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68章 无奈的李治
大唐的朝堂宛如一座华丽无比的宫殿,其建筑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朱红色的梁柱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龙凤图案,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墙壁上则绘有绚丽多彩的壁画,展现出大唐盛世的繁荣景象。屋顶上铺陈着一层又一层的琉璃瓦,在灿烂的日光映照下闪烁着耀眼光芒,如同一面面金色盾牌。
殿内更是灯火通明,数盏巨大的华灯高高悬挂于穹顶之下,将整个殿堂照得如同白昼一般明亮。那些由宝石镶嵌而成的灯具散发着璀璨光辉,使得周围一切都显得如梦似幻。而在这光芒最中心处,则摆放着一张用纯金打造、镶嵌着无数珍贵宝石的龙椅。此刻,年轻的皇帝李治正端坐在这张象征着无上权力的宝座之上。
只见李治身穿着一袭明黄色绣有五爪金龙的华美龙袍,头上戴着一顶缀满珍珠和玉石的冕旒。然而,尽管他外表威严华贵,但那对深邃如海的眼眸之中却透露出无尽的无奈与隐忍之色。这种复杂情绪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像是一片浓重的阴霾笼罩在他心头,挥之不去。
他那双紧紧握住龙椅扶手的手因为过度用力而导致指节微微泛白,似乎正在竭力抗衡着内心深处不断翻涌上来的汹涌波涛。此时此刻,整个朝堂的气氛凝重而压抑,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起来。
站在朝堂下方的长孙无忌等一众德高望重的老臣们皆身着庄重肃穆的朝服,神情严肃地注视着上方的皇帝。他们个个面色凝重,不苟言笑,一举一动之间都散发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这些老臣凭借着自己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威望和经验,牢牢掌控着朝堂的节奏。他们低沉而有力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缓缓回荡开来,犹如一声声闷雷般沉重而悠长。
长孙无忌率先缓缓地站起身来,尽管已经年逾半百,但他那高大挺拔的身躯依旧笔直如松,仿佛岁月的流逝并未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迹。只见他昂首挺胸,不怒自威,一种与生俱来的威严感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来。
他清了清嗓子,然后声若洪钟般地开口说道:“陛下啊!此次科举选拔之事,微臣认为应当以门阀子弟为重中之重。要知道,这些门阀子弟可是自幼便受到世家大族的精心熏陶和培养,他们对于治国理政的方略可谓是耳熟能详,其见识之广博以及个人修养之高深,绝非那些寒门子弟所能比拟的呀!相信他们一旦入朝为官,必定能够尽心尽力地为朝廷效犬马之劳,从而进一步巩固我们这繁荣昌盛的大唐江山呐!”
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礼部尚书紧跟着向前迈了一小步,随即恭恭敬敬地弯下腰去,拱手施礼后低声说道:“陛下圣明,长孙太尉刚才所言之语实在是至理名言啊!想那门阀家族历经数代传承,底蕴极为深厚。其家中子弟自小就开始接受系统而全面的经学、史学等方面的严格教育,对于咱们大唐朝的各种典章制度更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反观那些寒门子弟呢?他们大多出身于平民百姓之家,甚至有些人来自乡野之间,犹如野草一般野蛮生长。即便是其中有那么一两个稍有才华学识之人,恐怕也是难入上流社会的法眼,更难以承担得起治国安邦这样的重大责任啊!还望陛下三思而后行呐!”
吏部侍郎微微躬身,脸上堆满了谄媚而又恭敬的笑容,随声附和道:“陛下啊!这科举之事可是关系到咱们大唐朝廷能否选拔出真正的栋梁之才呢!它直接关乎着社稷的兴衰存亡呐!您看那些门阀子弟们,自幼便接受良好的教育,无论是在礼仪规范还是风度气质方面,那可都是堪称典范啊!若是让他们进入朝堂为官,必定能够为其他官员树立起一个绝佳的标杆形象呢!再者说了,这些门阀世家历经数代发展,其家族势力可谓是盘根错节、根深蒂固,拥有着广泛的人脉和雄厚的财力资源。倘若他们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必然会尽心尽力地为朝廷效力,成为我们坚实可靠的后盾力量呀!所以说嘛,依微臣之见,这科举的首选应当是这些门阀子弟无疑啦!”
