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吏

番外:关于杜夫人的一些猜想(2/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番外:关于杜夫人的一些猜想

秦朗未在曹丕执政时期任官(220-227年之间),但起码在220年前应该已经达到了可以任官的年龄。

一般来说,二十岁弱冠之后任官出仕,也有很多像张辽这种的,十几岁作为郡吏在郡中学习吏治的。

按照此来推测,220年秦朗这个时候大概已经在20岁以上。

加上曹叡喜欢叫秦朗的小名叫阿苏,说明他们年岁相差不会特别大。

曹叡204年出生,应该不会比秦朗小十岁以上。

故而秦朗应该是秦宜禄和杜氏193年之后生下的小孩。

以汉代的结婚生育年龄来看,1314岁出嫁的比比皆是。

但肯定不会到了年龄就结婚后马上就有小孩,毕竟还有十月怀胎。等到生完小孩大概就141516岁的样子。

加上汉代的算赋中,编户齐民中的女子如果十五岁还未出嫁,就要征收五倍的算赋,也就是五倍的人头税。

因为自188年随吕布出云中后,基本上秦宜禄应该是很少回家。

189年随丁原吕布入洛,后随吕布投靠董卓。

190年群雄讨董,袁绍等诸侯屯河内,遏制住了北上的道路。在想前往云中只能过函谷关进弘农郡陕县过茅津到河东郡,但以当时的情况,袁绍等诸侯不会不布防黄河上的重要渡口。

再则只能过潼关进关中,走蒲坂津渡口,但一样是通往河东郡,情况如同上文。

这些是离云中最近的路都被封锁,那只能绕道走左冯诩、右扶风、安定郡这些地方绕道北上并州。此去相当于把黄土高原转了个遍,路程多达几千里,就算有马,但也有些不现实。

而且其中很多地方羌人、南匈奴人杂居,人还不能去少了。

加上秦宜禄为吕布部曲,两边势力对峙期间,想回家探亲、接家眷这种事情应该是不可能的。

至于成婚应该是在188年之前,那说明188年之前杜氏应该最少都有14岁。

或者在吕布投河内太守张杨期间,张杨也是云中郡人。

云中郡人丁稀少,以几人的情况来看,之前必然极熟,不然吕布不会去投。

但杜氏这种让汉末三国第一枭雄、第一忠义都看得上的绝世美女,张杨会不收为己用吗?

就算是转送给吕布,也不可能会送给秦宜禄,难道他还有什么情结不成?

所以基本上这个猜想大体符合资料,188年之前秦、杜应该就已经成婚或者有亲约。

然后是198年,曹操和关羽都看上了杜氏。

关羽更早些,应该是在195年吕布投刘备和和196年吕布夺下邳时就已经和吕布的部将秦宜禄所识。

加上那个时候两个又是州党,也就是老乡。

平日私下里应该会有所交集,招呼老乡到自家饮酒摆宴作乐,拜访期间见过杜氏这个应该是能肯定的。

有汉的时候正妻地位极高,不像后世的三从四德那般。就如同何艳何皇后一般,赤绂玉绂玺,品秩上等同于国王。

州党乡党饮宴,必然是会出来见礼的。

那个时候杜氏才刚二十出头,正是一个女子最美的年龄。

本人猜想,可能关羽那个时候就看上杜氏了。

所以在198年才会对杜氏念念不忘,甚至多次对曹操请愿。

只可惜,曹操正好喜欢这个。

让关羽所念得空。

综上所述,当时的杜氏到了198年应该不会低于24岁。

结合文中180年冬闰月的时间线来看,杜氏应该不会低于7岁。加上虚岁应该是八岁了。

三国小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太上武神诀吴云肖雪燕李燕然洛瑶
太上武神诀吴云肖雪燕李燕然洛瑶
天才少年吴云被未婚妻算计,沦为废人。 幸得上古秘法《太上武神诀》,少年崛起,诸天遨游,万界纵横……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当日下场,便是你余生写照!
佚名
仙帝道书
仙帝道书
关于仙帝道书:仙帝为了保护仙界和所属下界不被域外天魔残害,自爆仙躯阻挡天魔入侵,让本命仙宝带着自己的一滴精血转生重修,历尽千难万险,重建三界秩序。从一篇域外文明的发展映射地球的起源。
三千里红尘
张小曼洛尘
张小曼洛尘
【2019最火爆新书】“一代仙尊”洛尘遭人偷袭,重生回到地球。地位普通的他,面对女朋友的鄙视,情敌的嘲讽,父母的悲惨生活,豪门大少的威逼挑衅。他发誓,一定要改变命运的不公,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告诉所有人,他洛尘,曾经来过。
洛书
换嫁战死的小公爷后,夫君回来了
换嫁战死的小公爷后,夫君回来了
【换嫁+宅斗打脸+姐妹对照组+渣男渣女火葬场】我与表姐同时定下亲事。她嫁国公府世子,我嫁次子。表姐妹同嫁亲兄弟,也算一段佳话。谁知世子战死沙场,公府爵位落在了次子头上。为摆脱克夫名声,表姐转头找上了我的未婚夫。出嫁前夕,未婚夫让我自请为妾。【虽为妾,有点委屈了你,但能够嫁进国公府,你一介孤女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你表姐是侯府嫡女,你莫不是还要压嫡女一头想做正妻?】所有人都以为,要么我委曲求全,要么我
林拾酒
肖雪燕吴云
肖雪燕吴云
天才少年吴云被未婚妻算计,沦为废人。 幸得上古秘法《太上武神诀》,少年崛起,诸天遨游,万界纵横……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当日下场,便是你余生写照!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