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46章 秦昇难封,帝王心术
“好!好!好!不愧是朕的女婿,不愧是我大隋的驸马!”
江都城。
江都宫内,当皇帝杨广收到秦昇派人快马加鞭从中原送回来的战报,一时喜不自胜,一连拍手说了三声好。
虽说如今瓦岗军尚未彻底平定,但自秦昇率军北上以来,三战三捷,消灭了瓦岗军二十五万之众,逼得李密不得不收缩兵力,退守洛口仓、回洛仓和金镛城三城,苟延残喘。
瓦岗一灭,窦建德、杜伏威之流更不足为虑,只要大隋有秦昇这员骁将在,这些乱匪弹指可灭。
自从驾临江都之后,萧皇后第一次见到杨广笑得如此畅快,便在一旁笑着道:
“皆赖祖宗有德,于大隋危难之时赐给陛下如此佳婿,力挽狂澜于未倒,扶大厦之将倾。”
倒是一旁的丹阳公主杨翎有些听不下去,红着脸轻声提醒他们道:
“父皇,母后,你们两个胡说什么呢!什么驸马佳婿,女儿这还不是没嫁过去嘛!”
杨广今天心情极好,一时忍不住开起了女儿的玩笑,便故意对萧皇后道:
“哦?皇后,看来丹阳并不想嫁给这个秦昇,虽说他为大隋立下过不少大功,但也不能因此委屈了朕的宝贝女儿。
依朕看,之前的婚约就作废吧,朕再另外为丹阳择一佳婿吧。”
“不行!父皇,你是天子,一言九鼎,怎么能悔婚呢!再说了,谁说人家不愿意嫁给他了!”
杨翎一听杨广要悔婚,顿时就有些急了,瞪着一对杏目正想跟父皇争辩,却在不经意间看到了他眼中的戏谑之色,哪里还不明白父皇是在戏弄自己,不由脸一红脚一跺,说了一声“不理你们了”,便红着脸跑出了宫殿。
看着女儿离去的身影,杨广不住摇了摇头,语气有些无奈对一旁的萧皇后道:
“当真是女大不中留,这小丫头现在魂都快被秦昇给勾走了。”
萧皇后闻言不由莞尔一笑:
“这不正是陛下所希望看到的吗?”
“哈哈哈,皇后说的倒是。”
杨广听完不由哈哈一笑。
他虽是天子,但也是一个父亲,自然希望自己女儿可以嫁给一个心仪的夫婿。
随后,萧皇后又像是想到了什么,不由笑着提醒杨广道:
“虽说朝中之事臣妾一个妇道人家不该多嘴,但如今秦昇和一众将士立下了大功,陛下当好好奖赏他们才是,莫要寒了功臣之心。”
“这个朕自然是晓得,只是……”
听到萧皇后提醒自己奖赏有功将士,杨广轻轻点了点头,随后却是忍不住面露难色。
倒不是他吝惜赏赐,而是其他将士都好说,唯独功劳最大的秦昇却是最不好封赏的。
因为秦昇已经是大隋的十二卫大将军、河南道讨捕黜陟大使、齐郡通守、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和齐国公,实在是已经封无可封了,自己总不能破了先例,封他做异姓王吧。
萧皇后似乎猜到了杨广为难的原因,当即笑着提醒他道:
“陛下不是常跟臣妾说秦昇此人除了勇武天下无双,更身负治世之才,既然如此,陛下何不再封他做三省高官。”
杨广闻言不由眼前一亮,随后便立即唤来官员拟旨,加盖好印玺之后,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中原给秦昇。
……
“制曰:朕承先祖之顾,欲强兵御辱,安定天下。秦昇转战中原,扫灭贼寇,功勋卓著,特加封其为尚书令、太尉、豫州牧、河南道大行台尚书令,钦此!”
待前来宣旨的宦官用他特有的又尖又细的腔调宣读完圣旨,秦昇一时有些哭笑不得。
除了尚书令之外,另外三个都是什么稀奇古怪的官职呀。
虽说太尉一职在汉魏时确实位高权重,执掌天下军政,但在隋朝,太尉只是一个荣誉性加官,根本没有任何实权。
至于豫州牧就更搞笑了,因为隋文帝杨坚在位时大隋实行州县两级,杨广即位之后又改州为郡,恢复郡县两级,也就是说如今大隋压根就没有所谓的豫州,那他这个豫州牧自然同样是个荣誉性加官。
还有河南道是杨广为了平定中原起义临时设置的战区,大行台尚书令始于北魏,掌辖区内的军政要务,出任河南道大行台尚书令意味着他可以执掌河南道的军政要务。
不过杨广封自己为尚书令倒是令秦昇有些意外。
因为尚书令身为尚书省长官,职权极重,位同宰相,堪称百官之长。
不管是隋文帝杨坚在位还是杨广在位,都不愿意将如此重要的官职授予臣下,以免威胁到皇权。
因此终隋一朝,只有杨素担任过一年的尚书令,其余时候都是由尚书左右仆射来执掌尚书省,分使尚书令职权,相互制衡。
没想到如今因为自己率军三战三捷,大败瓦岗军,杨广竟破例封了自己做尚书令。
只不过要是自己再灭了窦建德杜伏威李渊之流,真不知道到时候杨广还能给自己加封什么稀奇古怪的官职,总不能学李渊开创出一个天策上将军来吧。
不过腹诽归腹诽,秦昇还是恭恭敬敬领旨谢恩,随后命亲兵拿来一袋钱,塞给传旨的宦官,感谢他不远千里跑来中原宣旨。
这名宦官暗暗掂了掂钱袋的分量,心中不由暗暗感慨秦昇的慷慨。
虽说他们之前去其他大臣府上宣旨,人家也会多少打赏一点表示心意,可像秦昇出手这么阔绰的,他还真是第一次见。
要不怎么说人家年纪轻轻就能位极人臣呢,还不是因为人家会做人。
或许是因为拿秦昇这么多钱有些不好意思,宦官便主动跟秦昇套起了近乎,将秦昇北上之后江都城和江都宫中发生的大事小情都原原本本告知了秦昇。
当秦昇得知杨广在任命自己出任尚书令的同时,下旨封裴世矩为内史令(即中书令),秦昇便知道自己这一袋钱没有白给。
显然,杨广虽说在军政大事上倚重自己,但并不打算让自己在朝堂上一家独大,因此特意提拔了裴世矩出任内史令来制衡自己,这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
说起来,历史上的裴世矩也是个妙人。
江都之变时,那么多文武百官死在叛军手中,唯独他躲过了一劫,就是因为给骁果军娶江都城未嫁女子和寡妇就是他的主意,使得骁果军叛乱之后并未加害于他。
杨广死后,他又先后效力于杨浩、宇文化及、窦建德和唐朝,皆受到了他们的重用,最终在贞观年间得以善终。
不过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佞于隋忠于唐”的事迹。
他在辅佐杨广之时,知道杨广好大喜功,听不得不同意见,便对杨广曲意迎奉,从不直言劝谏,眼睁睁看着杨广带领隋朝走向灭亡。
但他在辅佐李世民之时,却是以敢于直言劝谏而著称,博得了一个诤臣的美名。
如今作为杨广制衡自己的棋子,就不知道他是怎么一副面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