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 200 章 拿下文聘
建安二年元月十五,漠北各战败国于汉华军的对峙结束,纷纷传回信息,双方都按照协约,重新划定了疆域边界。
这标志着漠北大战,彻底画上句号,汉疆内的外族民众,大量往北迁徙。
战败的东部鲜卑、西部鲜卑、东胡三国,也开始向北拓展领土。
为了稳固漠北局势,刘华命令各守军再驻扎三月,各军的军师暂代新开五州的刺史,重新划分郡县,建立行政体系。
同时,因为大汉疆域大幅度北扩,并州北部各郡不再是边郡,在那镇守的几个大才也该挪挪窝了,刘华下达了一系列调令。
令定襄太守马良,升任高州刺史,雁门太守司马朗升任北州刺史,五原郡太守陆绩升任南州刺史,云中太守向朗升任东州刺史。
又令新任四州刺史,尽快交接政务,务必在三个月内到任。
至于西州刺史,那是皇帝陛下的事了,爱咋咋吧。
四郡太守得到升迁,都是欢喜,虽然北境苦寒,但好歹是一州刺史,逼格在那摆着呢,谁敢小瞧。
我们家族出过这么大的官吗,没有,我们这是出道即巅峰啊。
四个刺史虽然都二十多岁了,但依旧不稳重,收拾包袱细软,准备先回老家装犊子。
你们谁能想到,四年前,我们还是家族的操蛋孩子,人厌狗弃的。
如今,我们几人都出息了,位居一州刺史高位,就问你们怕不怕,羡慕不羡慕。
于是这几个刺史不急着上任,都打算先找族长理论理论,看看咱这族谱能否单开一页;
再就是霍霍一下祖坟,这重修祖坟的重任,非我们莫属了。
同时也想提携一些家族子弟,笼络一些人手,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此时。
对此,刘华看得明明白白,也不责备。
知道四人的尿性,连带升为军师的荀攸,兖州刺史杨修,司隶西部四郡主官钟繇,都有些小毛病。
好在几人都有真才实学,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用人所长吧。
那新开四州,以前都是外族领地,有大量外族遗留百姓,要想彻底治理好,也非易事,需要大量汉人填充进来,来得越多越好。
各方事务安排妥当,刘华辞别父母,带着自己两个小媳妇,赶赴洛阳,那里才算自己的小家。
刘虞和大哥刘和先是抹着眼泪,依依不舍送老二离开,等老二走远了,父子俩又开怀大笑,打算去庆祝一下,祸害终于走了,晚上总算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刘华和两位夫人一路游山玩水,日子过的好不惬意。
路上,刘华还办了件正事,就是让文聘认主。
小崽子能有什么好办法,用得全是上不得台面的损招。
拉着文聘等一众武将喝酒,将文聘灌醉,席间小崽子不断引导话题,说刘表的坏话。
一旦文聘反对,几个武将就拳打脚踢,给他一顿修理。
喝的迷迷糊糊得文聘,为了不被众人排挤,好过得舒服一点,含含糊糊得附和着刘华的言论,说了些违心的言语。
这下可好了,小崽子断章取义,弄了一份造反文书,专门记载文聘不满刘表的言论。
还趁着文聘醉酒昏迷之际,强行签字画押,按了手印。
让千机卫携带文聘造反文书,火速送往荆州襄阳,几经辗转,巧妙的落到刘表手中。
又令千机卫在荆州散播文聘反叛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大肆造文聘的谣。
起初刘表还不相信自家将军会反叛,但禁不住众人天天磨耳根子,也有些怀疑了。
直到看到了文聘签字画押的造反文书,比对指纹以后,刘表才感觉实锤了,这个文聘确实有事,跟咱不亲了。
刘华又遣人来迁徙文聘家人,让刘表更加确定,文聘确实反叛了自己,投入了刘华阵营。
尽管刘表十分生气,也不敢因这一个将军反叛,就和刘华交恶,对文聘家人离开,也没强行阻拦。
等刘华一众人马到达洛阳,文聘突然看到了自己家人,当场就傻眼了。
又听家人说,自己名声在襄阳都烂大街了,回不去了,人人喊打。
文聘欲哭无泪,到最后也没搞明白,这都是因为什么,为啥主公突然就不要我了,还说我是叛将,呜呜。
那个一手阴谋策划,推波助澜,造成一代忠良沦落天涯的坏种刘华,毫无负罪感,此刻还装作老好人,前来安慰。
说道:“文将军,我刘表老叔老眼昏花,不辨是非,你如此忠心,却反遭诬陷,当真是令人惋惜。”
文聘泪眼婆娑,抓着刘华双手,说道:“小侯爷,你可要为我作证啊,我不是叛徒,呜呜。”
刘华表现出同情的神态,说道:“文将军,此事已成定局,不是我不帮忙,如若我出面跟老叔言说,为你正名,只能是让老叔更加怀疑,适得其反。”
文聘听完,感觉五雷轰顶,看来自己莫名其妙反叛的事,当真无解了。
忠良也是有脾气的,岂会平白遭受屈辱,抽出腰间宝剑,就要自尽,以死明志。
刘华紧忙阻拦,说道:“文将军,大丈夫生于天地间,是非黑白,日后自有公论,万不可一时糊涂,贻误终生啊。”
其它将领和文聘家人也纷纷来劝解,弄得文聘死也不是,不死也不是。
刘华感觉火候差不多了,抓住文聘大手,说道:“我大汉忠良,岂能只是忠于一人,应当是忠于国家社稷,文将军如若不嫌弃,我恳请将军暂入我汉华军。
将军知道的,我汉华军一向忠君爱国,受百姓爱戴,你也不算明珠暗投。
以将军之才,我愿拜将军为元帅,还请将军慎重考虑。”
感觉没有活路的文聘,突然听到人家大汉第一诸侯,要拜自己为元帅。
真是否极泰来,这过山车般的刺激,从谷底推向云端,难以承受,当场就晕倒了。
刘华小贼,心里暗自偷乐,看样子,事情是成了。赶紧给文聘安排府邸,送上海量钱粮,安顿其家人。
果然,第二日,悠悠转醒的文聘,得知人家大汉卫将军,不计前嫌,给了自己一座大府邸,还有享用不尽的钱粮,感激的不能,这可比那老糊涂刘表强多了。
文聘不再犹豫,主动找到平北将军府,跪倒认刘华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