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60:我在南锣鼓巷82号

第17章 全院大会的起源?(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7章 全院大会的起源?

骑着自行车的李峰,很快就到了自己租的小院子里,打开门锁,把自行车推了进去。

李峰把房门给反锁起来,人就进入了空间开始弄包子了。

空间里的蒸屉只有三层,李峰是包好就去蒸。

等蒸好了,就把做好的包子用个大盆子装着,移动到静止空间那边去。

这样重复了五次,总算把包子都蒸好了。

一个蒸屉蒸十六个,一次就蒸了四十八个,五次就是237个。

别问为啥,问就是最后差三个不够整数。

等李峰吃完饭后,已经是晚上八点了。

他开始换上了衣服,并且把身上的衣服都替换了,整个人包裹得只剩两个眼睛露出来。

李峰骑着自行车,打着手电筒就往黑市里去。

因为走路要快半个小时,所以李峰骑自行车等快到的时候,就把自行车收入到空间。

很多人觉得骑自行车去黑市没问题,但是他们没有想过。

自行车是有牌照的,记住了号牌等于知道了你是谁!

李峰虽然不怕被发现身份,但麻烦这种事,肯定还是少一点比较好。

他来到和黑市的人约定的地方,看到扔在墙跟下的粉笔,他捡起粉笔。

在墙角找到上次写的数字并擦掉,然后重新写上12=23。

这是他和黑市里的联络暗语,如果是写前面,那么1是粮食,2是肉,3是其他物资。

等于号后面的是说钱,1的纸币,2是黄金,3是古董。

因为时间第一次交易时就定好了,今天写,第二天晚上八点,到李峰租的小院子进行交易。

所以李峰这样写,就是告诉对方,明晚有粮食和肉,带上黄金和古董八点来交易。

弄好这些后,李峰就来到了黑市的一个入口,给盯梢的人交了一毛钱,才被放行进去。

以前是来卖的人交一毛费用,现在是不管来买还是卖,都要交钱才给进去。

好像是因为前阵子,有个黑市出了太多命案了,所以现在弄黑市的人,都加派了人手往外看守。

这可不是多余的事,一个黑市能不能办起来。主要是倒腾东西的人,和买东西的人愿不愿意去。

要是来买卖的人连命都要交代下来,谁还敢来啊!

没有客人,你有物资又如何,只能等东西坏掉烂掉。

李峰逛了很多个摊位,不过都没什么好东西。

有一个摊位,摆了一个翡翠摆件,叫价二百,虽然雕工挺好。

但是种水不行,放到后世顶多十几万。

李峰连考虑都不考虑,直接走人了。现在一百块的购买力,和后世的一万还有余。

两百块都赶上后世几万块的购买力了,所以买下来根本不划算。

李峰逛了一圈,也碰到过卖肉的。尝试着问了下价,动不动要七块八块,这价格有点偏高了。

肉这玩意不比粮食,粮食现在三四块一斤都正常,因为没有粮食人活不下去。

但是肉这玩意不吃可饿不死人,所以再高也有限的。

逛遍以后,李峰都没碰到想买的东西,都准备回去了。

这时候一个人凑了过来,低声问道:“哥们,我看你啥也没买,你要票据不?我这边啥票都有,”

不得不说票据这玩意,李峰还真是有点缺的,所以他也没急着回去。

他询问道“甲烟,甲酒,糖票都要了,你还有啥稀罕的票给说说,但是我不要粮票!”

为什么李峰不要粮票,因为现在市场上,很快就会起风暴。

南方的落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开局制作淞沪会战,全网玩家泪崩了
开局制作淞沪会战,全网玩家泪崩了
2099年,华夏网友早已忘记抗战血泪史。游戏制作人赵奇穿越而来,激活游戏开发者系统,于华夏国际游戏展上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淞沪战场,引爆全网。淞沪会战:30万将士血染黄浦江,玩家亲历‘东方绞肉机’,才知
三鹿天下
人在大唐当纨绔,开局接了帝皇榜!
人在大唐当纨绔,开局接了帝皇榜!
逛窑子惹到了程咬金的公子,强抢民女抢到了高阳公主。好不容易被禁足了半年,安分守己,没成想却暗地里憋了个超级必杀。被小人激怒,明显是个棒槌的陈迎新热血上头,一手掀开了李二亲笔写下的皇榜。这一下倒好,整个
梦幻诗人
侯府想吃绝户,女将铿锵打烂他狗头
侯府想吃绝户,女将铿锵打烂他狗头
她,大将军之女,江南第一富商之外孙女,一生富贵荣华。可一朝父母战死沙场,她却要被皇帝胡乱指给了日薄西山的国公府。“能许你平妻之位,已是极大的恩惠了,就不要妄想和我的菁儿争什么高低。”这指婚本就是委屈求
金水
求生:从破草屋开始抵御天灾
求生:从破草屋开始抵御天灾
【全民求生】【天灾】【建造避难所】【囤物资】【种田发育】全民穿越到求生之界,林一凡一觉醒来,便叫自己在四面漏风且脆弱不堪的破草屋里,而各种天灾即将到来。暴雨水灾、严寒雪灾、高温干旱、野兽袭击还有血月临
水漾胭脂
八岁小娃,开局渔村赶海把全家宠上天
八岁小娃,开局渔村赶海把全家宠上天
【年代感+拼搏岁月+伟大母爱+渔村赶海+发家致富+温馨家常+可爱青梅】上一世,生活的苦难接连不断,一座又一座大山,压断了宋海建家里的一根根脊骨:父亲早逝,母亲在风雨飘零的六零年代撑起这个家;一场台风的
婉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