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天下,从杀回前老丈人家开始

第152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52章

秦昇见杨广猜到了自己的意图,也是笑而不语。

其实历史上的刘文静也是今年被李渊下令处斩。

而他被杀的原因也很简单,无非就是觉得当初太原起兵的时候,他和裴寂一个是司马一个是长史,两人平起平坐,相安无事。

可在唐朝建立之后,他自认为自己功劳明明比裴寂大得多,可裴寂的官衔却远在他之上,心中自然很是不平。

因此,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他此后在朝堂上专门给裴寂唱反调,裴寂赞同的他一律反对,裴寂反对的他一律赞同,将他和裴寂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了。

之后有一次他在和兄弟刘文起喝酒时,突然口吐怨言,拔刀砍柱,不巧被一个不受宠的小妾看到,当即让其兄向李渊告密,诬告刘文静谋反。

最终,在裴寂的挑唆下,本就对刘文静有猜忌之心的李渊下旨处斩刘文静和刘文起兄弟,籍没家产。

只不过在如今这个时空,因为秦昇的出现,杨广并没有死在江都之变中,李渊自然没办法称帝,只能一直做他的唐王。

而他的左右手刘文静和裴寂依旧是丞相府的司马和长史,地位相当,刘文静虽说和裴寂不和,却也没有到嫉恨他的地步,自然也就没有因为酒后口吐怨言被小妾告发最终被李渊所杀之事。

说起来,秦昇倒是变相救了刘文静一命。

可现在,秦昇打算收回刘文静这条意外捡回来的命了。

就在他打算跟杨广详细说说自己打算如何离间李渊和刘文静之时,一名侍卫却急匆匆跑进了御书房,口中高呼道:

“陛下,不好了,李景将军派人从幽州来报,罗艺勾结李渊,趁着他出城与高开道作战之时,率兵袭取了北平,李景将军被迫率残兵败将退守柳城,形势岌岌可危。”

“罗艺?他怎么敢!”

听到罗艺背叛自己投靠了李渊,杨广不由龙颜大怒,气得当场就将御案上的奏折扫落一地。

不过秦昇倒没有显露出什么惊诧之色,毕竟历史上罗艺本就是在权衡利弊之后最终选择归顺唐朝,如今只不过是因为蝴蝶效应提前一年发生罢了。

他甚至都猜得到罗艺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时候投靠李渊。

自从大业八年原幽州总管元弘嗣因罪被免去幽州总管一职之后,幽州总管一职一度空缺长达六年之久。

直到去年北平太守李景听说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企图弑君,当即就不管不顾要亲率一万精兵南下救驾,直到中途得知杨广平安无事才率军返回幽州。

而杨广得知了此事,有感于李景的忠义,便下旨正式封李景为幽州总管。

而罗艺跟李景素来有仇,担心李景做了幽州总管之后报复他,便找机会投靠了李渊,趁着李景征战在外,率兵袭取了北平,谋夺幽州总管一职。

此时,杨广已经将目光投到了秦昇身上,因为如今他能派去北上支援李景的只剩下秦昇和王世充的兵马了。

因为之前剿灭瓦岗军不利,杨广已经信不过王世充的能力,自然将救援幽州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女婿秦昇身上。

秦昇明白杨广的意思,不等他开口便主动请命道:

“臣愿率军北上,助李景将军击讨罗逆,解幽州之危。”

“好!不愧是我大隋的十二卫大将军!朕的好女婿!”

听到秦昇主动请缨,杨广自然是龙颜大悦,随后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又补充了一句道:

“你此行北上,顺道将窦建德高开道徐圆朗之流都给剿了吧,河北乱了这么久,如今也该太平了。”

秦昇闻言一时有些哭笑不得。

自从他剿灭了天下势力最大的瓦岗军之后,感觉杨广整个人又开始有点膨胀了,根本不将其他造反势力放在眼里。

待自己平了河北之后,不会又准备要自己四征高句丽吧。

不过内心吐槽归吐槽,秦昇还是对杨广躬身一拜道:

“臣领旨!”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田园悍婿:重生知青的逆袭
田园悍婿:重生知青的逆袭
穿越直接当知青?有系统的我无所畏惧!下地劳动即可升级,干活轻松如喝水。别人偷懒我盖房,从田园开始逆袭之路!
大鱼
直播:我耿直中医,患者全网社死
直播:我耿直中医,患者全网社死
特种兵火凤凰
总裁别虐了,夫人已经签了离婚书
总裁别虐了,夫人已经签了离婚书
结婚几年,她都没能捂热他的心,眼看着他对青梅竹马嘘寒问暖,把所有的温柔都给了别人。她心灰意冷,不愿再和他有任何牵连。离婚后,她恋爱脑醒后,独自美丽。很快,她携新欢出游,成商界最新风云人物。一贯冷淡矜持
佚名
我只想抱大腿,大佬却想拿下我
我只想抱大腿,大佬却想拿下我
我是单位公认的胆小鬼,哭包,我在发现老公有异心之后我很果决选择离婚。离婚之我抱上了一条大腿,为了抱紧大腿我做牛马,唯唯诺诺,只求大佬升迁吃肉能带我喝口汤。只是这大腿抱着抱着我感觉有点不对劲了,大佬往我
佚名
官途巅峰,从乡村书记崛起!
官途巅峰,从乡村书记崛起!
大学毕业后,一枚纯纯的草根逆袭成书记!没背景、没人脉,他全靠自己一双拼搏的手,从一无所有到小有名气,他经历了无数次的跌倒与爬起。面对错综复杂的乡村关系和棘手的挑战,他如何用智慧和勇气,一点一滴改变着乡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