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73章 陈红舞来信
依照气象部门预报,年底极有可能会有一场大雪降临人间。
大队部闻风而动,迅速下达通知,那声音好似洪钟大吕,在知青们的耳畔回响:
要求同志们鼓足干劲,加快手头工作的进度,如同与时间赛跑一般,务必要在大雪来临之前,圆满完成大队向公社申报的各项工作任务。
预计在年前的一个星期之内,青山大队所有工作都将按下暂停键,进入停工状态。
如此一来,知青们肩头的工作量便陡然间加重了许多。
他们每日中午那原本可以稍作休憩、放松身心的时间,被无情地削减,变得寥寥无几。
而每当日落西山,余晖渐渐消散,天边被染成一片火红与昏黄交织的瑰丽色彩时,他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从田间地头或者劳作的岗位上缓缓归来,结束这一天漫长而艰辛的工作。
知青们的心中,还潜藏着另一份忧虑,如同一片挥之不去的阴霾。
他们深知,多休息一个星期,就意味着少了一个星期赚取工分的宝贵机会。
在这个以工分论英雄、定口粮的年代,工分的减少就如同生命线被悄然截断一部分。
到了分配口粮的时候,那少得可怜的工分换来的粮食,恐怕难以填满他们那饥肠辘辘的肚子。
稍有不慎,便可能真的陷入食不果腹的困境,只能在饥饿的边缘苦苦挣扎。
叶卫东与周学文虽说在食品站未雨绸缪,提前储备了一些粮食,可那些粮食相较于漫长的时光和未知的艰难,不过是杯水车薪,显得极为有限。
至于那些平日里看似不起眼的红薯和土豆,偶尔拿来充饥,倒也能解一时之需,可若是日复一日、长期将它们当作主食,那股单调乏味的感觉便会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很快就会让人对它们产生一种难以抑制的厌恶之感,仿佛一看到它们,胃里就开始翻江倒海,想要呕吐。
叶卫东向夏光辉细细打听了一番。
口粮分配以家庭为单位,根据家庭人口数量确定基本口粮份额,再结合家庭工分总数计算出工分粮份额,两者相加即为家庭应得的口粮总量。
他们八位知青暂时算作一个家庭,每十个工分大约能分得一斤多大米。
由于一年中有不少农闲时候,一个全劳力一年下来,最多也只有两千个工分。
如此算来,如果提前一个星期休息,叶卫东竭尽全力大概也只能挣到 120 多个工分,换算下来,仅仅相当于20来斤大米。
而且,还要从中扣除掉初来乍到时发给他们的那 12 斤米。
更为棘手的是,农历正月本就是个充满节日氛围、放假频繁的月份,能赚取的工分更是寥寥无几。
等到农历二月,手中的口粮早已所剩无几,新的粮食如果不能到来,那该如何是好?
叶卫东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那些一家老小仅靠着一两个劳动力苦苦支撑的家庭画面。
他们在生活的重压下艰难前行,那小小的一片自留地,种上些许红薯和蔬菜,便是他们全部的希望。
可随便哪一家都有着五六口人甚至更多,这些微薄的食物,真的能够像涓涓细流一般,滋润他们那干涸的生活,让他们填饱肚子,熬过一个个漫长的日夜吗?
一股浓烈如墨的担忧如同汹涌的波涛,涌上了叶卫东的心头。
如今,他身上的钱财已然所剩无几。
上次他已经给京城的家里写了信,隐晦提出了自己想要求得他们的帮助。
在这艰难的时刻,他是多么渴望能听到远方父母的消息,多么期盼着父母亲那饱含关爱的双手,能够跨越千山万水,给自己寄来一些钱和珍贵的粮票啊。
时光悄然流逝,左等右等,其他知青们一个接着一个如同幸运的宠儿,收到了来自家乡的信件。
那些信件仿佛是亲人的温暖怀抱,跨越万水千山,紧紧地将他们拥入怀中。
可唯独他,叶卫东,始终未能等到那封梦寐以求的家书。
好几个知青不但收获了家人的思念与牵挂,还收到了家里人寄来的真金白银和珍贵粮票。
他们脸上洋溢着的喜悦,如同春日里绽放的繁花,灿烂而耀眼。
叶卫东在心底暗自安慰自己,家里应该会给自己寄些钱来吧。
毕竟,京城距离这里比其他人的家乡要远得多,如同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信件在路上奔波的时间自然也应该会更长久一些。
或许,再过几天,那令人欣喜的消息就会如同喜鹊的歌声,传入自己的耳中。
作为一个拥有前世记忆的重生人士,自己竟然穷困潦倒到这般令人心酸的地步,只能眼巴巴地盼望着家人的救济,如同一个无助的孩子。
一想到这里,叶卫东就觉得自己仿佛给所有重生人士的脸上抹了黑,心中满是羞愧与懊恼。
他已然开始在脑海中规划着休假的那几天,看能不能找到办法弄到一些钱或者食物,以解燃眉之急。
然而,抓黄鳝泥鳅之类的念头刚刚在脑海中冒头,就如同脆弱的泡沫,被现实无情地击碎,无奈地被否定了。
燕窝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