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75章 战兵与府兵
如果说三省六部制,让人看的头晕目眩,眼花缭乱。
那九府军政制,则简单粗暴了,下辖九个军事将军府,各有一名将军和两名副将
每个将军府下辖参谋、作战、训练、武官、机要、武备、军务、军法等八个部门,由各将军府统一负责。
将士们平日自备武器甲胄,并且定期到将军府,进行报到和训练。
且不用应召徭役,战时则自备武器甲胄,亦或是到军府领取物资。
这是原始版本的府兵制度,又不同于辅兵制度,有别于大汉的全农皆兵,而是精兵主战,府兵皆农。
这是李信参照北周大行台,和老猪家卫所兵役,设计的一种军事制度,即翻版的府兵制。
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战兵打仗,府兵皆农,这和汉朝的全农皆兵,完全相反
大汉追崇的是,将武装集团,寄托于生产集团
而李信则是,有感于财政损耗严重,遂将生产集团,寄托于武装集团
府兵们无战事时,可以全部转变成,产出的农民,但是农民,却不可以随意转换成士兵
这与汉朝的全农皆兵,极限爆兵,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概念
这种兵役制度,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大夏只需要保持少量的精兵政策,维持正常的战兵编制。
并不需要,每年划拨大量的钱粮物资,和财政支出,来维持庞大的府兵规模
而完全是由士兵们,自垦自足,这样一来便可以大大减轻大夏的财政负担
在建设府军制度,李信汲取府兵和卫所优点的同时,亦吸取了其中败亡的教训
首先是在军队内部,设立军事法庭,设士兵军律营
军事法庭如名,无论在籍将士,犯了何种错误,与任何人发生了冲突,都只有军事法庭,有权利审理
军律营,亦如其名,是专门看押军队犯事者的特殊监狱,朝堂或者地方无权审理和关押
并以法典的形式规定,所有在籍的将士,无论士兵还是将军,无论犯下任何错误
无论任何政务官员,都没有权利,在不通过军事法庭的情况下,宣判任何在籍将士有罪。
军队中只要是在籍将士,任行政何机构都没有权利,判决任何一名将士有罪
所有将士犯错,也必须移交军事法庭和军律营处理
地方行政机构,和所谓的监狱,也没有任何处置在籍将士的权利
这是李信怕自己治下,以后会出现女帝那种狠人,所特别规定的
不但在防着女帝,同样在防备文官集团,和以后的继承者,自毁长城
因为大夏以武立国,日后大封诸王,广封诸侯,若不能保持李夏主体的军力强盛,很可能会被藩王反推
除了防备文官集团,以及继承人搞垮自己的府军制之外
李信还设立了九大将军府,驻扎在九个不同的,重要战略地区
每个地区驻扎三万六千精锐战兵,和地区内的九万辅兵,以及二十四万预备役卒
其中三万精锐士卒,为在籍军人,为脱产战兵,为正规军
平日里只需要负责集训和战阵演练,及接受武官集体培训,和传授辅兵作战技巧,属于职业战士
这些职业战士,只需要负责,战阵演练,和作战杀敌事宜
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将领,不得以任何名目,任何形式,任何方式,命令士兵做有关战争以外的任何劳作,否则军事法庭处理
这是为了防止出现老猪家那种,将卫所士兵转变成奴隶的情况,李信未雨绸缪,以明文规定将士们的权力,和作战义务,该防备的必须有
而辅兵同样拥有军籍备册,平日里同样要接受集训和战阵演练,同样要接受武官的培训,和传授预备士兵作战技巧。
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是辅兵,亦或者叫府兵,他们的训练和作战强度没有精锐那么夸张
平日里需要自己配备甲胄,刀盾弓剑,自给自足,若功勋积累足够,直接转正为职业战兵
预备役则简单多了,他们与府兵一样需要集训,需要接受战阵演练,需要自备枪矛,需要耕种劳作,主要负责战兵的后勤打理和运输
将军管辖范围内,所有在籍士兵,及其家庭无须服徭役
私田不超过三千亩者,亦无须缴纳田赋、丁税、口贡等各种乱七八糟的苛捐杂税,一直到脱离军籍为止
军人及其子嗣,具有优先入学,入仕的权利,甚至可以免除学习费用,统一由所在将军府承担
每一名将军府在册士兵,拥有三千亩额定军授田,可随意开垦,买卖交易,无须缴纳赋税
同时军律亦规定,无论是中等之家,还是贫寒之家,只要体魄过关意志过关
能够通过将军府刷选,便可以申请成为府兵,若作战有功,可转职为战士
除了以上这几点,李信又在军律中明文规定,将士们除了在战时状态之外
无论士兵还是将军,若服役年满八年,且厌倦了刀山血海的日子,可以申请脱离军籍
九大将军府之间,互不统属,其中军机要务,统一由李信的御书房,或者叫军机处负责管理,以保证他这个共主的绝对权威
总之就是该防备的要防备,该给予的要给予,该优待的优待
以上官职的组成架构,有别于大汉王朝传统的统治架构
因为这种官职的组成,其中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都是朝着有利于加强君主权威的方向去的。
但是从军制设立上,又体现了李信矛盾的一点,那就是禁止军中出现一言堂,设立军事法庭,设立军律营。
李信虽然将军政大权下放给各大将军,但不代表他就会不留节制手段。
如今战事结束,抽出精力,自然要将该有的制度给补上上,节制诸将的机构,给设置上。
甚至在军事上,哪怕是他这个共主,也被明确限制了权利,不能在军中肆意妄为
这无疑是一项超前的制度,但夏军现在雄霸北方,无外患,无内忧。
且李信会盟建制,称汗做主,威望如日中天
所有的规章制度,皆有条不紊的推行下去,未有一丝折扣
所有的已知的问题,所有的明显的隐患,李信要在开国之初,就给全部处理掉
至于其中李信没有发现,文武百官没有想到的隐藏问题,这个暂时不得而知
因为制度隐患,和其中的不足,是会随着时间的运行,而慢慢暴露出来的
这项看似完美的制度架构,哪怕是李信也不敢保证,其中会没有隐患,只能留给后人去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