大。

每隔三五百步,便有一座寨墙,高度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甚至就连寨前端壕沟,荆棘鹿角等物,也在不断加深,加粗加量,逐级给鲜卑人,上强度。

很显然,这是效仿,当初鲜卑人在武皋关外,节节防守,消磨夏军锐气的策略。

只是如今反过来了,鲜卑人的战略,被夏军学了过来。

甚至在这个过程中,推陈出新,青出于蓝胜于蓝。

因为河套临近阴山,其上多巨木,夏军的可利用资源更多。

寨墙砌垒的更高,壕沟挖的更深,寨墙的距离更加稠密。

同时夏军采取,三段式分兵抵抗,阶梯式防御,逐级后撤的战略模式。

利用这些高深,又稠密的木寨防线,一点点消磨鲜卑人的锐气,和精锐力量。

如此,也为夏军后续的决战,提供更多的胜利筹码。

此时此刻,北风飘毛,九尺来高大寨墙上,一队队身披羊毛暖衣,手持刀剑长矛的士兵迎着北风,矗立而望。

他们面色坚毅,哪怕冬日的冷刀子,刮得脸颊生疼。

哪怕零下三十多度多严寒,冻得手脚僵硬,骨髓生寒。

哪怕眉目结冰,羊毛毡袄冷凝成结,他们依然牢牢的钉在城寨上。

如果说巨木砌垒的寨墙,和一道道冰滑的壕沟,是固定的防线。

那这些不畏严寒,不畏战争,不畏流血,不畏牺牲的士兵,便是守护北方真正的长城。

没有他们,哪怕是在坚韧的城墙,在高大的城池,在巍峨的险关,也不过纸糊。

此刻士兵们尽职尽责,吹着冷风,顶着寒流,于天寒地冻中,牢牢的守卫着河套防线。

他们守卫的不止是单纯的寨墙,也不止是河套平原,而是身后的家园,和千万百姓。

士兵们沉默忍寒风,但寨内的一众将领,心中却有些忐忑不安。

郭藴张辽等一众边将,更是面色沉沉心中忧虑,不知何言。

雪白的透亮的帅帐内,一身黑色重甲的李信端坐上首,下方文武依次列坐。

左侧是贾诩、张既、孙康、孙观、韩忠、韩猛、石勒、刘豹、多隆、秃头等夏军各部武将。

右侧是郭藴、张辽、高顺、魏越、曹性、魏续、阎柔、王雄、梁习、潘豹等边军将领。

大帐中央,一身黄白色貂裘暖衣的讫尔买,精神昂扬,满面红光。

他环顾周围,义愤填膺的众将,又瞅了眼上首处,案牍前的青年将领。

讫尔买轻咳一声,再次出言询问:“夏王,不知吾之前提议,您考虑的如何了?”

“只要夏军愿降,我族大单于,绝对不会亏待各位,更不会亏待了夏王”

“许以王号,称邦建制,只是大单于的,小小心意”

“甚至若将来,大单于入主中原,我族可以为您,和在座的各位将军,在西部地区,划下一块偌大栖息之地”

讫尔买笑容满面,侃侃而谈,不断的许诺各种好处,想要借此打动李屠夫,和夏军高层。

毕竟不管怎么说,他是带着很大的诚意,和切切实实的利益来的

可惜,讫尔买还是小瞧了,夏军或者说,是边军众将的道德底线。

此时此刻,帐中诸将脸上难堪,右侧的郭藴王雄等边将,神色变了又变。

他们脖颈间青筋暴起,暗暗握紧双拳,想要起身反驳。

唐吉可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田园悍婿:重生知青的逆袭
田园悍婿:重生知青的逆袭
穿越直接当知青?有系统的我无所畏惧!下地劳动即可升级,干活轻松如喝水。别人偷懒我盖房,从田园开始逆袭之路!
大鱼
直播:我耿直中医,患者全网社死
直播:我耿直中医,患者全网社死
特种兵火凤凰
总裁别虐了,夫人已经签了离婚书
总裁别虐了,夫人已经签了离婚书
结婚几年,她都没能捂热他的心,眼看着他对青梅竹马嘘寒问暖,把所有的温柔都给了别人。她心灰意冷,不愿再和他有任何牵连。离婚后,她恋爱脑醒后,独自美丽。很快,她携新欢出游,成商界最新风云人物。一贯冷淡矜持
佚名
我只想抱大腿,大佬却想拿下我
我只想抱大腿,大佬却想拿下我
我是单位公认的胆小鬼,哭包,我在发现老公有异心之后我很果决选择离婚。离婚之我抱上了一条大腿,为了抱紧大腿我做牛马,唯唯诺诺,只求大佬升迁吃肉能带我喝口汤。只是这大腿抱着抱着我感觉有点不对劲了,大佬往我
佚名
官途巅峰,从乡村书记崛起!
官途巅峰,从乡村书记崛起!
大学毕业后,一枚纯纯的草根逆袭成书记!没背景、没人脉,他全靠自己一双拼搏的手,从一无所有到小有名气,他经历了无数次的跌倒与爬起。面对错综复杂的乡村关系和棘手的挑战,他如何用智慧和勇气,一点一滴改变着乡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