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七十九章 整顿朝政
一阵海鸥的鸣叫声传来,几只白色的海鸥在船只上空盘旋。朱慈烺望着它们飞向远方,顿了顿,又道:“苏大人,你觉得登州如何?”
“登州地势险要,三面环海。”苏观生认真思索道,“只要掌控海路,有三两千精兵配以火器大炮,登州就是坚不可摧的堡垒。”
“好!”朱慈烺赞许道,“那苏大人可愿为本宫经营登州?”
“这”苏观生一时语塞,眼中闪过一丝犹豫。
“东虏必然入寇,流贼必败无疑。”朱慈烺正色道,声音低沉而有力,“到时山东就是抗虏前线,登州更是重中之重。只要我们掌控这个要冲之地,东虏就不敢全力南下。”
苏观生心中一震,对这位太子的战略眼光由衷佩服。他深吸一口气,郑重道:“臣愿往。只是”他略显迟疑,“臣手无陆师”
“本宫给你七千抚军,都是在天津打过仗的精锐。”朱慈烺拍着他的肩膀,语气坚定,“另外拨你三十万两银子,允许你自主组建兵力,采买军需。”
“多谢殿下信任!”苏观生双眼放光,躬身行礼。
船只已经驶入了海沙岛的港湾,远处岸边已经能看到等候多时的官员和士兵。朱慈烺站在船头,海风吹动他的衣袍,目光坚毅。
沈廷扬走到朱慈烺身边,轻声道:“殿下,岸上已经准备好了。”
朱慈烺点点头,目光扫过港口的防御工事。码头两侧各有一座炮台,十几门火炮整齐排列。岸边的士兵列队整齐,旌旗猎猎。
沈廷扬的宅院坐落在海沙岛上,虽说算不得金碧辉煌,但那一进进的院落却是气派非凡。黑瓦白墙的建筑群在阳光下投下大片阴影,远远望去,仿佛一座小型城池。
门前的青石板路直通码头,两侧栓马桩林立,马圈和库房一应俱全。青石板上还残留着马蹄印和车轮碾过的痕迹,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忙。
院内新旧房舍交错,有些已经斑驳陈旧,墙壁上爬满了青苔,有些则崭新如初,散发着木料的清香。但不论新旧,装饰都极为朴素,家具也都平平无奇。潮湿的空气在屋内弥漫,木质家具上泛着一层薄薄的水汽,住着实在说不上舒适。
“这里的潮气太重了。”周后掩着鼻子,眉头微蹙。她站在内院的廊下,看着院中那株老槐树,树干上爬满了湿漉漉的苔藓。
“已经是最好的住处了。”方完妃轻声劝慰,“至少比露宿强得多。”
崇祯帝携周后、方完妃和周选侍入住了中院。这中院内外两进,外院暂作朝堂,内院则为帝后居所。院中的老槐树投下浓密的阴影,遮挡了大部分阳光,更添几分阴冷。
朱慈烺和他的抚军大元帅府安置在东院。东院比中院稍小,但布局更为紧凑。院中种着几株海棠,此时正值花期,粉白的花朵点缀其间,稍稍冲淡了几分肃杀之气。
部阁重臣则挤在西院。西院原本是沈廷扬的账房所在,如今匆忙改作官员住处,显得有些拥挤。几位阁老不得不共处一室,平日说话都要压低声音,生怕打扰了邻居。
宅外附属院落和靠近码头的商铺,也都住进了随行的文武百官。这些建筑原本是用来存放货物的,如今临时改作住处,虽然简陋,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大人,这里的地板似乎有些松动。”一位年轻官员小心翼翼地踩着地板。
“莫要挑剔,”他的长官摆摆手,“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不错了。”
那些忠心耿耿的新军战士,只能在露天扎营了。这支军队经过几轮扩充,已有三师十二协,近两万人马。营地里帐篷连绵,旌旗招展,士兵们进进出出,忙着操练或是搬运物资。
“将军,这地方不好扎营啊。”一位百户长愁眉苦脸地说道,“地势低洼,一下雨就积水。”
“没办法,”他的上司叹了口气,“能找到这么大片空地已经不错了。让兄弟们挖几条排水沟,总能凑合着过。”
加上从天津义民、王庆坨居民,以及沈廷扬的水手、天津卫水师官兵,再算上大沽口的商民和从北京逃出的官员勋贵,总数已达五六万之众。
这么多人自然不可能都挤在海沙岛上,只得分散在大沽口城内外安置。城内早已人满为患,街道上挤满了人,市集更是摩肩接踵。不少人只能在城外搭建帐篷栖身,远远望去,帐篷连绵如同一片白色的海洋。
“又要涨价了。”一个小贩叹着气,“这么多人涌进来,粮价能不涨吗?”
“可不是嘛,”另一个商人接话道,“我家的铺子都被征用了,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没有。”
光是安置这些人马就够让人头疼的了,更别提还有大量行李、车马和五十万石粮食等着转运。沙船帮和天津卫水师的运力远远不够,只能分批运送。码头上日夜不停地装卸货物,吆喝声、脚步声此起彼伏。
朱慈烺坐在一间简陋的书房内,正与首辅魏藻德商议要事。书房里只有一张书案和两把椅子,海岛上风大,透过门窗缝隙吹进来,烛火不时摇曳。
“千岁爷,此地虽然暂时安全,但终非久居之所。”魏藻德欠身说道,眼角的皱纹里藏着深深的忧虑。
朱慈烺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一个月。”
“一个月?”魏藻德一愣。
“不错,我们要在此停留一个月。”朱慈烺放下茶盏,起身走到窗前。窗外是繁忙的码头,船只来来往往,人声鼎沸。
魏藻德不解地问:“可是为何?山海关和北京城的形势都很紧急”
“并非因为那道边关,也不是为了北京城。”朱慈烺转过身,目光如炬,“为了整顿朝政。”
“整顿朝政?”魏藻德心中一惊,手指不自觉地绞在一起。
“第一,议政和行政的规矩要改。”朱慈烺的声音掷地有声,“不能再让人只说不做,只谈不干。每个官员都要有具体的职责和任务,完不成的要受罚。”
魏藻德默然。他从未见过比大明更高效的政府,一时难以理解朱慈烺的用意。但太子殿下的语气不容置疑,他只能点头称是。
“第二,察院必须改革。”朱慈烺继续说道,“乱世不需要清谈,需要能办实事的都察院。御史们不能只会弹劾,还要负责监督政令的执行。”
“可是祖制”魏藻德急道,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祖制是为太平盛世制定的。”朱慈烺打断道,“现在是乱世,需要新的规矩。这两件事若办不成,我们就不离开大沽口。”
魏藻德心中一凛,连忙应道:“臣明白了。”他擦了擦额头的汗,心想这位太子殿下的手段,比他想象的还要强硬。
醺浅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