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八十七章 村支书的支持
次日午后,钱旭才醒来。巧云已在厨房忙活,见他出来,说道:“这些天来了不少人卖金耳,我按你说的价钱收了二百八十多斤。”
“做得好。”钱旭点头,“来多少收多少。现在金耳的行情不错,等攒够一批,我去县城卖个好价钱。”
“对了,你打算什么时候挖鱼塘?”巧云一边择菜一边问。
“我先去找村支书问问情况。”钱旭说着要走。
晓霞立刻从院子里跑进来,抱住他的腿:“爸爸不走!”
“带上她吧。”巧云笑道,“你不在家时,她总去闹着找你。”
钱旭无奈,只得抱起女儿。巧云又包了块桂花香皂让他带着,这才出了门。
路上遇到不少村民,都热情地打招呼。自从钱旭开始收购山货,村里人的日子也好过了不少。以前那些深山老林里的野货,现在都变成了真金白银。
村支书韩西安的家在村东山坳处,靠近那棵参天的银杏树。这棵树已有百年历史,枝繁叶茂,树冠如伞,遮天蔽日。树皮斑驳,布满岁月的痕迹,仿佛诉说着这个村庄的沧桑。
树下,几个老头正悠闲地打着牌。麻将牌的碰撞声清脆悦耳,混合着他们的笑声和闲聊声,构成了一幅和谐的乡村画卷。
钱旭抱着晓霞走过来时,徐四爷眯着眼睛打量着他们父女。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晓霞穿着一件粉色的小裙子,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可爱。
“哎呦,这不是晓霞吗?”徐四爷放下手中的牌,笑容满面地招呼道。
晓霞把小脸埋在钱旭的肩膀上,偷偷地瞄着徐四爷。
“别害羞啊,”徐四爷指着头顶的银杏树,语气温和地问道,“晓霞,知道这是什么树吗?”
晓霞这才抬起头来,奶声奶气地回答:“妈妈告诉我这棵是银杏树,秋天的时候叶子会变成金黄色。”
“真聪明!”徐四爷竖起大拇指,眼角的皱纹都笑出了花,“比你爸小时候强多了。”
一旁打牌的周家老汉放下手中的牌,转过身来问道:“钱旭啊,听说你这次上山收获不错?”
“还行吧。”钱旭把晓霞往上抱了抱,“抓了两只野猪崽子,一头母林麝。”
“就这?”徐四爷眼睛一眯,“你小子藏着掖着,大家都看到你送野猪肉了。那野猪得有二百多斤吧?”
钱旭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一头小野猪而已,也就百来斤。”
“嘿,你这小子,越来越会打马虎眼了。”徐四爷摇头笑道,指了指竹林方向,“找村支书?他刚回家。”
钱旭道了声谢,抱着晓霞往韩西安家走去。路上,晓霞好奇地东张西望,不时指着路边的花草问这问那。
韩西安家的院子里,李萍正在竹荫下洗衣服。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在她身上洒下点点光斑。水盆里的衣服在她手中翻滚,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
“李姨。”钱旭打了声招呼,从怀里掏出一块桂花皂,“这是巧云做的,想和你交换一下鞋款式。”
李萍停下手中的活,看着那块散发着淡淡桂花香的肥皂,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她知道巧云做的桂花皂在村里很受欢迎,但又觉得一个鞋样换一块皂有些不好意思。
“这”李萍擦了擦手上的水珠,“一块皂太贵重了。”
“李姨别客气,”钱旭把皂子塞到她手里,“您教巧云做鞋,我们都记在心里呢。”
李萍终是接过了桂花皂,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上了二楼,收音机里正在播放着新闻,韩西安坐在藤椅上,神情专注地听着。
“钱旭啊,正想找你呢。”看到钱旭,韩西安立即关了收音机,热情地说,“ 那天多亏你提醒我穿雨鞋,不然那条土巴带就咬在我腿上了。”
钱旭心中一动,没想到自己随口一句提醒,还真救了田支书一命。他放下晓霞,让她在一旁的小板凳上坐着。
“韩叔实在是太见外了,”钱旭摆摆手。
“这种说法不太对,”韩西安正色道,“要不是你提醒,我哪会想到去穿雨鞋?今晚来我家吃饭,把巧云也带上。”
见钱旭还要推辞,韩西安不容拒绝地说:“就这么定了,我让你李姨多准备几个菜。”
钱旭只好应下,随后说明了自己要挖鱼塘的事。
“挖鱼塘好啊!”韩西安眼前一亮,“现在养鱼确实是条出路。要是资金不够,我可以帮你申请贷款。”
“那就麻烦韩叔了。”钱旭感激地说。
回到家,巧云已经做好了午饭。厨房里飘出诱人的香味,让人食欲大开。
凉面配上凉拌黄瓜丝和泡竹笋,色香味俱全。黄瓜丝青翠欲滴,泡竹笋清脆爽口,凉面上撒着香菜末和花生碎,看起来就让人胃口大开。
“你这黄瓜丝放了糖?”钱旭尝了一口,惊喜地问。
“不小心倒进去的。”巧云笑着说,眼角弯成了月牙。
午睡醒来,钱旭看到晓霞在院子里逗那只金色的小野猫。小野猫毛色金黄,像是被阳光染过一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帮它想个好听的名字呗。”钱旭蹲下身,摸了摸小野猫的头。
晓霞歪着头想了想,小脸皱成一团,却不知该叫什么好。
“就叫玉宝吧,”钱旭提议道,“它毛色金黄,像个小宝贝一样。”
“玉宝!”晓霞开心地喊道,小手轻轻抚摸着小野猫的背。
小野猫“喵呜”一声回应,声音却出人意料地粗犷,把晓霞吓了一跳。
下午,两个陌生人找上门来,说是要卖金耳。他们背着几个大麻袋,里面鼓鼓囊囊的,一看就装了不少。
钱旭让他们把金耳倒出来,仔细检查起来。很快,他就发现里面掺了不少杂树黄,而且有些还是湿的,明显是为了增加重量。
“这些是湿的,得晒干才行,”钱旭指着一堆金耳说,“这些是杂树黄,价格要低一些。”
两个人面面相觑,没想到钱旭这么内行。
钱旭按照不同品质分开计价,最后给了二十七块五毛钱。虽然价格不高,但两人也没说什么,收下钱便离开了。
星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