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揽峥嵘

第三十章 赏赐(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三十章 赏赐

没有一个人动身,所有人都在看着刘嬷嬷。

刘嬷嬷被看得发慌,直觉事情好像不太对。

她下意识地去找顾芷仪,但这个时候的顾芷仪哪里还敢管刘嬷嬷。

见刘嬷嬷要看过来,她便立刻低了头。

刘嬷嬷心里“轰——”的一下,额头也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

她这会子进退两难,坐也不是,不坐也不是。

“嬷嬷怎么不走了?”虞绾语气轻佻,颇有些挑衅的意味在里头。

刘嬷嬷虽不满虞绾这样的态度,可也拿虞绾无可奈何,尤其是现在这个情况,她更不可能跟虞绾对着干。

刘嬷嬷心虚地笑了笑:“瞧我这脑子,说了些不该说的话,诶呀呀,真是喝酒都给喝糊涂了。”

边说着,刘嬷嬷边就又坐回了椅子上,随后,端起自己面漆的酒盏对着虞绾道:“将军可别介意,我年纪打了,老糊涂了。”

虞绾笑着摇头:“我自然是不会跟嬷嬷计较的。”

反正今天过后,这个刘嬷嬷就再也不敢掀起什么风浪了。

当然,虞绾也知道,这只会维持到谢老太太过来。

待各自洗漱回了房,小丫才开口:“姑娘,那谢府,真的还能嫁吗?”

她对谢涯没什么不满的,但是这刘嬷嬷的态度不就是谢府的态度?

俗话说,猛虎难敌群狼,她是真的怕嫁过去虞绾会受欺负。

虞绾摸摸小丫软乎乎的脸蛋:“没事,相信你姑娘我。”

她当然要嫁,不嫁,怎么能报上一世的仇呢?

虞绾眼里闪烁着连她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恨意。

但是小丫却看见了,她心里暗暗一惊,除去敌军,她从没见虞绾对谁有过这样的眼神。

可是谢府不应该对虞绾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吗?

为什么虞绾会露出这样的表情呢?

小丫低下头,她想问,可是直觉告诉她不应该问。

如果虞绾心中真的藏了事,但是却没有选择告诉她,那么她应该尊重虞绾的选择才是。

她不觉得虞绾是故意瞒着她的,她们两个相依为命这么久,早就不分彼此了。

虞绾不说,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虞绾不能说,最起码是现在不能说。

所以她可以选择等待,等虞绾愿意说的那天。

而且,她也要强大起来了,既然虞绾是恨谢府的,那么她也要成长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虞绾。

第二日一早,刘嬷嬷便就出了庄家,她径直去了谢涯的院子。

一看见谢涯,刘嬷嬷便就哀嚎起来:“涯哥儿!涯哥儿!你让我过来吧,我伤好的差不多了,我实在不想留在庄家。”

谢涯正忙着今日受赏的事情,他只略看了刘嬷嬷一眼,发现她脖子上的伤的确好得差不多了。

“既然是嬷嬷想回来,那便回来吧。”他没有细问刘嬷嬷为何突然要过来住。

毕竟他也能理解刘嬷嬷住在那里肯定是不自在的。

刘嬷嬷见谢涯同意,高兴得合不拢嘴:“那,那我待会儿下午就过来。”

宜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徒儿无敌了,求你下山去吧
徒儿无敌了,求你下山去吧
五年前,祁无邪父亲被害入狱身亡,母亲因此一夜白头,他更是被抛尸江河!五年后,祁无邪化身邪王强势归来!我要你死,神不敢救!我要你活,阎王不敢留!
骑驴照马
这个出马仙有点强!
这个出马仙有点强!
一块红布三尺三,老堂人马老堂仙,有朝一日出深山,名扬四海万家传! 八十年代,我出生在东北农村,七岁那年大仙说我命犯三灾八难,将来会出马顶香,我不信,却屡遭磨难。为了谋生,我当过服务员,跑过业务,开过出租……但命运就像施加了诅咒,我身边不断发生各种邪乎事,无奈之下,我成了一个出马仙。
吴半仙
玄学娇妻人美心狠,王爷一宠到底
玄学娇妻人美心狠,王爷一宠到底
【女强+甜宠+医妃+玄学+爽文】 玄门大师姐陆昭菱修复龙脉时被炸飞,穿越到了大周朝。 魂魄还不稳时撞进晋王怀里,立马给自己抱了条大粗腿。 于是,陆家人的劫难开始了。 京城小报头条她屠版了。 各路魑魅魍魉纷纷瑟瑟发抖了。 她的东西,谁沾谁倒霉,她的身份,谁占谁吃亏,她要护的人,阎王也夺不去。 一眼看生死,一符去百病,一手掐霉运,还时不时看到财气,捡捡就不愁吃喝。 死后只剩块牌位的太上
安卿心
噬神鼎
噬神鼎
林煜贵为大汉王朝皇子,遭人陷害,南征惨败,修为被废,被罚看守皇陵,永世不得翻身。然而他在皇陵中却激活了上古神器,能够炼化万物的噬神鼎。炼化人皇剑,获得圣皇剑体!炼化万千妖兽,修为突飞猛进!炼化万卷秘笈,领悟神级剑法!……多年之后,妖族再度入侵,天下大乱,人族危在旦夕。就在这时,一道煌煌剑气,由皇陵中横空出世,扫荡群魔,天下无敌!
三千晴空
关中盗墓手记
关中盗墓手记
【盗墓违法,本书内容仅做反思之用】 我曾是盗墓贼,现在是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所顾问。 因迷途知返有了戴罪立功的机会。 本书内容皆为亲身经历。 记录我从咸阳塬上小农民,误入歧途走上盗墓之路的全部经历。 这里有真实的盗墓江湖。 有南北盗墓十余个流派的独门绝技。 有三教九流奇闻异事。 更有放浪江湖一杯酒的快意恩仇。 诸位若有闲,且听我娓娓道来。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