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48章 要不整台收割机?
涂卫国应了一声,“成,阳哥,我知道了。”
涂卫国转身去了厨房,自己动手,开火做饭,林子阳则是闷头干饭。
陆晓雪给他炖了冬瓜排骨汤,做了红烧肉。
这小妮子肯定是怕他吃不好,红烧肉的份量,估摸着有半斤,太实在了。
陆家人对他很不错,这要是换做小气的人家,哪里舍得给他整这么多肉吃?
陆晓雪的厨艺不是顶好的,但她是林子阳最爱的姑娘。
吃着最心爱的人给他做的饭菜,觉得比山珍海味还好吃!
吃过午饭,林子阳继续钻进屋里,在纸上写写画画起来。
既然要搞养猪场,想要成功,就必须完善每一个细节,可不能随意糊弄。
又聚精会神的工作了一下午,建猪圈的图纸,画好了一半。
明天再继续画一天,应该就差不多了。
而胡长平这边,已经安排人手,开始建榨油坊的厂房了。
对比养猪场,油坊建起来就简单多了,没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而且细节之处,林子阳都写在了纸条上,他们照做就行,很简单。
与此同时,胡长平还把他们胡家湾生产队,大量收购大豆,二十斤大豆兑换两斤大豆油的事,宣传了出去。
别的大队一开始听闻这个消息,根本一点不信,都觉得胡家湾生产队的人疯了。
不过对于那些不信的人,胡长平也懒得去和他们争辩,只是说了,等他们大队的油坊建起来,欢迎大家去实地参观,到时候就知道他们胡家湾生产队,到底有没有榨油的本事了。
别的大队的人虽然觉得很扯淡,但又觉得胡长平说的煞有其事,不像在说谎。
胡家湾生产队到底能不能榨油,等回头亲眼见证了就知道。
如果这事是真的,二十斤大豆能多兑换一斤油,这天大的好事儿,谁不想赶上呢?
所以原本准备把大豆送去县榨油厂的生产队,都打算先把大豆留着,等胡家湾生产队的油坊建好,他们亲自去瞧瞧,到底怎么个事。
如果人家真的会榨油,出油真的那么多,他们提前把大豆送去了县榨油厂,少兑换一半的油,不得亏死了?
林子阳又继续忙了一天,终于把猪场的设计图纸画出来了。
图纸分了好几页,每个地方都有专门的标注,还在旁边做了文字说明。
养猪场的设计图纸画好之后,林子阳找到胡长平。
胡长平见林子阳来找他,便知道他多半是冲养猪场的事来的。
“林会计,养猪场的设计图纸搞定了?”
林子阳点头,“对,大队长,设计图我弄好了,现在来找您,除了把图纸交给你,另外还和您商量确定一些别的事。”
胡长平拉着林子阳坐下,准备听他细说。
“大队长,咱们得先确定一下养猪场的位置,养猪场得建在下风口,不能让气味影响到居民点,另外还需要和水源保持点距离,不能污染了大队的水。
我规划了几个地方,你看哪个地方最合适挪出来盖养猪场。”
林子阳说着,把几个适合建造养猪场的地点和大队长说了。
胡长平听了林子阳说的那几个地方,很快就和他商量确定了具体的地点。
定好养猪场的选址,林子阳又和胡长平说了建沼气池的事。
胡长平不知道什么是沼气池,这年头,农村地区还没有普及推广这东西。
不过有些个别先进的地区已经有了。
正因为社会上已经有了沼气池这个东西,林子阳才敢在胡家湾生产队搞起来,不然搞不好就会把自己重生的秘密暴露了,他才不会去冒险。
“沼气池?沼气池是什么东西?”胡长平不解的看向林子阳。
对上胡长平迷茫的眼神,林子阳娓娓道来,把沼气池的建造原理,和胡长平细说了一遍。
听完林子阳的介绍,胡长平惊喜的感叹道,“竟然还有这种神奇的东西?
林会计,你要是知道怎么建沼气池,咱们大队能弄一个,自然是大好事,这样不就能给大队通电了吗?”
现在整个公社,还没几个大队是通电的,只有县里还有公社才有条件通电。
这要是再穷点的地方,就算是公社,都通不了电。
胡长平知道通电对大队有很大的好处,无比支持林子阳去做这事。
得亏林子阳够厉害,要不是他懂这些,生产队猴年马月也别想通电。
见胡长平支持他去搞沼气池,林子阳便放心了,准备放手去干,等养猪场建起来,胡家湾生产队肯定会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富裕。
胡长平看了图纸之后,对林子阳道,“这养猪场和油坊不一样,建起来复杂很多啊。
林会计,过不了几天,咱们大队就得收稻谷子了,到时候大队的重心任务,还是要放在秋收上面。
养猪场估计得等到秋收才能建了,你觉得可以吗?”
对于他们乡下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口粮问题,民以食为天。
不管怎么样,粮食是根本。
农村人一年忙下来,就指望着秋收的那点儿粮食生存呢。
所以各个大队的工作重心都是收粮食。
粮食收上来之后,得上交公粮,交完了公粮,各家各户都等着分粮过日子呢。
所以到了秋收的时候,不管啥事,都得往后挪,先把秋收的事解决完再说。
到了秋收的时候,学校还会停课,好让学生们也一起加入到秋收的队伍当中。
林子阳和陆晓雪的婚期,定在秋收之后,也是这个原因,秋收之前,实在很难挪出来空闲的时间,忙别的事。
虽然知道秋收重要,但是林子阳觉得养猪场也得尽快建好,这样养的猪,才能早点儿出栏,队员们才能早点儿分钱吃肉。
林子阳知道,如果直接和胡长平提,在秋收时节,让他分一部分人手建猪圈,他多半不会同意。
想让胡长平同意这事,那就必须解决秋收的人力问题。
趁着距离秋收还有几天时间,林子阳寻思着,要不要整台收割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