李治静静地听着吏部侍郎这番话,原本舒展的眉头却渐渐皱紧起来,形成了一道深深的沟壑。他心里自然清楚得很,科举制度乃是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不断为统治阶层注入新鲜血液的重要途径。如果只是一味地偏袒门阀子弟,那么广大寒门士子的晋升通道就会被无情地阻塞,如此一来,许多胸怀大志且才华横溢的寒士将会与仕途无缘,朝廷也势必会因此错过众多德才兼备的贤良之士。从长远角度考虑,这种不公平的选才方式必将对大唐的繁荣昌盛以及长治久安产生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想到此处,李治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忧虑之情。
就在他刚要张嘴反驳的时候,突然之间,只见那满朝的老臣们像是事先约好了一般,竟然一个接一个地开始响应起来。
首先发声的是那位掌管国家财政大权的户部尚书,只见他满脸恭敬之色,声音高亢而响亮地说道:“启奏陛下啊!长孙太尉以及在座的诸位大人们所讲的话真是太有道理了呀!那些门阀世家的子弟们,他们背后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强大的势力支撑着。若是能够将这些人招揽进咱们的朝廷之中,必定可以给我们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助力呢!”
紧接着,兵部尚书也赶紧站出来拱手施礼,随声附和道:“没错啊,陛下!微臣也认为,为了确保咱们这朝堂之上的稳定局势,在科举选拔人才的时候适当侧重于那些门阀世家出身的子弟们,实在不失为一种明智之选呐!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借助他们家族的力量来巩固朝廷的统治,而且还能够让这些权贵之家对陛下您更加忠心耿耿、死心塌地啊!”
这些附和声犹如汹涌澎湃、排山倒海般的巨大浪潮一般,铺天盖地地向李治席卷而来,瞬间便将他彻底淹没其中。李治木然地站在那里,目光缓缓扫过眼前那一张张既熟悉又显得有些陌生的面庞,心中满是无奈和苦涩。
他心里再清楚不过了,这些位高权重的老臣们,凭借着先帝对他们的充分信任以及自身多年来积攒下的深厚资历,早已在这朝堂之上暗中勾结,形成了一股极为强大且盘根错节的势力。尽管自己身为高高在上的天子,但此时此刻,却仿佛被一条条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绳索紧紧束缚着身体,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决策都受到极大的限制,难以自由伸展拳脚。
每当他想要尝试去推行一些新的政策或者采取某些大胆的举措时,就好似一头莽撞的野牛猛然冲进了一张密不透风、坚不可摧的大网之中,无论怎样左冲右突,始终无法突破这重重阻碍。
“众爱卿所言之事,朕自当仔细斟酌考虑。”沉默良久之后,李治终于还是强压下了内心深处那如火山般即将喷涌而出的强烈不满情绪,用一种低沉而略带沙哑的嗓音缓缓说道。因为他深深地知道,如果此时贸然强行表示反对意见,必然会在这朝堂之上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引发剧烈的动荡不安。而目前以自己的实力和根基尚未稳固下来,还远远不足以与之正面抗衡,所以眼下唯一能做的便是暂且忍耐下去,将所有的愤恨与不甘统统深埋进心底最深处,静静地等待那个合适的反击时机到来。
退朝之后,李治只觉得自己仿佛被一座无形的大山压着,每一步都迈得无比艰难。他拖着那仿若灌了铅般沉重的双腿,如同一个迟暮的老人一般,缓缓地朝着寝宫走去。
当他终于踏进寝宫时,一股淡淡的檀香味立刻扑面而来。只见寝宫内香烟袅袅升腾,那淡雅的香气悠悠弥漫开来,宛如一层轻纱,轻轻地覆盖在了每一个角落。这本应是让人感到宁静和放松的气息,但此刻对于李治来说,却丝毫无法减轻他心中的烦闷。
那如墨般浓稠的烦闷情绪,犹如一只凶猛的巨兽,死死地盘踞在他的心间,任凭这馥郁的檀香如何努力,都难以将其驱散分毫。李治眉头紧锁,眼神黯淡无光,整个人看上去疲惫不堪。
