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 266 章 建安四年,天下大变
自从刘虞父子被封了太傅和司空高官,位极人臣,父子二人总算志得意满,消停了一阵子。
其手下文武也跟着水涨船高,都被加官晋爵,都很乐呵。
刘华也不好意思找陛下麻烦了,还约束手下,说要做个好人。
刘虞在长安待了俩月,感觉这太傅也就那么回事,闲职一个,无所事事。
又怀念幽州家人,舍不得幽州刺史的差事,便辞别陛下,要返回幽州去。
临走,还强行拉上半年没回家的华仔,理由是,离家太久,该回家生大孙子了。
刘华也是服了,自己才十六岁,大孙子的事着啥急嘛。
无奈,自己司空的逼格还是干不过太傅,被父亲揪住脖领子,强拉回幽州去了。
刘虞父子一走,刘协这皇帝当得更是随心所欲,小日子一天比一天自由。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京兆郡事务繁琐,财税收入有限,满足不了自己手下那么多人的花销。
而自从刘协迁都以后,诸侯们混战越发激烈,也似乎都同时眼瞎了,看不到这么大个的皇帝回归了。
没人来朝拜,没人来买官,也没人来送礼,弄的皇帝一点存在感也没有,更没啥额外收入。
诸侯们也想明白了,如今天下,朝廷成了摆设,发展自身实力才是硬道理。
至于朝廷和陛下高不高兴,给什么官职,那都没有意义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协日子越发紧张,感觉哪哪都缺钱,朝廷官员俸禄都快发不出来了,后宫都开始吃糠咽菜了。
更别说还要招兵买马,壮大实力,恢复朝廷威严和皇帝权威了。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刘协也犯难了,手下这么多张嘴,靠一郡之地,又如何能养得活。
刘协无奈,派出信使,给刘华传信,数落天下诸侯的不是,同时想要借些财货度日。
远在幽州的刘华,看完信函,心里唏嘘,这才几个月,就开始借钱了,以后的日子又该怎么办。
小崽子寻思着,钱是不能借了,借出去就回不来了,陛下你自己什么境况,心里没点逼数吗。
现在天下还有几个诸侯听你的,说白了,你现在就是个吉祥物好不好,人家不找你麻烦就,已经很给面子了。
诸侯们地方财政也不上交于你,地方官员任免也不通过你,你这皇帝当得,能活到现在不死,已经是个奇迹,知足吧。
即便如此,还摆这么大的谱,养活这么多闲人,啥都想用好的,吃好的,穿好的,根本不现实好嘛。
刘华思索良久,给刘协回信,大致意思是,陛下你养的人太多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陛下可任选其一。
一是,精简人员,节省开支。
后宫、官员、亲兵等,都要精简,总人数控制在五千以下,一郡之地,就能供养这么多人了。
诸如祭天、祭祖、节日等不必要的活动,就都取消吧,节约开支。
二是,由司空府出钱,供养朝廷,但朝廷需要把京兆郡还给司空府,陛下的亲军,只掌控长安城即可。
刘协收到回信,不高兴了,又感觉大侄子不亲了,两个方法都不喜欢。
自己对诸侯们也没啥反制手段,又舍不得抛弃跟随自己人马座更不愿失去京兆郡根基。
索性也不搭理刘华父子了,开始缝缝补补,加大税负,勉强度日。
刘虞父子到达蓟城后,已是建安四年七月,千机卫传来不少消息,中原诸侯又起纷争,打得不可开交。
年初,汉献帝刘协离开青州后,各大诸侯也各种回到自己驻地,整军备战,抢地盘。
袁绍对公孙瓒在青州大朝会期间,出言埋汰自己,还要嫁女儿和刘华结盟的事,耿耿于怀。
害怕夜长梦多,悄悄发起了对公孙瓒的最后一战。
公孙瓒实力孱弱,兵马只剩万余,那威震天下的白马义从,也早就打没了,无力抵抗袁绍大军。
建安四年三月,跟原历史一样,公孙瓒兵败冀州。
武将田楷、邹丹战死,儿子公孙续战死,文臣范方、文则被俘,其它部将逃散。
公孙瓒自觉无力回天,杀死自己妻儿女眷之后,在军师关靖的陪同下,自焚易京,自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其手下文臣田豫逃往青州,投奔了曹操,单经、王门逃回幽州辽西郡老家,被刘华手下吴班领兵围困,抓了俘虏。
刘华手下正缺将领,亲自跑到右北平郡,赶在老爹刘虞前面,招降了单经、王门二将。
袁绍击败公孙瓒后,独占冀州,还有青州北海郡,实力大增,一时风光无两。
若要再想壮大实力,北边的刘虞不敢打,他儿子太造孽;西边并州也是他儿子的,也不敢抢;东边是大海,没得抢。
只能把目光瞄向南边,准备南攻曹操,进取中原。
期间,曹操趁着北方袁绍、公孙瓒大战,无法抽身之际,联合孙策,共同进攻袁术地盘。
建安四年四月,曹操出步兵三万,骑兵六千;孙策出步卒三万,骑兵三千。南北共计七万大军攻袁。
袁术此时只有淮南、广陵、丹阳、吴郡四郡,实力不复从前,兵马不足五万,钱粮不济,民心相悖,军心涣散。
其手下战将实力,又远不如曹操和孙策家的厉害,被南北夹击,打得大败。
袁术穷途末路,只得收拢残兵,躲进山野之中。
战后,曹操得广陵、淮南二郡,孙坚得吴郡、丹阳二郡,都是实力大增。
袁术根基尽丧,眼看就要没戏唱了,这才想起自己还有个亲哥哥袁绍,或能救自己小命。
于是带着残部,欲投奔冀州袁绍,呼啦啦一大群人北上,哪里能瞒得过曹操耳目。
曹操为了彻底弄死袁术,派出的刘备、朱灵等人,领大军拦截。
袁术行至下邳边境,被曹军围追堵截并击溃,兵卒四处逃散,为刘备所俘虏。
临死前,袁术想喝一杯蜜水,却也无法实现,于六月初,吐血而死,其势力也消失在历史之中。
袁术部将兵卒,或被曹军俘虏,或被孙策招纳。
袁绍见南边曹操弄死了自己胞弟,也是气得不行。自己虽然和袁术不亲,但杀弟之仇,也不算小,怎能不报。
也等不及了,召集文武议事。
谋士许攸主张与民休息,缓图曹操,而郭图、审配则认为应马上攻曹,袁绍最终采纳了郭图等人的意见。
七月,袁绍准备妥当,挑选精兵十万,骑兵一万,准备南攻曹操。
曹操此时刚刚打败袁术,兵峰正盛,火速调集大军,准备迎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