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第85章 红砖房建好了(2/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85章 红砖房建好了

尤其家里娃多的,更是会将读书的机会给男娃,女娃早早在家帮着干家务。

“我也要吃糖,妈,你帮我把瓜子花生拿着,我要吃糖。”先前问高粱饴能不能吃的娃急了,将手里的瓜子花生递给他妈。

速度快了些,大人没接稳,瓜子花生掉了不少。

娃却不管,拿过高粱饴,拨开就咬了一大口。

眼睛放亮。

真甜,真好吃!

“你这娃,瓜子花生都掉了,多浪费,糖放一会儿再吃又不会死人。”他妈责怪道。

这娃三两口将手里的高粱饴吃完,看着他妈,“你手上的那个也给我吃。”

“吃了一个还不够?这个是给你弟的,你弟在学校没回来,得给他留着。”他妈没同意。

这娃也干脆,见没戏,干脆蹲下来,捡地上掉的瓜子花生,一边捡一边吃。

吃到泥巴了就呸几口。

最后一根梁木也抬到了房梁上,这是一根楠木,没有人瞧出蹊跷,另外的两根楠木同样也都放了上去。

剩下的一点活就是盖瓦片,下午三点左右就搞完了。

这个点不是饭点,但陈浩还是煮了饭,做了菜,让大工和村里帮忙的人吃饱,顺带着将大工的工钱都结了。

一个大工一天的工钱是1块6毛钱。

工分才5分钱一天,就是10个工分,也不过才5毛钱,但是泥瓦匠一天的工钱能有1块6毛钱。

这年头的手艺人很吃香。

但是这笔钱不是全部都落在他们手上,其中的1块钱得要交到各自的生产队里,剩下的6毛钱才是自己的。

就这6毛钱,还得买工分,买了工分,生产队才会给发口粮!

最后一算,实际上也只是比种地稍微强一点,全给生产队,或者说是给国家做了贡献。

人都走了,家里就剩下陈浩,童倩,再有小朵。

妮妮秋季开学的时候,送到公社的小学去了。

“家里我来打扫吧,你去公社接娃,差不多要放学了。”童倩说道。

红砖房建了起来,但好多东西都还没有清理,像是多的一些砖瓦,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还得花点时间慢慢清理。

“行,我去接妮妮,砖瓦之类的你不用管,就把家里的卫生捣鼓一下,今天晚上就住在屋里去,水缸米缸,还有其他一些重的东西,等我回来之后再弄。”陈浩道。

他生怕童倩逞强,搬一些重的东西,伤着了。

“放心,我知道轻重。”童倩道。

她从兜里抓了几颗糖,塞给陈浩,“给妮妮带点过去,路上吃。”

陈浩骑着二六式自行车,往公社小学去,接了妮妮。

“爸爸,明天你不用过来接我,我自己能回去。”坐在车后座上,妮妮嚼着高粱饴,有些含糊不清的道。

手上脏乎乎的,还黏黏的,有点嫌弃,小眼珠子转了转,最后擦在陈浩的衣服上。

“你一个人能行?记得路吗?”陈浩问道,“你自己走得走一个多小时。”

5里的路,大人走快点,得半个小时,小娃子贪玩,搞不好在路上哪块地方窝着一起玩耍,天黑了都不见人回来,大人沿着上学的路找过去,村里时常发生。

房车齐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愚孝惨死后,分家单过逆袭做富翁
愚孝惨死后,分家单过逆袭做富翁
关于愚孝惨死后,分家单过逆袭做富翁:上一世姜衡愚孝一辈子,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弟弟妹妹,只为做大哥的本分,得到爹妈弟弟妹妹的认可。两岁小闺女发烧他不管,觉得没必要小题大做,最后孩子烧成肺炎,严重感染而死。妻子司念心如死灰,跟他离婚后下落不明。姜衡以为自己的付出,会被家人看到,结果等他出车祸,躺在医院痛不欲生的时候,他的家人拿着赔偿款,将他直接带回家丢牛棚。腿医治不及时落下病根,每天疼得生不如死,苟
言宝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朱瀚穿越元末,发现自己老哥竟然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局一个碗,创造大明朝的天命主角!不过貌似穿越的有点早,现在的老哥还是一个碗阶段!而他也开启了签到系统,地位越高,签到的东西越好!于是……朱瀚便怂恿起自己老哥:“哥,和尚没前途,咱们造反吧!”
墨色江南
东欧的雄鹰
东欧的雄鹰
当奥斯曼崛起,拜占庭即将灭亡,俄罗斯帝国还未出现时,究竟是谁,会充当东正教的守护者,带领东欧再次崛起。让罗马帝国的荣光持续。 (要是有不合理地方会改正。不过这个时候的巴尔干资料少,请各位见谅)
卡尔玛联盟
农家锦鲤福运宝
农家锦鲤福运宝
桃花村高家最欢喜的并不是干旱一年终下雨,而是绿叶终于长了朵小红花,盼了多年终于得了个小甜宝。 小甜宝慢慢长大,家里就喜事连连,锦鲤属性掩盖不住 …… “爹,哥哥猎了一只大老虎,我要用老虎骨头给爹泡酒。” “好闺女,你先从狼身上下来,爹看着胆突突”…… “娘,甜宝采了蘑菇,好大一个。” ……“闺女,这是灵芝。” “哇,这就是灵芝啊!那岂不是很值钱了?” ……嗯,值钱,很值钱! “爹,这是什么?”
奶啤
抗战之关山重重
抗战之关山重重
老哲写实风格抗战新书 “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有军官对手下数千名官兵说。 可是自打他们出关以后,侵略者强大,国尚危急,家又何安?战线一路向南,战关山无数,却又丢关山无数,直至苍山之巅洱海之畔! 回望来向,狼烟无尽,关山重重,多少官兵埋骨他乡?一场抗战打了十四年,几人又能返回故乡?
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