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275章 新科状元
看完贡士榜单后,朱由校没有多说什么,只对送来榜单的孟绍虞道:“朕知道了,准备后面的殿试吧!”
“是,陛下,不知殿试的读卷官分别由哪些人出任?”
朱由校想了一下道:“就由内阁与六部九卿出任吧,再加上你们礼部的两位侍郎!”
“臣遵旨!”
五日后,殿试如期在中级殿召开,朱由校照旧只是露了个脸,定了考题之后,重新返回了西苑。
当天晚上,黄立极带着孙承宗与温体仁一同来到了朱由校的书房,与他们一同过来的,还有四百名新科贡士的殿试考卷。
黄立极照旧将四百名贡士的考卷按照排名高低进行了排序,而其中的十份最优者还与下面的考卷做了区分。
朱由校让王体乾分别打开前面十人考卷的姓名籍贯信息后,看到前面三份卷子分别是吴伟业、陈于泰与曹景参。
三人的籍贯分别是南直隶太仓州、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湖广布政司武昌府兴国州大冶县。
之后依次打开的七份考卷中,有三份来自南直隶,两份来自浙江,剩下的两份分别是福建与江西。
除了湖广的曹景参,其他人全部来自东南东林党的大本营。
朱由校扫了眼下面三人,两个来自北直隶,一个来自浙江,也不像是有照顾同乡的可能。
朱由校在看完前面三份考卷后,将吴伟业的考卷单独挑到了一边,再次看起了排在第四的淮安府山阳县的夏日瑚考卷。
看完四人考卷后,朱由校分别在曹景参、陈于泰、夏日瑚的考卷上分别写下了第一甲第一名、第二名与第三名。
点完三鼎甲的考卷后,朱由校朝黄立极三人说道:“剩下的你们看着排序吧!”
“臣等遵旨!”
第二天一早,一众早早来到户部外看金榜的新科进士们,并没有等待太久,便等来了礼部官员出来张贴金榜。
作为今科会试会元的吴伟业,本以为自己高中状元是十拿九稳的事情,在一众同窗的恭维声中,他很快就被拍拍打脸。
虽然黄立极等人没有将吴伟业弄落榜,但也将其的名次弄到了三甲第一名,原先本该属于张溥的名次。
黄立极等人见皇帝不喜吴伟业,而且吴伟业这个东林名士身份,注定了不可能给其二甲名次。
但太靠后也有点说不过去,便十分恶心人地将其放到了三甲的第一名。
能在八千应试举子中脱颖而出的四百人,自然很快就明白了吴伟业一个会元为何会落到了三甲。
除了让皇帝不喜,无人敢轻易如此戏弄殿试排名。
而作为今科三鼎甲的曹景参、陈于泰与夏日瑚三人,自然顿时成了众人的香饽饽。
他们三人的排名注定了未来会在官场先行一步,甚至有可能是三步。
当今天子正值壮年,他们的前途更会无量。
心情愤怒加低落的吴伟业,恨不得将所有指甲深深地嵌进肉里。
面对这种羞辱人的行为,他又能反抗吗?
不能,不然张采与张溥等人的下场就是他的下场。
急匆匆离开现场后,吴伟业直接返回了位于京城内的豪宅内。
多年前为了更了解京城朝局动向与方便会试,他在京城贡院所在的明时坊买了一处带花园的大宅子。
返回家里后,吴伟业将自己关在了书房内,很快里面就传来了噼噼啪啪的摔打声。
不久后的翰林院馆选,自知无望入选的吴伟业干脆选择了弃考。
在之后的吏部观政安排中,吴伟业干脆选择了辞官归家。
他家是太仓的豪族世家,压根就看不上某个偏远之地的小知县。
吏部之所以会将吴伟业安排去偏远之地当知县,自然是善于察言观色的他们,知道了皇帝不喜吴伟业此人。
反观金科状元曹景参那边,跟上一科的状元郎金声一样,不仅被一众同僚紧紧地围了一圈又一圈,还被户部安排了骑白马跨街游行。
馆选结束之后,直接授予了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要是有人多想一步,会发现不管是今科的状元郎曹景参,还是上科的状元郎金声,都是来自湖广布政司的武昌府。
若说两人有什么区别,则是金声来自武昌府西面靠近长江边的嘉鱼县,而曹景参则是来自武昌府东面也靠近长江边的大冶县。
连续两科殿试都是来自湖广布政司武昌府的状元郎,这可把在京的湖广籍官员兴奋得不行。
消息传回武昌府,不管是巡抚、布政司还是下面的府县,皆是与有荣焉,一个个格外的兴奋。
要说有不圆满之处,则是今科状元郎曹景参的年纪有点大,今年已经四十四岁,很可能看不到他入阁辅政的机会。
但能高中状元,他们依然非常的高兴。
这不,刚进行完跨街游行,曹景参便被吏部尚书李长庚请到了府上做客。
而作陪之人中,居然还有上一科的状元郎即现在的翰林院侍读兼左春坊左庶子金声。
“下官见过大冢宰、见过金侍读!”
李长庚笑着招手道:“三箕啊,我与你父曹镍台算是颇有交情,不必如此客气!”
“谢大冢宰,下官初入官场,需要向您请教之处还有很多,还望大冢宰今后不吝赐教!”
“你这说的是哪的话,我除了与你父亲颇有交情之外,我们还算是同乡,无须如此见外!”
“谢大冢宰,那下官以后就唐突造次了!”
“本就如此,只是没想到你今科又高中了状元,虽然金侍读祖籍徽州,但也是我们湖广人,以后你进了翰林院,可与金侍读多亲近亲近!”
“好,下官定当时时叨扰金侍读!”说完,曹景参又向金声行了一礼。
三人闲聊了一会儿后,李长庚开口问道:“三箕啊,今后在官场有何打算?”
“下官想着先在翰林院多读几年书,之后看有没有其它升迁的机会!”
李长庚轻点了下头道:“皇四子今年已经四岁,两三年之后就可以读书了!”
曹景参心里一惊,接着是一喜,再接着是疑惑,“大冢宰,陛下不是已经定了秘密立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