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废物皇子他觉醒了

第817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817章

王举都不知道怎么解释了。

徐元眉头一皱,道:“叫大王!”

“是,大王!”

徐元这边高呼的动静不小。

很快就引起了林外齐军千户的注意。

千户本名吴贵,在军中三载有余,有望升任中郎将。

现将军将招安一事交予他,他已暗暗发誓,定要将这件事情办好。

此刻。

他听到山林之中的动静,立马就来了兴致。

吴贵快步冲入山林之中,朝着其内高呼:“林中可有好汉?”

吴贵先是试探性的询问。

见无人回应,又道:“在下军中千户吴贵,奉命特来招安诸位好汉,知道刚才好汉为我大齐劫杀了一批武军,也算是为朝廷立下了功劳,若是好汉们愿意,我等愿送上钱银万千!”

吴贵一脸谄媚的姿态,全是讨好。

徐元见对方上套,便从隐匿的林中现身。

他上前便是怒斥:“什么狗屁朝廷,本大王不要什么钱银,也不要给你们朝廷当狗,滚滚滚!”

徐元的口吻,像极了山间大寇。

虽说徐元的画像已经传遍了整个齐国,但现在的徐元,衣衫不整,脸上也抹了一把沙土,头上还带着黄巾。

不说是齐国人了。

就算是南宫璃来了,都不一定第一时间认出他来。

吴贵见有人大话,心中大喜。

在齐国,山中贼寇一般都不会随便现身。

因为他们见不得光。

现在徐元现身,那就说明事情还有的谈,就看双方的诚意如何了。

吴贵连忙接话:“大王息怒,您带着弟兄们落草为寇,也是为了混口饭吃,在下也不需要尔等归降,只需要在攻打武军之时出点力即可,各位好汉若是有什么要求,尽管开口便是!”

吴贵在入伍之前,也在山间当过草寇。

他很清楚这些草寇心中的想法。

无非就是为了日子好过,能够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有娘们摸,有银子花!

招安他们,只需要满足这些要求,那便一切好说了。

徐元看吴贵已经被自己牵着鼻子走,不免一笑。

但他还是故作不悦的回应道:“滚滚滚!你们这些朝廷的狗,若是敢踏入我黄巾大王的山林半步,老子直接将你们射成筛子,然后将你们劈开当柴烧了!

看见林边的那些武国猴子了么?他们就是下场!”

徐元学着齐国人的说话方式,尽量保证自己不出纰漏。

至少到目前为止。

徐元演的很真。

连常年在江湖中行走的乾白衣,都忍不住朝着徐元竖起了拇指。

徐元现在这样子,就和他以前见过的贼寇一模一样。

看来,外人称其为贼元,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徐元,本就是贼,是寇呀!

千户吴贵见徐元不待见他,他有些急了。

“黄巾大王,你和你的弟兄们有什么条件尽管提,此次招安可是皇上亲自下的旨意,难道各位好汉不想过舒服日子,真的愿意在这山间当一辈子的贼寇?

眼下就有这么一个机会,只要黄巾大王和各位好汉点头,往后吃香的喝辣的,花不完的钱,玩不完的女人,应有尽有!”

吴贵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就想将徐元这一众黄巾贼“拿下”!

徐元见差不多了,这才说道:“你说的是真的?”

吴贵狂喜:“千真万确!不信的话,大王可派人在各寨打听打听,是不是真有这么回事,现在全齐国的山寇,绝大部分已经投效朝廷了呢!”

徐元闻言,不由一惊。

齐国山寇横行,其数量堪比一支十万大军。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任杰卫平生
任杰卫平生
神圣天门横立苍穹,时空魔渊涂炭人间,当大地涌出十二座灵泉,当月亮不再属于人类…我们又将何去何从?神明的世界?恶魔的世界?不,这是属于人的世界!我将接过那无人扛起的冠冕,成为新时代的王。我叫任杰!生当作
弈青锋
睡服东北虎?你管这叫驯养技巧?
睡服东北虎?你管这叫驯养技巧?
【无直播+动物+温馨日常+无女主】老娘可是东北虎,区区按摩怎么可能屈服?呜~他好会,挠的好酥服啊~他咋知道我要洗香香?嗯?还要抱着我睡觉?他好坏~但我好喜欢啊~......凭借着能听懂动物心声的能力,
白阳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关于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战火纷飞,山河泣血,1937年的华夏大地沦为人间炼狱。德械师,这一支装备精良却背负着沉重使命的铁血部队,于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他们头戴锃亮钢盔,手持德式枪械,以钢铁意
孙苏中
洞房花烛夜后,得知夫君有花柳病
洞房花烛夜后,得知夫君有花柳病
云倾的嫡妹云娇重生了,重生的第一件事就是设计陷害云倾,并抢了她的亲事。上辈子云倾嫁给了身有残疾的侍郎府公子谢齐,过的顺风又顺水,让云娇很是羡慕嫉妒。而云娇嫁给了国公府小公爷秦脩,觉得他模样好,家世好,
青墨
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华夏,炎黄子孙也。】【炎帝与黄帝联合,破蚩尤于涿鹿。】【炎黄合流,破九黎,迁三苗,遂得中原之地,建华夏文明!】随后,历经百年,才迎来秦国统一……各朝各代的上空,都出现了字幕,上面写着《盘点华夏五千年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