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75章 摘果子
&34;赵叔,您快来看!&34;荞麦站在山坡上向赵根生招手,&34;这片山楂树,果子都熟透了。&34;
赵根生走过来,看着枝头一串串红艳艳的山楂,眼睛都亮了:&34;还真不少呢!&34;
&34;这才哪到哪。咱村三面环山,山上的野果树多得数不清,&34;荞麦指着远处,&34;那边还有一大片桃树,再往上还有李子树。每年都烂在地里太可惜了。&34;
&34;你说送去做罐头&34;赵根生摘了颗山楂尝尝,&34;是酸了点,不过做罐头应该挺合适。&34;
&34;我已经打听过了,县里食品厂正缺原料呢。咱们这些虽然吃着不太好,但做罐头正合适。&34;
&34;那得找多少人去摘呀&34;赵根生盘算着。
&34;村里正没啥活干,大伙儿都闲着。&34;荞麦说,&34;到时候按各家送的斤数记账,多劳多得呗。就是老根叔你们村委得白跑腿了。&34;
赵根生先去找了公社领导,很快就和食品厂谈妥了。村里负责提供水果,食品厂负责加工成罐头。
“我这就去通知大伙儿开会。&34;赵根生从食品厂回来就着急往村部跑。
下午,槐树下围满了人。赵根生把想法说出来,村民们热烈讨论起来。
&34;这山上的果子酸得很,以前摘回来也就晒干吃。&34;刘大娘说。
&34;做罐头多好,还能挣钱。&34;李婶附和。
&34;我算算啊,&34;张大娘掰着指头,&34;我家能出三个人,一天得摘不少。&34;
&34;我家也去!&34;
&34;我也去!&34;
七嘴八舌的讨论声中,大伙儿的干劲越来越高。第二天天不亮,村民们就扛着竹篮上山了。
&34;大伙儿分开摘,&34;赵根生安排,&34;刘家去那片桃树,李家去李子树,张家去山楂树&34;
小孩子们也来帮忙。荞麦给他们发了小竹篮:&34;你们负责捡地上的,掉下来的果子也要。&34;
山上到处是欢声笑语。妇女们一边摘果子一边聊天,小孩子们追着跑来跑去。就连懒散的张老三都来了,一脸兴奋地说:&34;今儿个我一定要多摘点!&34;
&34;你都摘到哪儿了&34;李婶问。
&34;都快摘到山顶了,&34;张老三得意地说,&34;那边果子可不少。&34;
荞麦在山上转了一圈,满意地笑了。这些废弃的果树,终于派上用场了。
&34;荞麦,快看我摘的!&34;李大娘提着满满的竹篮跑过来,满头大汗却笑得很开心,&34;这水蜜桃都是挑最好的。&34;
荞麦蹲下仔细检查:&34;这桃子不错,颜色好,大小匀称。李大娘有经验。&34;
&34;那当然,&34;李大娘得意地说,&34;我年轻时就摘过果子,手艺还在呢。&34;
赵根生拿着本子走过来:&34;李大娘今天送来35斤桃子,我都记上了。&34;他转头对荞麦说,&34;今天收得挺多,光桃子就有800多斤。&34;
正说着,山上传来歌声。几个年轻媳妇正在采果子,边摘边唱着山歌:
&34;山上桃李满枝头,家家户户都来摘&34;
孩子们也都来帮忙。大宝站在一棵李子树下大声喊:&34;娘,这树上的李子好多啊,我都摘不完!&34;
张大妮一边采摘一边提醒:&34;慢点摘,小心别把果子摔坏了。李子熟透了最容易碰伤。&34;
&34;我知道,&34;大宝小心翼翼地把李子放进小篮子,&34;我轻轻的。&34;
每天傍晚,食品厂的大卡车来收果子。看着自家的果子被装上车,村民们更有干劲了。
&34;荞麦!&34;赵根生兴奋地跑来,&34;食品厂说这批罐头卖得特别好。他们要多少收多少,就怕咱们供应不上。&34;
村委会的屋子里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不断。王嫂子数着手里的钱,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34;老根叔,给我算算,我家这水果卖了多少钱&34;
赵根生推了推眼镜,认真地看着账本:&34;让我算算你家桃子120斤,山楂80斤,李子90斤一共是八十二块五毛。&34;
&34;比种地挣得都多!&34;王嫂子小心地把钱折好放进衣兜,&34;以前那些果子烂在山上多可惜。&34;
李大娘一家人齐上阵,赚得最多。她乐呵呵地说:&34;俺们家十口人都上山了。那几天我家老头子嗓子都喊哑了,在山上招呼孩子们摘果子。&34;
&34;可不是,&34;张婶接话,&34;我们家也是,天不亮就去山上。这钱来得容易,谁不想多赚点&34;
刘寡妇抱着账本,眼圈有些发红。她轻声说:&34;以前我一个人带着孩子,想赚钱都没门路。这回光卖果子就赚了六十多块,够孩子上学的钱了。&34;
&34;这钱来得太快了,&34;王婶数着钱感叹,&34;以前这些果子都烂在山上,多可惜啊。&34;
&34;可不是,&34;李大娘说,&34;要不是荞麦想出这主意,哪有今天这好事。&34;
&34;而且山上现在多热闹,&34;张大妮说,&34;大家伙一起干活,说说笑笑的,日子过得多有滋味。&34;
赵根生一边记账一边感慨:&34;瞧瞧咱们村,这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34;
村口的大槐树下,几个老人在晒太阳。王大爷叼着旱烟袋说:&34;你们说,要是早些年有人带着咱们这么干,哪还用受那些罪&34;
&34;谁说不是呢,&34;李老汉接话,&34;现在家家户户都能赚钱。你看张家嫂子,刚给孩子买了新衣裳回来。&34;
&34;我家那小子攒钱要买自行车呢,&34;李大娘笑着说,&34;以前想都不敢想。&34;
傍晚时分,整个村子都笼罩在幸福的氛围中。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飘出饭菜香和欢声笑语。妇女们在院子里择菜聊天,男人们商量着明天上山的事。
村头的空地上,孩子们在玩耍。有人穿着新衣服,有人拿着新买的玩具,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34;以前哪见过这么热闹,&34;赵根生站在村委会门口,看着眼前的景象,&34;现在好了,家家户户都有奔头。”
这一个多月,村民们光靠卖水果就多挣了不少钱。从此以后,每到果子成熟的季节,山上就热闹非凡,成了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34;明年春天,&34;荞麦又开始跟赵根生计划,&34;咱们是不是该去请教怎么嫁接果树让果子更好吃&34;
郑向党笑着摇头。这个小媳妇,脑子里永远装着新点子。但正是这样,才让村里的日子越过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