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200章 倭国人的安排
夜幕像浸透墨汁的棉絮压在倭国矿山上空,简易木棚被山风撞得吱呀作响。
藤田缩在漏风的墙角,粗陶碗里的熟土豆已被啃出参差不齐的牙印,表皮泛着令人作呕的暗褐色。
他捏着指甲盖大的粗盐粒,看它们簌簌落在土豆坑洼处,浑浊的盐水在裂缝里聚成细小的咸潭。
&34;明军霸占了我们的家园,还让我们干这么累的活,你们能够忍受吗?&34;邻座的青壮突然将碗重重砸在木板上,飞溅的土豆渣沾在藤田补丁摞补丁的衣襟。
藤田喉头滚动着未咽尽的土豆块,猛然转身甩过去一巴掌。
这力道惊得周围人手中的碗纷纷摇晃,滚烫的土豆汁泼在结着冻疮的手背上。
&34;八嘎!&34;他干裂的嘴唇渗出血丝,浑浊的眼睛里烧着怒火,&34;你摸着良心说,去年冬天饿死在雪堆里的阿嬷,还有在矿洞塌方中被埋的小次郎,哪桩不是倭国大名造的孽?&34;
木棚陷入死寂,唯有寒风卷着矿渣从板缝钻进钻出。
藤田扯下脖颈处的破布擦拭嘴角,喉结艰难地上下滑动:&34;明军来了后,至少每天能捞到口热乎的。&34;他举起啃得只剩芯子的土豆,&34;看到这上面的霉斑了吗?在以前,这种东西早被大名的狗腿子喂猪了。&34;
角落里传来压抑的啜泣声,有人小声附和:&34;藤田说得对,我家三个儿子现在都还活着&34;议论声像被点燃的野草迅速蔓延,昏暗的煤油灯下,十几双凹陷的眼睛里泛起微光。
&34;所以啊!&34;藤田猛地站起身,破洞的草鞋踩碎地上的碎石,&34;好好干活,等矿山建好了,咱们就能跟着商队去大明!听说那边的姑娘都穿绫罗绸缎,街上的馒头堆得比人还高!&34;
&34;大明威武!大明威武!&34;欢呼声震得木棚顶的积雪簌簌掉落。
突然,木棚门被踹开,寒光一闪,沾着血迹的皮鞭劈头盖脸抽来。惨叫声中,藤田蜷缩在角落,看着百户腰间鎏金兽首在煤油灯下泛着冷光。
&34;他们说什么?&34;百户用马鞭挑起藤田的下巴。翻译官弓着腰凑过去,很快谄媚地笑道:&34;回大人,这群贱民在歌颂大明恩德呢!&34;
百户轻蔑地嗤笑一声,甩出半筐土豆:&34;每人再赏半个。这群畜生,果然给点甜头就摇尾巴。&34;
藤田望着掌心沾着草屑的半块土豆,浑浊的泪水突然决堤。
他扑通一声重重跪在满地碎石上,额头磕在凹凸不平的木板上发出闷响,震得棚顶簌簌落下细雪:&34;谢大明恩典!谢军爷赏饭!&34;额头迅速渗出暗红血珠,混着积雪在木板上晕开。
&34;快吃!吃饱了好好干活!&34;翻译官踹翻身旁木凳,皂靴碾过藤田结着冻疮的手背,&34;别磨蹭!&34;
藤田慌忙抓起土豆,连皮带泥塞进嘴里,牙齿咬在霉斑处也浑然不觉。温热的土豆浆混着血水吞咽而下,他却笑得满脸褶皱,露出缺了半截的门牙。
欢呼声再次炸开,震得漏风的木棚剧烈摇晃。角落里的孩童将土豆举过头顶,仿佛捧着稀世珍宝;
几个妇人把土豆贴在胸口,泪水浸湿了补丁摞补丁的衣襟。
百户望着这群跪在地上啃食土豆的倭国人,腰间的鎏金兽首在火光中狰狞地龇牙,马鞭随意敲打着大腿,发出有节奏的脆响。
暮春的扬子江泛起粼粼金波,九艘商船如雁阵般缓缓靠上龙江关码头。
船舷尚未触到栈桥,甲板上便响起此起彼伏的斥骂声:&34;磨蹭什么!还不快滚!&34;
百户陈忠举着镶铜皮鞭,靴底碾碎船板上新生的苔藓,将缩成一团的倭国女子往岸上驱赶。