李治迈着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朝着窗前走去。当他到达窗边时,身形戛然而止,宛如一座沉默不语的雕塑般静静地伫立着。他那双深邃的眼眸,直直地凝视着窗外那片湛蓝如宝石般璀璨夺目的天空,似乎想要透过这片无垠的蓝色天幕,探寻到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东西。
此刻,天空中出现了几只雄壮威武的雄鹰。它们尽情地伸展着强健有力的双翅,犹如一把把锋利无比的巨刃,轻易地划破云霄。时而,它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然俯冲而下,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和决心;时而,又如轻盈的舞者在空中优雅地盘旋,身姿矫健而又无拘无束,完美地展现出自由的真谛与魅力。
李治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些自由自在翱翔的雄鹰,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深深渴望。那种渴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的眼神炽热得仿佛能够将周围的空气瞬间点燃。他在心底默默地呐喊: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像这些雄鹰一样啊!在这广袤辽阔的苍穹之下,随心所欲地掌控着大唐的万里河山,毫无顾虑地去施展心中那宏伟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无情的。如今的他,虽然身处高位,但却被朝廷中的那些位高权重的老臣们如同丝线一般紧紧缠绕、牢牢操控着。在这复杂诡谲的权力棋局之中,他已然沦为了一个徒有虚名、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受到诸多限制和约束,甚至连丝毫的自主权利都没有,只能被困在原地,无法动弹分毫。这种身不由己的感觉让李治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无奈。
思绪仿佛一匹脱缰的野马,毫无拘束地奔腾着,不知不觉间便飘回了登基之初那段难忘的时光。那时的他,宛如一轮刚刚升起的旭日,周身散发出无穷无尽的热血和豪迈之情。他的内心深处,怀揣着对于大唐未来的美好憧憬,立下雄心壮志,决心要用自己的双手亲自开辟出一个光辉璀璨、无与伦比的大唐盛世。
在数不胜数的宁静夜晚里,他常常孤身一人置身于微弱摇曳的烛火光芒之下。一次又一次,他默默地在心底精心勾勒着那一幅气势恢宏、雄伟壮观的宏伟蓝图。他渴望能够雷厉风行地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毫不留情地铲除朝中存在已久的种种弊端和陋习,就如同将那些已经腐朽不堪的树木连根拔起一般。如此一来,便能让黎民百姓生活在一个公平正义、秩序井然的社会环境之中,让他们的脸庞上时刻绽放出幸福而满足的笑容。
同时,他还打算广纳贤才,以一种犹如大海容纳百川般宽广无垠的胸襟和气度,热情欢迎并接纳来自五湖四海的有识之士。使得朝堂之上群英荟萃、人才辈出,每一个人都能够充分施展自身的才华和本领,齐心协力地为大唐的昌盛繁荣出谋献计、贡献力量。
不仅如此,他更是梦想着能够亲率大唐的精锐铁骑,纵横驰骋于广袤大地之上,势如破竹地征服一片片山川河流。通过不断开拓疆域、扩大版图,让大唐帝国的赫赫威名如同惊天动地的雷霆一般传遍四方,震撼世界。从而令周围的各个国家望而生畏、心惊胆战,纷纷主动前来朝拜称臣,表示归顺和敬意。
然而时至今日,残酷的现实犹如一盆寒彻心扉的冰水,无情地倾洒而下,瞬间将他那熊熊燃烧的满腔热忱彻底扑灭。在那庄严肃穆的朝堂之上,长孙无忌等一众德高望重的老臣们紧密勾结,形成了一股坚如磐石、牢不可破的强大势力。他们就好似一座座高耸入云且无法攀越的巍峨城墙,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地横挡在了李治奋勇向前的行进之路上。
