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43章 1967年来临,知青插队
本来以为,过完元旦,也就是这时候东北习惯称为阳历年,就等着再过一个来月,过春节了。
没想到,一月三号这一天,村里出了件重要的事,竟然要来一批知青。
傅红雪听秀佳讲,这把大队长彭宝德给愁的,这时候都猫冬了,干啥还分来一大堆城市的学生娃?
咋安排啊,吃啥喝啥!村里人还吃不饱饭呢,今年收成不太好,交了公粮,队上再分了粮食,仓库就没剩多少了。
听说这些人,都是京市来的。
他们要乘坐三天两夜的火车,从京市到达白山市车站,再分到抚松县红旗生产大队。
红旗生产大队,包括四个村子的生产小队,白河村是其中之一,而且人口最多,分到这的一共十二名知青。
傅红雪之前听说过,现在这个阶段,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是分到兵团,少部分人分到东北农村插队。
根据秀佳的“小道消息”讲,他们村一共分了十二个人,算作一个知青集体户,住在生产队腾出来的一个破旧大院子里,就离着牛棚不远,都在村西头山脚下这边呢。
而且,其中分来两个比较特殊的知青。
这两个人,属于家庭成分不好的人,这类人,作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会穿插分到各个生产队。
也就是,每个地方都得分两个这样的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傅红雪本来带着小包子在宝德爷家玩,燕燕带着三岁的弟弟壮壮也在二爷爷家里这玩呢,孩子们聚到一块,都有个伴。
结果,彭春河进了屋,是彭宝德让小儿子去把他喊来的。
“二叔,喊我有啥事?是不是要去城里接这批知青?今天可老冷,感觉得下一场大雪。”
彭宝德一副恭喜你都学会抢答了的表情,笑着说:“春河啊,下雹子也得去啊,要不那些学生娃在车站,难道还走来不成?你开拖拉机接一趟吧。”
这会儿已经是下午两点了,彭春河领了大队长二叔的命令,想着早去早回吧,回来天肯定都黑透了,再下上一场大雪,肯定路不好走。
秀佳闷在家好多天了,连忙说:“春河哥,你带我也去吧,我帮你到时候点名啥的,那么多人,别缺了一个俩的。”
彭春河知道她就是想溜达一圈而已,笑着点头同意,这有啥说的,去就去呗,别怕冷就行。
“秀佳,你多套一个大棉袄啊,就把二叔打猎穿的那个皮袄子穿上……哎,红雪去不去?”
“我把你捎上,帮我点名,认一认人啥的,我就不让我哥跟去了。”
傅红雪一听,去就去呗,多穿点就是了。
“那行,我跟秀佳一块去,大舅妈,那你帮我一会儿把小包子送回家啊!”
玉竹她妈周琴答应着:“去吧,跟着春河没事,小包子我给你送家去!”
大队长说:“这俩小丫头家家的,春河你可把人给看好喽!喏,这是分到咱队上的知青人名单,红雪,你踹着吧。”
傅红雪接过来一张纸,叠好了揣兜里。
她穿的本来就厚,看着是一件灰蓝色的棉袄棉裤,实则里面还加了羽绒马甲,羊绒保暖裤。
结果大队长还是给她带了一个羊皮袄子,到时在车上穿上,挡风。
就这样,傅红雪和秀佳跟着彭春河走了。
两个小姑娘坐在车斗里,彭春河驾驶拖拉机,突突突开出村子,一路奔白山市而去。
羊皮袄子可真顶用啊,傅红雪小姐俩,脑袋戴着棉帽子,还围着大围脖,靠在车斗里,一点不冷。
这辆拖拉机很新,被彭春河打理得也很干净,等下装上十多个人没有问题,不过,行李多的话,就得挤一挤了。
拖拉机开了一个半小时,终于到了城里,停在白山市火车站的出站口附近。
彭春河看着车,傅红雪跟秀佳这回得活动活动身子,要上阵了。
哎呀,这个土路颠的屁股都痛,真是遭罪。
可是她俩顾不上多活动,就赶紧跑去出站口,认真地等着。
接一趟车知青的,还有其他生产大队的人,秀佳有认识的,还给红雪介绍呢。
“红雪,你瞅瞅,就那个小胖丫头,编俩小辫的那个……她相中了春河哥!知道不?”
“……叫啥来着,对了,叫钱小霞!他爹是咱们县,桥山大队的大队长,叫钱老六,但是为人不咋地,是我爹说的。”
傅红雪耳朵边响着个“小喇叭”,闲等着也没啥事,净给她讲点家族的八卦~
她看向秀佳手指的方向,嗯,那边二三十米外,是站着一个穿花棉袄的姑娘。
长的确实身形有点圆咕隆咚的,个子不高,编俩小辫儿,脖子围一条黑色的大围脖,脸看不太清楚。
按照这个时代的一种审美,长得胖胖呼呼的姑娘,说是有福气,挺招人喜欢的,比那些瘦子更受欢迎。
傅红雪问秀佳:“那,春河舅同意吗?跟那个钱小霞。”
她辈儿小,人家秀佳叫哥,她叫舅。
其实她比秀佳还大一岁,找谁说理去。
秀佳往身后瞅瞅,咧嘴一乐。
“红雪,你瞧彭春河同志都躲哪去了,都要粗溜拖拉机底下去啦!你说他能同意么?”
“……要不为啥他今天那么痛快说带咱俩来接人呢!就怕上前面来,碰上难缠的人呗。”
傅红雪也笑了,彭春河真是太逗了,偷偷蹲到拖拉机后面藏着,还露个肩膀头。
可是,你这么大一台拖拉机搁在这,明晃晃的,谁还不知道是你开的呢?
藏啥藏啊,要不你把拖拉机也给藏起来。
有几个生产队,能有这大家伙啊,一寻思就是你。
两个小姑娘一边乐,一边瞅着那边的钱小霞,已经在拿眼睛往拖拉机那边踅摸。
正当那胖姑娘抬脚想要往彭春河那边走的时候,忽然,车站的广播喇叭声响起,京市过来的火车到站了!
这趟列车,终点站是黑省,到白山市就是路过,只停八分钟。
很快,里面出站的人大包小流的往外走。
有一群年纪轻轻,都是十七八岁那样的年轻人,随着人潮走出站,四处寻找着接站的人,一看就是插队的知青。
有几个生产队的人,站在离出站口比较近的地方等待,还有的,根本就没过来,在背风的地方蹲着呢。
秀佳和傅红雪因为队上有拖拉机,是可以带着知青直接回村的,不需要在城里住一宿。
所以比较积极,毕竟想尽快接完人,早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