这些身着褪色和服的女子赤足踩上湿漉漉的甲板,江风卷起她们凌乱的鬓发,露出脖颈间冰冷的铁索。
二十岁的千夏将十二岁的妹妹千雪护在身后,指尖死死攥着对方单薄的衣袖。
她们脚踝被海水泡得发白,每走一步都要避开甲板上尖利的木刺。
码头石阶两侧,新抽的垂柳随风轻摆,鹅黄的柳絮飘落在青石砖缝里。
当这群女子跌跌撞撞踏上大明的土地,整座应天城如同展开的绚丽画卷,在她们眼前徐徐铺陈。
三丈高的聚宝门巍峨耸立,城头新绘的蟠龙纹在阳光下金光闪耀,朱红城门洞开,露出城内纵横交错的街巷。
&34;快看!是会飞的花!&34;千雪突然拽住姐姐的衣角。朱雀大街上空,数十只彩绘风筝正争奇斗艳,有展翅欲飞的仙鹤,也有口衔灵芝的麒麟。
风筝线在风中嗡嗡作响,与街边货郎的叫卖声、茶楼里传来的琵琶声交织成曲。
街道两侧的店铺鳞次栉比,绸缎庄的云锦在日光下流转着虹彩,银楼橱窗里的金簪嵌着璀璨的南海明珠。
拐进夫子庙的坊巷时,千夏被扑面而来的香气惊得屏住呼吸。青石巷里摆满热气腾腾的食摊,糖画师傅的铜勺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转眼间凝成栩栩如生的牡丹;
蒸笼掀开的刹那,白雾中飘出蟹黄汤包的鲜香。更远处,戏台上传来婉转的唱腔,水袖翻飞间,演员眉间的花钿在阳光下忽明忽暗。
&34;都给我老实点!&34;士兵用长枪戳向人群,&34;这是你们该待的地方?&34;
千夏望着街边酒楼上凭栏而立的贵女,她们发髻上的珍珠步摇随着笑语轻颤,裙裾掠过雕花栏杆,洒下一路龙涎香。
江风掀起她肩头褪色的蓝布头巾,远处秦淮河上画舫如织,船舷垂下的琉璃灯串倒映在水中,宛如银河坠入人间。
雕花朱门缓缓开启,春日的暖阳倾泻而入,洒在一群瑟缩的倭国女子身上。
百户李明远和士兵们带着这群倭国女人们来到一个较大的院落内。
踏入院落,只见青砖铺就的小径旁,桃花正开得烂漫。曲廊下悬挂着精致的纱灯,随风轻轻摇晃。
已经在居所内的倭国女子们快步迎了上来,她们身着崭新的襦裙,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34;快进来,别站在风口。&34;一位稍年长的女子牵着千夏的手,语气轻柔。
几位身着藏青色衣袍的老嬷嬷走上前来,手中捧着叠得整齐的春衫和软底绣鞋。为首的周嬷嬷笑容和蔼,眼角的皱纹里满是慈爱:&34;一路辛苦了,先去沐浴更衣,换上干净衣裳。&34;她轻轻抚过一个瑟瑟发抖的少女的头发,&34;这里就是你们的新家,莫要害怕。&34;
李明远走上前,将手中的名册交给周嬷嬷:&34;这次新来的姑娘们,还劳烦嬷嬷们多费心。&34;
周嬷嬷接过名册,恭敬地福了福身:&34;大人放心,老身定会将她们当作自家孩子一般照料。&34;李明远满意地点点头,转身对士兵们道:&34;咱们走吧,莫要打扰姑娘们安置。&34;
待士兵们离去后,周嬷嬷拍了拍手,几个丫鬟立刻端着热水和点心走了出来。&34;先喝碗姜汤暖暖身子,&34;周嬷嬷将姜汤递给千夏,&34;一会儿带你们去看住的屋子,被褥都是新晒过的,带着太阳的香气。&34;
千夏捧着温热的姜汤,看着四周忙碌的身影,眼眶不禁湿润了。
她从未想过,离开家乡后,还能在这异国他乡感受到如此温暖的关怀。
远处传来悠扬的琵琶声,夹杂着女子们的欢笑声,春日的微风拂过院落里的花枝,带来阵阵清甜的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