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原始深山,种田,养鸡,养兔

第124章 房子修好了(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24章 房子修好了

十几座房子围绕着一个广场而建立,广场上一边修建了一个大厨房,平时都在这里一起做饭。

厨房里只有少数几个灶台,最多的还是烤炉和烤架。

吃习惯烤肉的人还是更喜欢烤肉,量大管饱,方便。

部落的人们还是喜欢在一起做饭,吃饭,自己家里的小厨房只是用来平时自己做点小菜,偶尔应急用。

十多座房子虽然建好了,但是房屋周围和广场目前还是一团乱的状态。

各种泥土,石头,甚至杂草堆到处都是。

不过阿耀他们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看的,反而觉得挺原始的。

王小暖:“阿耀,你们房子修好了,要不要办一个暖房会”。

阿耀不明所以,“那是什么?”

王小暖:“就是找一天,大家在一起做饭吃吃喝喝,庆祝新房建成,给新房子增加人气的一种活动”。

“以后新房子就会红红火火钱财满门,寓意日子越过越好的”

阿耀:“听起来挺好的,我去找阿爸和祭司说一下”。

王小暖在广场走了一圈后就回去了。

还没等王小暖走到家门口,阿耀就追上了来说,”小暖,阿爸和祭司决定后天晚上以后开暖房会,到时候你要来的啊。

“后天,好啊,好啊,我一定来,到时候我提供葡萄酒哦”。

阿耀听到葡萄酒顿时心里馋的厉害,嘴上矜持到,“那我到时候可得多喝几杯”。

阿耀:“阿爸已经安排明天两个打猎小组都出去,为后天的暖房酒多打些猎物,阿妈们明日也都要出去采集呢”。

王小暖:“去哪里采集,周围都被我们采的差不多了,也没啥好东西了”。

阿耀:“阿妈她们说沿着河岸往下走看看有没有别的果子”。

王小暖想着河岸下面,她只走到了之前发现水稻的河滩,再往下就没有过去了。

想着河边也就那些东西,就不跟她们一起去了,自己还是在家准备些晚会要吃的东西好了。

王小暖:“那我就不跟着一起去了,我在家抓点虾和鱼之类的,后天添个菜也行”。

王小暖:“对了,我今天看广场上大的泥土和石头还没清理干净呢,后天办暖房会广场上没法弄吧”。

阿耀:“阿爸已经叫人去收拾了,今天半天弄干净就行”。

王小暖:“广场的地面你们不打算铺混凝土吗。下雨天都是稀泥”。

阿耀:“混凝土需要先烧生石灰,太麻烦了,而且,混凝土上面不能烧火,不方便,我们不打算做”。

王小暖停了笑着说,“这有啥难得,混凝土不行,可以铺石头啊”。

王小暖:“你看啊,河里是不是好多一片一片的石头,捡起来往广场上一铺,总比泥巴地舒服多了”。

“就算是下雨下雪,还是烧火做饭都可以,等明年晒粮食也方便,平时干干净净的,好舒服”。

阿耀仔细想了想,“确实是,河里石头多的很,地面铺的密一些,跟混凝土摸出来的也差不多”。

哎呀!

王小暖被阿耀突然的叫声吓了一跳,“又咋了”。

阿耀边跑边说,“得赶紧叫人去捡石头啊”。

王小暖在后边也大声说,“铺石头记得用黄泥,稳当”。

阿耀远远传来,“知道了”。

不过几分钟,就看见一群人提着箩筐,背着背篓一窝蜂的涌向河边。

拾一小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步步高升:从在领导家借宿开始!
步步高升:从在领导家借宿开始!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朱紫一品
人道大圣
人道大圣
弱者声嘶力竭,亦无人在乎,强者轻声细语,却能深入人心。一棵熊熊燃烧的天赋树,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不同的灵纹,宗门被灭,沦为矿奴的陆叶凭此成为修士,搅动九州风云。
莫默
造孽!短命鬼成了她正缘
造孽!短命鬼成了她正缘
回府第一天,她得罪了亲爹和假千金。 回府第二天,她得罪了祖母,带着亲娘休夫。 回府第三天,她得罪了全京城! 人人都说她是煞星,一句话便让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难怪从小要送到道观养活! 唐家把她认回来,迟早玩完。 可偏偏,有个风光霁月,位高权重的十九王爷宠她如命,她算命画符,赚钱赚到手抽筋。 真千金·唐洛洛表示:我得罪全京城不可怕,全京城得罪我才可怕,因为我能算翻全京城!
甜桃酥酥
离婚后,她美得惊世骇俗
离婚后,她美得惊世骇俗
关于离婚后,她美得惊世骇俗:结婚四年,关诗瑶从未见过自己这个所谓的“丈夫”,却还是毅然决然在陆家千疮百孔之际入职流觞陆氏,用2年时间助其转危为安。怎料4年后,他竟然带着一个混血美女回来……
公子苏恩
抗战:我升官系统就爆兵
抗战:我升官系统就爆兵
正在考公的大学毕业生李绍义穿越回1935年,觉醒无敌编制系统。 手下十人有编,立刻发放德式步兵班所有武器装备两套,弹药零点补充昨日消耗两倍。 手下五十人有编,立刻发放德式步兵排所有武器装备,弹药零点补充昨日消耗两倍。 手下三百人有编…发放德式步兵连装备… 手下一万人有编…发放德式步兵师装备… 手下二十万人有编…发放德式集团军… 有这样的系统,不把鬼子打出屎来对得起列祖列宗? 简介无力,移驾正文!
梁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