无论是每一道政令的颁布与施行,还是每一个重大决策的拍板定案,无一不遭受着来自他们的千般阻挠和万般牵制。那些往昔曾在他内心深处精心勾勒出的宏伟蓝图以及美好愿景,在此番接二连三的重重障碍面前,竟显得如此遥远而又虚幻,仿佛只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一般,尽管看上去近在咫尺,但实际上却是那般的可望而不可及,飘渺如烟,捉摸不定。
想到此处,李治不由自主地长长叹了一口气,那叹息之声犹如重锤一般,沉沉地砸在了地上,然后悠悠地向四周散去。这声音沉重得让人感到压抑,绵长而不绝于耳,似乎其中蕴含着他内心深处满满的无奈和不甘心。
他慢慢地转过身子,动作显得有些迟缓,就好像身上背负着千斤重担似的。当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墙壁时,一下子便定格在了悬挂其上的那幅先帝的画像之上。
画像里的先帝,面庞仍旧保持着往日的威严和庄重,不苟言笑却自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那双眼睛深邃而明亮,闪烁着智慧和果敢的光芒,宛如能够洞穿岁月的重重迷雾,静静地俯瞰着这片尘世中的万事万物。
李治痴痴地凝望着先帝的画像,一时间心潮澎湃,各种情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对先帝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和无穷无尽的怀念之情。先帝在位时的英明神武、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都令他钦佩不已。然而,与此同时,面对自己当下所处的艰难困境,他又感到无比的无奈和愧疚。
李治在心里暗暗地责备着自己:“我为什么会这样无能?为什么不能如同先帝那般,轻而易举地将整个朝堂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掌之中呢?先帝可以让大唐走向繁荣昌盛的盛世之路,可我……”想到这里,他不禁痛苦地闭上了双眼,脸上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沮丧之色。
“陛下,您今儿个累了吧,可要早些安歇呀。”一个轻柔而又小心翼翼的声音,仿佛一缕微风般从身后悄然传来。李治闻声缓缓回过头去,只见那说话之人正是一直跟随着自己、尽心尽力侍奉多年的心腹太监——苏公公。
这位苏公公在李治身旁已历经无数岁月,对于陛下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早已了然于心,甚至连陛下内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思绪和情感,他都能够洞察得如同明镜一般清晰透彻。
此时此刻,苏公公一眼便瞧见了李治那张原本俊朗非凡的面庞上竟布满了深深浅浅的愁绪,不由得心头一紧,连忙快步走上前去,满含关切之意地轻声问道:“陛下,可是有什么烦心事扰了您的心弦?不妨说与老奴听听,或许老奴能为陛下分担些许忧愁呢。”
李治轻轻地摆了摆手,示意苏公公再靠近一些,然后深深地叹了口气,开口说道:“苏福啊,你追随朕这么多年来,朕心中所承受的苦楚,恐怕也唯有你还能明白几分呐。今日朝堂之上,那长孙无忌等一干大臣们又在肆无忌惮地大肆主张科举选拔应以门阀子弟为重,全然将那些出身贫寒的学子们的前途弃之不顾。朕心里明知道这样做实在不妥,但面对他们咄咄逼人的架势以及在朝中盘根错节的势力,朕却是有心无力,根本无法提出有力的反驳意见,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肆意把控着整个朝堂局势,随心所欲地为所欲为。唉……朕这个皇帝,当得可真是够窝囊的啊!”说到此处,李治那双深邃如潭水般的眼眸之中猛地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愤怒与不甘之色。
苏公公闻听此言,赶忙深躬身躯,脸上满是惶恐与关切之色,声音压得极低,柔声宽慰道:“陛下息怒,万不可如此妄自菲薄呀!您贵为我大唐天子,乃是受上天所命,统领天下万民。眼下局势艰难,不过只是时机尚未成熟而已。那长孙无忌之流虽说权倾朝野、势力庞大,然归根结底,他们也不过是区区臣子罢了。只要陛下您沉得住气,耐心等待良机出现,必定能够寻觅到破局之法,从而重振我大唐无上皇权呐!”
