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大哥是朱雄英

第107章 咱要坐着火车去北平(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07章 咱要坐着火车去北平

火车动起来的那一刻,朱元璋朱雄英和站在一旁的蒋瓛都惊呆了。

虽说三人早就知道火车不用马拉就能跑,但毕竟没有亲眼所见。

如今亲眼看到火车自己跑起来,三人目瞪口呆。

“这,这,这~”首先反应过来的蒋瓛。

他透过火车车窗看着外面驶过的风景,这这这了半天也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第二个反应过来的是朱雄英,只见他惊喜的抱着朱元璋的一只胳膊兴奋大喊。

“爷爷,真动起来了,真动起来了。”

随着朱雄英不断摇晃朱元璋,朱元璋也反应了过来。

不过他想的不是火车如何动起来的,而是想着如果给火车挂上木板,给北征的军队运送粮草,那得省下多少人力物力啊。

随着火车不断加速,朱元璋三人心里越来越震惊。

很快,火车的速度超过了蒋瓛事先安排的几匹骏马和一辆马车。

“噔噔噔噔~”火车轮子和铁轨碰撞的声音不断传向驾驶室内。

朱元璋没有开口说话,剩下的人也都变的鸦雀无声。

一时间,驾驶室内只剩下火车的声音。

一刻钟后,火车稳稳的停在了凤阳郊外。

“爷爷,到了。”朱允熥看着还在发呆的朱元璋,提醒了一句。

看到朱元璋还是没反应,朱允熥只好看了朱雄英一眼。

朱雄英点点头,对着朱元璋的胳膊使劲晃动了几下。

“咋啦?”朱元璋反应过来后抬头看了一眼朱雄英。

朱雄英指了指外面,“到了。”

朱元璋从凳子上站起身,目光看向外面。

看了一会,开口问道:“用了多久?”

话音刚落,蒋瓛张口就说,“回皇爷的话,路程大概20里,用时一刻钟。”

听完蒋瓛的回答,朱元璋自言自语了起来。

“一刻钟20里,一个时辰就是160里,这可比马快多了。”

自语后,朱元璋转过身子看向朱允熥。

“这个火车需要休息吗?”

朱允熥摇摇头,“只要有煤炭和水,火车道修到哪里火车就能跑到哪里。”

“好好好。”听完朱允熥的回答,朱元璋连叫了三声好,然后神情严肃的对朱允熥大喊一句。

“朱允熥。”

“嗯?”朱允熥纳闷的看着朱元璋的眼睛。

“今年修一条去北平府的路,咱要坐着火车去北平。”

“额。”朱允熥看着朱元璋,摇摇头。

看到朱允熥摇头,朱元璋心里第一个想法就是他不想办事。

“咋?你小子是不是忘了昨晚咱说的话。”

朱允熥还是摇头。

“爷爷,火车道不是说修就能修出来的。”

“一是需要时间,这二十里路用了一万人,前前后后总共花了八九个月才将铁路修出来。”

“还有第……”朱允熥刚想说第二个,朱元璋直接将他打断。

“人的事你不用担心,咱可以从全国调集民夫都来修铁路。”

对这个朱允熥倒是不怀疑,让朱元璋坐火车的目得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可关键光有人不行啊,你得有钱啊。

虾米为爱发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西游:人在天庭,朝九晚五
西游:人在天庭,朝九晚五
《西游:人在天庭,朝九晚五》 陛下不好了!下凡捉妖的天兵天将全被打趴了!陛下大喜事!狱神出手了,妖怪都被打趴了!陛下不好了!狱神突然收手……他跑路了!酉时了,他…下班了!...
雪山白术
国门故事
国门故事
没有经历过黄金时代的前提下,过山车似的掠过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直接跌在黑铁时代的钢板上。国际贸易转型升级、面临重大困境,国门两岸的普通人如何面临时代的选择?口岸经济的疯狂与无序时代一去不复返,黑铁时代的国门贸易能否走出困境?抗击敌寇入侵时的两国人民的生死友谊,以及四代人之间的跨国恋情,能否开出圣洁之花?经济的快速发展,时代的不断变迁,生活的不断富足,新生代、新意识的崛起,真的要把先辈们泣血的抗争
瑚布图
娱乐圈:年下小狼狗他太疯
娱乐圈:年下小狼狗他太疯
“当初为什么不辞而别。” “为什么不辞而别。” “是我做的不好吗,姐姐。” 意外遇见3年前旅游碰见的男模, 我扭头就走, 可却被见色忘友的闺蜜出卖! 男模追上来就是质问,可当初明明是我吃亏好不好,怎么搞得我像个渣女? 我准备给他转点钱了结这桩事,他却上来就亲? 要不要这么猛啊,弟弟! 我使劲咬他,并警告 “别再有下次。” 可他却说 “行。” “别再有下次。” “那我们来无数次。”
佚名
鸿运天骄
鸿运天骄
人生如戏,命运如此。心有百姓,大公无私。彭怀远身处错综复杂的情势下,披荆斩棘,迎难而上,谱写一曲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旖旎小哥
抗战:战术满级的我又炸敌营了
抗战:战术满级的我又炸敌营了
他穿越到抗日时期,因脑海中觉醒的可视化地图,带着“举旗胜天半子”的豪情踏上征程,成为战场上指挥将领。 物资匮乏时,他精妙绝伦的战术穿插令敌人难以防备; 物资充足时,其登峰造极的火力覆盖能给敌军毁灭性打击。 他挥师北伐关东,军事才能卓越,军队势如破竹。 举旗南下远征,一路过关斩将,为保家卫国建立不朽功勋。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