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22章 洪武大朝会
“没有完美的制度吗?……咱明白了!”
朱厚熜说这句话也是想要提醒朱元璋,不要搞出什么万世不移的《皇明祖训》,避免被那些别有用心之人钻漏子。
朱厚熜思索了片刻之后,再次出言建议道:“太祖爷,还有一件事咱们必须重视起来!”
听朱厚熜说得郑重,朱元璋神色一肃问道:“何事?”
朱厚熜开口突出了两个词:“规范商税!”
“规范商税?”
朱标有些不明白地问道:“规范商税是为了减少商人运转物资之时,被各地关卡收缴‘通过税’吗?”
“我说的规范商税不仅是指‘过关税’的问题!”
朱厚熜回了朱标一句后转头向朱元璋问道:
“太祖爷,你相信后世朝廷能够通过征收商税满足朝廷运转,从而免除所有农税,反而种田朝廷会给补贴吗?”
此言一出,朱元璋登时睁大双眼惊呼道:“啥?免除农税,种田还给补贴?不收农税朝廷哪来的钱粮?”
“农民一年忙忙碌碌,就没几个钱,朝廷就没想收农民的税!”
“不收农民的税收谁的?”
“谁有钱收谁的!”
“你的意思是那些商人有钱?”
“不错,我嘉靖朝开海一来,半年多的时间,就收到税款折合白银一百七十三万七千三百两。
这还是我嘉靖朝刚开始收海贸的商税,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商税收缴范围的扩大,商税超过田税只是时间问题。”
说到这里朱元璋眼中放光,问道:“咱洪武朝也开了海禁,看来咱也该重新厘定商税了。”
听朱元璋说要重新厘定商税,朱厚熜建议道:“太祖爷,商税不可不收,也不可太高,我建议将‘关税’、‘市税’等税收合并为一。
一方面避免反复收税对商人造成过重负担,另一方面避免盘剥了商人、肥了各层官吏而朝廷国库却未能得到充实。”
“厚熜,你有什么建议?”
朱厚熜说道:“朝廷可设置基础税,按照行业是否赚钱设置为三十税一、二十税一。
同时设立阶梯税率,按照其利润多寡,浮动税率,简而言之就是利润越高,税率越高。这具体税率需要太祖爷调查各行各业商贾利润之后决定。
这里有一个建议就是行商者由朝廷登记货物颁发文书,有此文书受大明朝廷保护,在大明境内行商不再需要额外其他杂税。
若没有这文书,到时候不仅要么面临朝廷各级官员的盘剥,还得面临朝廷督税司的追查和惩罚!”
“你说的督税司就是宝钞管理衙门?”
“对,等重新建立宝钞信用之后,宝钞管理衙门就可以改制作为督税司,专门督缴各类税收。”
“看来,宝钞的事咱得放在心上!”
朱元璋在心中盘算了一番之后,说道:“前几个月,东征倭国的军队已经押送回来不少白银黄金。如今想要回收宝钞,唯有盐场产出的盐还差一些。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当差倒是可以在后天的朝会上直接宣布。”
感受着隐藏在神魂中的九渊鼎,朱厚熜开口说道:“盐不是问题,我来解决!”
听朱厚熜大包大揽地说帮忙解决盐的问题,朱元璋顿时一愣,开口问道:“你有什么法子?”
“太祖爷,您就放心地召开朝会吧!后天必有足够的食盐!”话音刚落,一枚三足方耳、周身浑圆、上有山川河海之纹,螭龙盘旋之象的青铜鼎从朱厚神魂内飞出。
“我去一趟盐场,明日一早便回!”
下一刻,这青铜鼎便不断变大,转眼间就已经从拇指大小变成了一座高约一丈的大鼎。随即,朱厚熜御使着九渊鼎化作一道流光飞出。
次日,在朱元璋父子二人一边在奉天殿处理政务,一边等待着朱厚熜的回归。
傍晚时分,朱厚熜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奉天殿内。
见朱厚熜回来,朱元璋赶忙问道:“厚熜,你这是去了何处?刚才那青铜鼎又是什么?”
“那青铜鼎是我的本命法宝,唤作九渊鼎。”
朱厚熜微微一笑道:“我去了一趟盐场,利用这一天的时间,我已经利用九渊鼎提炼了十万斤食盐,一万斤洗炼之后的精盐,合计十一万斤!”
此言一出,朱元璋难以置信地地问道:“你说多少?”
“食盐十万斤,精盐一万斤!”
“这……这么短的时间间便能提炼如此多的食盐?”
朱厚熜笑着说道:“这还有假?”
说话间,朱厚熜意念一动,九渊鼎从朱厚熜神魂内飞出,只见那一丈高的九渊鼎飞在空中,随即在朱厚熜操纵下用十一万斤食盐制作出来的数万块盐砖码在了奉天殿前。
朱标目瞪口呆地说道:“这……你这法宝内还能装这么多东西?”
朱厚熜笑着说道:“在嘉靖朝,我率兵扫荡草原之时可是用九渊鼎收了不少东西。可惜,九渊鼎内无法装活物,否则我非得把草原上的牛羊搬空不可!
即便如此我也从蒙古人的老巢那里搜刮了上千万两白银,百万两黄金!”
一旁的朱元璋语气发酸地说道:“这修道有成就是不一样,咱可没这本事!”
朱厚熜微微一笑说道:“我现在修为还不够,待我结成金丹或凝练了三光神水便有能力助太祖爷你踏上修行之路了!”
朱元璋摆了摆手说道:“无妨,那是以后的事儿了!”
朱标也适时开口道:“有了这些食盐,回收宝钞之事,父皇心中就有底了!”
时间一晃而过,眨眼间就到了大朝会的时间。
奉天殿
朱元璋坐在御阶龙椅之上,一旁略低一些的御阶上摆了第二把龙椅,上面坐着穿着龙袍的朱厚熜。而太子朱标则站在朱元璋身旁的位子上。
从朱厚熜的视角看去,奉天殿下方文武百官分开站在两列,只不过武勋之首的魏国公徐达在家养病,已经许久未曾上过朝了。
文官的一列中,则是少了韩国公李善长,户部左侍郎郭桓。
在朱厚熜观察在场文武官员之时,殿内的文武官员也偷偷用余光看了一眼御阶之上。
见朱厚熜堂而皇之地坐在龙椅上,礼部尚书任昂瞳孔微微一缩,心中暗道‘这位嘉靖皇帝雷劈周御使后,一年多时间没有出现。但整朝廷诸多变化似乎都有他的影子。
先是改制科举、再有魏国公徐达避嫌辞官、韩国公乞骸骨、接着就是军队改制,以及信国公汤、永昌侯蓝玉东征倭国。’
就在任昂内心不断思索之时,一名御使开口说道:“启奏陛下,宝钞推行不利、价值不断缩减,如今宝钞已成害民之政,臣王胜请陛下废止宝钞,铸钱替之!”
不吃甜粽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