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被弃,永乐求我称帝

第591章 回来(2/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591章 回来

“众位,大家听我一言。”

李芳远深吸了一口气,深邃的眼眸中带着一丝冷静:“如今是国家存亡之际,大家千万不能意气用事,我相信大明的永乐皇帝一定会派兵来救我们的。”

“更何况,我们还有保宁公主在南方抵抗,未尝没有希望了。”

金元吉听见王上这番话,也连忙点头道:“王上说的对,大明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我们是大明的附属国,年年都给大明上供,大明一定不会坐视不管的。”

“我来的时候,大明的永乐皇帝因倭国进攻我李朝而震怒不已,整个大明都已经炸开了锅,我相信要不了多久,大明的军队就会进入我李朝国土将倭国打出去。”

他说着眼神中露出坚毅和激动的身上。

因为他相信大明的永乐皇帝眼里揉不得沙子,他绝不会容许倭国敢进攻他的附属国的。

而李芳远也是这么认为的。

因为换作他是朱棣,他身为大明的皇帝,也绝不会允许他李朝覆灭,否则大明的尊严何在,大明的威严岂不被倭国给弄没了?

“诸位大家在支撑片刻,我们李朝一定能坚持住的。”李芳远深吸了一口气。

……

另外一边。

倭国的大将军,足利义持就站在李朝国都的城墙之下,远远的望着城墙上的一切。

他的眼神中同样深邃,而且带着凶狠之色。

足利义持,便是足利幕府的大将军,整个倭国,虽然明面上是天皇处理一切事物,但实际上天皇也就只等于一个吉祥物,历代的倭国是由幕府的大将军来操控的。

所以足利义持几乎拥有统领整个倭国的权利。

而攻打李朝的计划,也是足利义持提出来的。

但是足利义持力排众议,不顾倭国国内的反对而强行率领十万大军进宫李朝。

而且足利义持也的确很会带兵打仗,在十万大军偷偷进入李朝国土后,便进行了疯狂的攻击,迅速拿下了李朝大半的土地,并且进攻到了现在的这个地步。

前几个月都是势如破竹的。

可是伴随着攻打李朝国都,却变得异常艰难了起来。

因为国都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信仰,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存亡。

所以李芳远会适时抵抗,里面的百官也会视死抵抗,同时百姓们也会拼死阻挡。

足利义持对现在的进攻状态很是不满。

因为他心里也很着急。

李芳远知道大明一定会来支援他们,而足利义持也同样知道这一点。

大明的军队,比起他们倭国来说要厉害得多,不仅装备精良,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讲几乎是无敌的。

他倭国的将士虽然凶猛,可也抵挡不住大明永乐皇帝的军队啊。

一旦大明派军队前来,足利义持的努力,可能就要全部白费了。

所以他必须要趁大明军队赶来之前,先行将李朝国都攻破,如此一来,即便大明军队赶到了这里,也拿他没有任何办法。

到最后甚至只能封他为李朝国王,并且进行各种嘉奖。

所以,足利义持很急很急!

8cc。m8cc

梦里寻欢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开局一只狗,系统贷款让我爽
开局一只狗,系统贷款让我爽
关于开局一只狗,系统贷款让我爽:一觉穿异界,一人一狗探索异界,在成长中明悟自身,超越自我,与道友,伙伴,或敌人一路前行最终超脱。(非圣母文,系统无太多自我意识,抽卡抽卡抽卡机器)
爱吃柿子的二狗
侦查在深入
侦查在深入
南光市刑侦支队英勇、机智,侦破一个又一个大案、要案的惊险故事。惩恶扬善,维护正义,保卫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长春雪淞
从良
从良
温婉贤良的宋意有个秘密,她见过他的狂,受过他的轻视,也在无数个深夜与他相拥而眠。 银货两讫,她以为他们永不会再见。 多年后,她接醉酒的未婚夫回家,噩梦再现。 那个男人将她拽入包厢,把玩着她无名指上的婚戒低笑:“想从良?经过我同意了么?” 顶级恶霸×良家妇女 男女主权力、地位悬殊,强取豪夺戏份多,请勿过分代入、较真。
天难蓝
种田育妖修仙觅长生
种田育妖修仙觅长生
陈墨穿越到了修仙界,既没有灵根,也没有天赋,还成为了地位低下的灵植夫。原本注定苟延残喘,一辈子无法筑基。不过,他的种田养殖天赋有那么亿点点高。随着境界的提升,一条条天赋解锁!增产:灵田产量增加1000%;健壮:养殖的灵禽体型增大500%;催熟:灵田内灵植生长时间缩短500%。……陈墨种一亩地,相当于其他灵植夫种十亩、百亩!别人灵稻一年一熟,陈墨一年四熟、五熟!别人一只灵鸡……什么?这也叫灵鸡?这
不比一大
官运:青云之路
官运:青云之路
“你未来有什么打算?” “我正在考公务员,省考笔试已经通过了。” “听说你的笔试成绩,是这次省考第一名,有点本事!” 如果他没猜错,二十年后的自己会因为眼前这个人郁郁寡欢,最后结束了自己仅四十岁的生命。 是的,没错,他重生了,重生回到了二十年前和未来岳父谈话的那天,也是他命运挫折的开始。 上一世的他唯唯诺诺,一心求稳,却被人陷害,最后抑郁而终。 这一世,他立于官场之中,尔虞我诈,洞悉一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