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37章 大明对朝鲜太好了
很快朝鲜那边的消息传来,准备购买两万支燧发枪,五百门虎蹲炮,十门新式的火炮。
按照朱由校给的建议,工部报出了十八两一支燧发枪,虎蹲炮每门四十两,新式火炮每门两千两,共计三十八万两。
这样的价格回传到了朝鲜,朝鲜文武百官不由的感慨,还是天朝上国,给的价格太便宜了。
他们曾经询问过荷兰人,荷兰人给的燧发枪三十两一把,虎蹲炮没有,至于火炮每门三千两。
现在西方的确装备了燧发枪,只不过他们那种燧发枪威力不行,安全系数也不够高。
实际上法国人马汉早在六十多年前,就造出了燧发枪。
后来又改进了更为先进,安全系数更高的燧发枪。
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十分喜欢这种燧发枪,于是决定在部队大量列装。
可没想到1610年,亨利四世被人刺杀。
守旧的元老派将军们,纷纷上疏新的国王,燧发枪其实并不可靠,燧石撞击产生的花火根本没办法点燃黑火药。
于是乎法军装备燧发枪的速度开始减慢,相反西班牙、荷兰等国开始实验装备燧发枪。
朝鲜人见明朝的燧发枪威力如此之大,除了向大明申请购买之外,还不忘找荷兰人报价。
这不比不知道,一比才发现,荷兰人确实够黑。
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荷兰人,毕竟是做贸易,还是从西方远渡重洋送到朝鲜,价格要的高一点也正常。
更不用说,他们也不觉得东方会有哪个国家的火器比他们的还好。
要知道大明的火炮,还是葡萄牙人打捞了英国战船上的大炮卖给的大明,从此之后大明开始仿制。
原本荷兰人还等着来一个大单子,可怎么都想不到坐等右等,还是没等来。
这让荷兰人心里痒痒的,询问了官员之后才知道,他们居然从大明购买了火器。
“金大人,我没有诋毁大明的意思,不过大明的火炮都是仿制的我们西方。”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西方人的火器更加先进,你们为什么不买我们的原装产品,反而购买仿制品呢?”
荷兰商人弗兰克,不解的问道。
“你们的火器好不好,我们并没有亲眼所见,不过大明火器的威力,可是我们的将士亲眼所见。”
“女真几千披甲步兵向他们进攻,结果被大明的燧发枪击杀。之前围剿建奴的战斗里,大明六万人对阵女真人四万人,打死打伤一万多人。”
“况且,你们还没有虎蹲炮,我们总不能向你们购买了火枪、火炮之后,再找大明购买虎蹲炮吧?”
“更不用说,你们每支燧发枪的报价比大明高了十二两,火炮每门贵了一千两。”
金大人本不愿意说这些多,可这个弗兰克平日里没少给他孝敬,有些话自然也就说了。
“价格方面咱们还可以再谈,我们可以多给您一些报酬。”
一听这话,弗兰克有些着急的说道。
“不好意思,弗兰克先生,这件事情已经定了下来,况且你应该也知道,我们朝鲜一直是大明的藩属国,出尔反尔的事情,若是做了,对于我们朝鲜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金大人看着弗兰克,摇了摇头。
“好的金大人,多谢您了,对了之前咱们谈的那笔毛皮生意?”
弗兰克在朝鲜也呆了不少的时间,对于朝鲜和大明的关系自然也是明白的,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转而问起了其他的事情。
“毛皮生意自然没有问题。”
金大人笑道。
远在京城的朱由校还不知道这些,否则他可能会觉得自己贩卖军火的事情异想天开了。
不过对于燧发枪的改进,他也在进行当众,最重要的当然就是膛线,以及子弹的形状。
这些事情,他可以用宫里的工匠制作,也无须向别人解释,为什么要刻膛线,改变子弹的形状。
除了这些事情之外,他闲着没事,还教张嫣算术,陪着乌兰图雅骑骑马。
日子总体来说,过得还是比较充实的。
直到这一天,收到了陕西传来的六百里加紧,绥德县和米脂县发生了地震,多地房屋塌陷。
看着奏报,朱由校不由得一愣,没想到洪承畴上任不过半年的时间就遇到这样的事情,如果没有记错,米脂县的县令是孙传庭。
有他们在,问题应该不是很大,当然救灾的物质还是不能太慢。
想到朱由校召集内阁,商议之后决定,让延绥镇先拨粮食五万石支援绥德州,延绥镇所需的军粮,由朝廷另行调拨,同时命令延绥镇派出一万边军,前往绥德州,维持当地的治安,救助当地的百姓。
另外从内帑拨银先行拨银五十万两给陕西购买粮食,赈济当地的百姓。
不怪朱由校反应不迅速,那可是米脂县啊,李自成、高迎祥的老家,真要是搞不好,弄出流民、乱民那可就麻烦了。
实际上朱由校担心有点多余了,历史上之所以高迎祥等人会造反,灾年是一方面。
主要是当地的官员不作为,有了流民不上报,另外从万历四十七年开始,辽饷一加再加,到了天启七年辽饷每年将近五百万两。
五百万两的辽饷,层层盘剥下去,官员们有可能要收缴八百万甚至一千万两。
灾年加上重税,活不下去的百姓可不是只有造反这一条路么。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自从徐光启去了陕西,不遗余力的推广高产作物,哪怕是也有灾年,可粮食的产量比种小麦、小米还高了一些。
现代人都说常年吃土瓜不好,不过灾年的百姓哪里管的了这些,先能吃饱了再说。
经过这三年的种植,家家都储存了一些瑞薯,在保证不会饿死人的情况下,再种植一些玉米、小麦、小米。
更何况现在是五月份,刚刚收完麦子、马铃薯,也就是说,其实当地的百姓,并不怎么缺吃的。
当地地震之后,孙传庭和洪承畴也都积极的救助百姓。
就连徐光启也从西安到了绥德州,坐镇指挥。
有了绥德镇的粮食,以及边军维持治安,当地也没有出现什么抢劫之类的事件。
朝廷拨发的五十万两到达绥德州之后,便开始了震后重建工作。
这场地震虽然也造成了数百百姓伤亡,在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