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3章 陷虎穴金星解厄双叉岭伯钦留僧
伯钦微笑着回答说:“我在此地居住,以打猎为生,专门捕杀这些狼虎,捕捉一些蛇虫维持生计。因此,这些野兽都畏惧我的到来。既然你是从唐朝而来,那我们便是同乡了。这里依然属于大唐的疆域,我也是大唐的子民。我们共享着大唐的土地和水源,自然就是一家人了。不必害怕,跟我来吧。先到我家中歇息一下马匹,明日我再送你上路。”
三藏听到这话,心中满是喜悦,连忙道谢后,便牵着马跟随伯钦前行。
他们翻过一个山坡,突然又听到一阵呼啸的风声。伯钦急忙说道:“长老别再往前走了,请留步坐在这边。这风声响起之处,必定有一只凶猛的山猫出没。等我前去将它擒获,带回家中招待你。”
三藏见说,不禁心生恐惧,双脚如同被钉住般无法挪动。那太保手持钢叉,大步流星地向前走去,迎面撞上一只斑斓猛虎。老虎见到伯钦,急忙转头逃跑。太保见状,大喝一声:“孽畜!哪里逃!”老虎见身后追赶紧迫,转身挥舞爪子扑来。太保举起三股叉迎战,吓得三藏浑身发软,瘫倒在草地上。这和尚自从出生以来,从未见过如此凶险的场面。太保和老虎在山坡下对峙,确实是一场激烈的战斗。只见:
怒火熊熊,狂风呼啸:怒火熊熊,太保愤怒至极,展现出强大的力量;狂风滚滚,斑彪凶猛无比,扬起漫天尘土。那一个张牙舞爪,这一个灵活转身。三股叉高高举起,犹如擎天之柱,闪烁着耀眼光芒;千花尾在空中舞动,如云雾般翻腾。这一个直刺对方胸口,那一个猛扑过来。闪避不及的可能会丧命,撞上的必定会去见阎王。只听到那斑彪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太保也发出怒吼。斑彪的咆哮声震撼山川,惊动了鸟兽;太保的吼声震动天地,令人心惊胆战。太保发出一声大喝,喝令打开天府让星辰显现出来。那老虎瞪圆双眼,愤怒不已,而太保则胆大无畏,充满怒气。真是个令人敬畏的镇山太保,也是个能称霸一方的猛兽之王啊!人与虎都贪婪求生,争夺胜负,但稍有不慎就会丧命。
他们两个争斗了大约一个时辰,只见老虎的爪子变得缓慢无力,腰部松弛下来,被太保举起叉子平平地刺穿胸部倒下。太可惜了,锋利的叉子尖穿透了它的心肝,瞬间鲜血洒满地面。太保揪住老虎的耳朵,将它拖到路上,真是个了不起的男子!他呼吸平稳,面色不变,对唐僧说:“运气真好,运气真好!这只老虎足够长老您吃几天呢。”
唐僧连连称赞:“太保真是山神啊!”伯钦说:“我有什么本事,怎敢接受如此夸奖?这都是长老您的福气。走吧!我们赶快剥皮,煮一些肉来招待您。”他一只手拿着叉子,另一只手拖着老虎,在前面带路。唐僧牵着马,跟在后面。翻过山坡后,突然看到一座山庄。
那门前真是一副别样的景象:古老而高大的树木直插云霄,蔓延的藤蔓覆盖着道路,仿佛进入了原始森林一般。山谷间弥漫着尘土和寒风,山峰高耸入云,景色奇异壮观。一条小径两旁盛开着野花,香气扑鼻,几竿幽静的竹子翠绿欲滴,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简陋的茅草屋,用竹子编成的篱笆围成的院子,宛如一幅自然的画卷。石板桥横跨溪流,白色的土墙环绕四周,充满了古朴和纯真之美。秋天的气息萧瑟凄凉,但也透露出一种清爽高远的氛围。道路两旁的黄叶纷纷飘落,山岭上白云飘飘。稀疏的树林里,山鸟不停地鸣叫,庄园外的小狗也不时地发出叫声。
刘伯钦走到门口,将死去的老虎扔在地上,大声喊道:“小的们在哪里?”只见三个四个家童走出来,他们长得奇形怪状,相貌丑陋,走上前去拖拖拉拉,把老虎抬进屋里去了。刘伯钦吩咐说:“赶快剥皮,准备好款待客人。”然后他回过头来迎接唐僧进屋。两人见面后,唐僧再次感谢刘伯钦的大恩大德,感激他救了自己的性命。刘伯钦回答道:“我们是同乡人,不必如此客气。”
坐下后,喝了一杯茶,有一个老妇人带着一个媳妇向唐僧行礼。
伯钦微笑着介绍说:“这位是我的母亲,那位是我的妻子。”三藏赶忙说道:“快请堂上坐,我要拜见她们。”老妇人连忙回答:“长老您是远道而来的客人,不必多礼了。”