李治闻言,嘴角泛起一抹苦涩的笑容,缓缓地摇了摇头,长叹一声后说道:“‘时机未到’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朕已然不晓得听了多少回啦!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苦苦期盼着那个所谓的时机降临,然而这漫长的日子,究竟要熬到何时方才有个尽头呢?每每念及先帝之时,朕心中便不禁涌起无限感慨。想当年,先帝何其英勇神武,纵横四海,南征北战,方才开创出这大唐盛世的宏伟基业。可叹而今传到朕的手中,竟被这群倚老卖老的大臣们欺压至此,朕真是愧对先帝在天之灵,又有何颜面去九泉之下拜见先帝啊!”说到此处,李治眼眶微红,声音亦微微颤抖起来。
苏公公听闻此言后,眼眶逐渐湿润起来,那微红的眼眸之中似有泪光闪烁。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道:“陛下啊!先帝虽已仙逝,但他老人家在天之灵定然能够明白您所承受的苦衷。您切莫过度苛责自己呀!想您心怀天下百姓,立志于开创一个繁荣昌盛的太平盛世,此乃万千民众之福祉所在呐!只要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必然能够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宏伟霸业。”
李治轻轻地颔首,表示赞同苏公公所言。他那双明亮而坚毅的眼睛凝视着远方,仿佛透过重重迷雾看到了未来的光明前景。然后,他以沉稳有力的声音回应道:“苏福啊,你所言极是。朕既已身登大宝,成为这大唐帝国的主宰者,便绝不能有负于这片广袤土地上的芸芸众生,亦不可辜负先帝对朕的殷切期许。无论前方道路布满多少荆棘坎坷,遭遇何等艰难险阻,朕都定会奋力挣脱这些束缚与枷锁,矢志不渝地去追寻并实现心中那份远大的理想抱负。即便这一路充满曲折艰辛、耗时长久,朕亦决然不会有丝毫退缩之意。”
此时此刻,窗外的夜色就像被浓墨重重地渲染了一般,变得愈发深沉起来。那漆黑的夜幕宛如一块无边无际的巨大绸缎,轻柔地覆盖住整个世界,使得天地间一片昏暗。
寝宫之中,几支烛火在微风的轻轻吹拂下,不停地摇曳摆动着。它们所散发出的昏黄光芒也随之晃动不已,那忽明忽暗的光影投射在墙壁和地面上,犹如一个个精灵在跳跃舞蹈。然而,这般景象却更像是在为那位年轻皇帝的坎坷命运而暗自叹息。
李治静静地躺在那张宽大的龙床上,身体翻来覆去,怎么也无法安然入睡。白天朝堂之上发生的一幕幕场景,此刻就如同走马灯似的,在他的脑海当中一遍又一遍地不停重现。
长孙无忌那稳重而又带着几分霸道的话语犹在耳边回响;那些位高权重的老臣们那如潮水一般纷纷附和的声音更是不绝于耳;还有自己在万般无奈之下最终选择的妥协退让所有这些回忆交织在一起,仿佛化作了一把把锋利无比的利刃,无情地刺向他那颗本已疲惫不堪的心,让他心痛难忍。
然而,李治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深知眼前发生的一切,只不过是他和那些位高权重、资历深厚的老臣们之间权力争斗的序曲罢了。前方等待着他的道路,可谓是迷雾重重,充满了无尽的变数与艰难险阻。而这个看似宁静深沉的漫漫长夜,实则不过是他那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人生征途中微不足道的一个起始点而已。
此时此刻,万籁俱寂,整个世界仿佛都已沉睡过去。唯有李治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书房之中,面对着摇曳不定的烛火,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的目光时而凝视着窗外漆黑如墨的夜空,时而又落在手中那份关乎国家命运的奏折之上。在这片静谧之中,他能够清晰地听到自己内心深处传来的声音——那是一种坚定无比、永不言败的信念。
就在这寂静无声的深夜里,李治紧紧握起拳头,暗自立下誓言:无论前途有多么坎坷崎岖,无论将会遭遇多少风风雨雨,他都要不惜一切代价,在这片茫茫黑暗之中探寻到哪怕只有一线的曙光。因为他坚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引领着大唐这艘巨轮冲破层层迷雾,驶向更为灿烂辉煌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