伯钦接着解释道:“母亲啊,这位长老可是大唐皇帝派遣前往西天拜佛求经的使者呢。刚才在山岭上遇到他,我考虑到他是来自遥远国度的人,便邀请他来家里歇息,明天再送他上路。”
老妇人听后,非常高兴地说:“太好了!真巧能碰到这样的贵人。明天正好是你父亲的周年祭日,就拜托长老您做些善事,念一卷经文,后天再送他走吧。”这个刘伯钦虽然是个打虎能手,还是山中太保,但他却有着一片孝心。听到母亲这么说,立刻开始准备香烛纸钱,想挽留三藏。
他们交谈之间,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下来。仆人们摆好了桌椅,端上来几盘熟透的老虎肉,热气腾腾地摆在桌上。伯钦请三藏先用这些食物,然后再重新准备饭菜。
三藏双手合十,放在胸前说道:“阿弥陀佛!贫僧不瞒太保说,自从出生,就出家当了和尚,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吃荤。”伯钦听了这话,沉默了片刻后说道:“长老啊,我们家族世世代代都不吃素。就算有一些竹笋、木耳、干菜和豆腐,也是用獐鹿虎豹的油煎出来的,没有纯素菜。而且家里有两口锅,也都被油浸透了,这该怎么办呢?倒是我的不是了,不该请长老来。”
三藏说道:“太保不必多想,您自己享用吧。我这个僧人,即使三五天不吃饭,也能忍受饥饿,但绝不能破坏斋戒。”伯钦问道:“如果真的饿死了,那该怎么办呢?”三藏回答:“感谢太保的大恩大德,把我从虎狼出没的地方救出来,即使饿死,也比被老虎吃掉好得多。”伯钦的母亲听到这里,喊道:“孩子,别跟长老闲聊了,我有素食可以招待他。”伯钦问:“哪里来的素食?”
母亲说道:“你无需操心,我自有应对之法。”接着,她吩咐媳妇将小锅取下,点燃火烧去油腻,反复刷洗,直至洁净如初,然后又将其安放于灶上。母亲先烧了半锅滚烫的开水,搁置一旁备用;接着,她取来一些山地榆叶子,放入水中煎作茶汤;随后,她又将一些黄粱粟米放入锅中,煮起饭来;最后,她把一些干菜煮熟,盛了两碗,端出来摆放在桌上。
老母面向三藏说道:“长老,请用斋饭。这是老身与儿媳亲自动手准备的,极为洁净的茶饭。”三藏走下座位,道谢之后,方才就座。那伯钦则在另一处安排了座位,摆上了一些没有盐和酱的老虎肉、香獐肉、蟒蛇肉、狐狸肉、兔肉,还有点剁的鹿肉干巴,满满当当的,陪着三藏一同用斋。
三藏刚坐下,正欲拿起筷子,却见三藏合掌诵经,吓得伯钦不敢动筷,急忙起身站在一旁。三藏念了没几句,便说道:“请用斋。”伯钦问道:“你这和尚,念的可是短头经?”三藏回答道:“此并非经文,而是一卷揭斋之咒。”伯钦说道:“你们这些出家人,就是有诸多讲究,吃个饭也要念经诵咒。”
用过斋饭,收拾好盘碗,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伯钦引领着三藏走出中宅,来到后边散步。穿过一条夹道,眼前出现一座草亭。伯钦推开门,邀请三藏进入亭内。三藏抬眼望去,只见四壁上挂着几张强弓硬弩,还插着几壶箭;过梁上搭着两块血腥的虎皮;墙根头插着许多枪刀叉棒;正中间摆放着两张坐器。三藏见这般凶险腌脏的景象,心中有些害怕,不敢久坐,便起身走出了草亭。
他们继续往后走,来到一座大园子。只见那丛丛菊蕊堆积如黄,树树枫杨挂满红叶。突然,呼的一声,从园子中跑出十来只肥鹿,后面还跟着一大群黄獐。这些獐鹿见到人,不仅不害怕,反而呢呢痴痴地跑过来。三藏惊讶地说:“这些獐鹿想必是被人养得太温顺了吧?”伯钦笑着回答道:“就像你们长安城中的人家,有钱的收集财宝,有田庄的积聚稻谷粮食;而我们这些以打猎为生的人,只能聚集养些野兽,以备天阴时食用。”
两人一边聊天一边漫步,不知不觉已到黄昏时分,于是他们又回到前宅休息。
次日清晨,那户人家的老小都早早起来,忙碌地准备着素斋,以款待那位长者。他们诚心诚意地希望通过念经来超度亡灵。
这位长老洗净双手,与太保一同在堂前拈香,虔诚地拜了家堂。随后,三藏法师方才敲响木鱼,开始念经。他首先念起了净口业的真言,以净化口业;接着又念了净身心的神咒,以使身心清净。然后,他打开《度亡经》一卷,开始高声诵读。
诵经完毕,伯钦再次请求长老写一道荐亡疏,以表达对亡灵的超度之意。长老欣然应允,又开始念起了《金刚经》和《观音经》。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和慈悲。
一一朗音高诵之后,已是中午时分。众人享用了午斋,稍作休息。接着,长老又念起了《法华经》和《弥陀经》,各诵了几卷。最后,他还念了一卷《孔雀经》,并讲述了苾刍洗业的故事。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众人献上了种种香火,化了众神纸马,烧了荐亡文疏,佛事终于圆满结束。大家各自安寝,带着对亡灵的祝福和对未来的希望,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却说那伯钦的父亲之灵,在超荐之后得以脱离沉沦之苦,其鬼魂早早地来到了东家宅内,托梦给合宅的长幼说道:“我在阴司之中,苦难重重,难以脱身,长久以来都无法超生。今日幸得圣僧,念诵经卷,消除了我的罪业,阎王差遣人送我前往中华富地,到长者人家去托生了。你们可要好好地感谢并送别长老,切不可怠慢,切不可怠慢。我这便去了。”这正是:万法庄严,皆有深意,荐亡离苦,脱离沉沦。
那合家儿从梦中醒来,又早是太阳东上之时。伯钦的娘子说道:“太保,我昨夜梦见公公来到家中,说他在阴司中遭受苦难,难以脱身,长久以来都无法超生。今日幸得圣僧念诵经卷,消除了他的罪业,阎王差遣人送他前往中华富地的长者人家托生,让我们好生感谢那位长老,不得有丝毫怠慢。他说完这些话,便径直出门,徜徉而去。我们叫他,他也不应,想留住他,却也留不住,醒来才发觉原来是一场梦。”
伯钦开口说道:“我也做了那样一个梦,与你所梦一般无二。我们这便起身去对母亲诉说此事。”他二人正欲前往,却听见老母呼唤道:“伯钦孩儿,你过来,我有话要与你说。”二人赶忙来到床前,只见老母坐在床上说道:“儿啊,我今夜做了个喜梦,梦见你父亲回到家中,说多亏了长老的超度,他已消除了罪业,前往中华富地的长者家去托生了。”夫妻二人听罢,都呵呵大笑起来,说道:“我与媳妇都做了同样的梦,正要来向你禀报,没想到母亲也做了此梦。”
于是,他们赶忙叫起一家老小,安排谢意,替三藏收拾马匹,众人都来到三藏面前拜谢道:“多谢长老超度我家亡父,使其脱离苦难,获得超生,这份恩情我们报答不尽!”三藏连忙说道:“贫僧并无什么能耐,怎敢劳烦你们致谢。”
伯钦将一家三口的梦话,详细地对三藏讲述了一遍,三藏听后也面露喜色。他早早地为三藏准备好了素斋,还拿出一两白银作为谢礼。然而,三藏分文未取。伯钦一家再三诚恳地请求,三藏仍然坚决不收。他只是说道:“是你们发慈悲送我一程,我已经非常感激了。”伯钦和他的母亲、妻子无奈之下,急忙做了一些粗面烧饼和干粮,让伯钦送得更远一些。三藏高兴地收下了这些食物。
太保领了母亲的命令,又唤来两三个家僮,各自带着捕猎的工具,一同踏上了大路。他们一路前行,欣赏着山中的野景和岭上的风光。
走了半天,只见对面出现了一座大山,高耸入云,巍峨险峻。不一会儿,三藏就来到了山脚下。而太保登上这座山却如履平地。
正行至半山之间,伯钦忽然转身,立于路旁说道:“长老,你继续前行吧,我要回去了。”三藏听闻此言,急忙滚鞍下马,说道:“千万恳请太保再送我一程!”伯钦回答道:“长老有所不知。这座山名为两界山。东边属于我们大唐的管辖范围,而西边则是鞑靼的地界。那边的狼虎,不服我管,我也无法越过边界,你自己去吧。”三藏听后,心中惊恐万分,连忙伸手拉住伯钦的衣袖,泪流满面,难舍难分。
就在他们相互叮咛、依依惜别之际,忽然听到山脚下传来如雷般的呼喊声:“我师父来了!我师父来了!”这突如其来的喊声,吓得三藏呆若木鸡,伯钦也不禁打了个寒颤。
究竟是谁在呼喊,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