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妹非要换亲?我成主母她悔哭了

第37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37章

她之所以在侯府住得长久,全凭世子对她的依赖。

如果世子不再依赖她,她就彻底失去了倚仗。

不行,她不能任由那女人贬低她在世子心中的地位,她得好好想个法子才行。

她丢下谢兰舟,回了自己房里。

一番思量之后,她沐浴更衣,把自己精心打扮了一番,耐着性子等到天黑,悄悄去了春山居。

春山居是谢经年在前院办公居住以及接待客人的地方。

前夫人去世后,他除了去后院给老夫人请安,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这里。

院门外守着两个侍卫,见冯氏过来,伸手将人拦下。

冯氏拢了拢鬓发,发间一枚金步摇在夜色里晃晃悠悠:“世子有事要奴婢和侯爷说,还望通融。”

侍卫冷眼将她上下打量,神情带了几分鄙夷:“侯爷不在,娘子请回吧!”

冯氏一愣,惊讶道:“侯爷去哪了?”

侍卫道:“天都黑了,侯爷自然是去晓风院。”

冯氏脸色变了变,转身匆匆离去。

晓风院里,楚烟正和谢经年一起用晚饭。

她下午睡到日头西斜才醒,这会儿精神很好,一点困意都没有。

只是谢经年说今晚就歇在她这里,让她不免有点紧张,对着一桌子好菜吃得心不在焉。

谢经年察觉到她的异常,放下筷子问:“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楚烟摇摇头,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没话找话道:“没有,我就在想,世子等会儿会不会又把侯爷叫走?”

话一出口,气氛不但没好转,反倒更加尴尬了。

谢经年笑了笑,向她保证道:“放心吧,这回我不会再理他,天塌下来我也不走。”

新婚夜已经很对不住她,今晚若是再中途跑路,只怕府里人更要看她笑话。

然而,话音刚落,就听守在门外的丫头禀道:“侯爷,夫人,冯娘子来了。”

楚烟先是一愣,随即看着谢经年意味深长地笑起来。

谢经年颇为无奈,皱眉道:“问她何事?”

不等丫头问话,冯氏已经自行走了进来。

“世子头疼得厉害,喊着要见侯爷,侯爷快去瞧瞧吧!”

谢经年闻言,眉头皱得更紧:“头疼去找大夫,我又不会瞧病,找我何用!”

冯氏噎住,一时竟不知该怎么接话。

楚烟见她穿着一身水红色的轻纱罗裙,梳着精致的发髻,戴了满头的珠翠,眉眼也细心描画过,还涂了鲜艳的口脂,顿时就明白了她的意图。

“世子头疼得厉害,冯娘子怎么还有心思打扮?”楚烟端起茶盅抿了一口,似笑非笑地问道。

谢经年压根没注意到冯氏的衣着打扮,听楚烟说起,才正经看了她一眼,幽深眸底立刻聚起寒意。

冯氏吓得一激灵,白腻的面皮顿时臊得通红。

“夫人说笑了,奴婢平时就是这样的,不曾精心打扮。”

“这么说你是天生丽质了?”楚烟挑眉看向谢经年,“侯爷真是好眼光,给世子挑的奶娘都是国色天香。”

“……”谢经年板着脸敲了下桌面,“快吃饭,冷了要闹肚子的。”

楚烟笑着拿起筷子。

谢经年冲冯氏摆手道:“回去好生照看世子,有事找大夫,休得再来打扰。”

冯氏又羞又恼,红着脸退了出去。

走到门口,守在外面的乔嬷嬷直拿白眼翻她,毫不留情道:“一把年纪,也不照照镜子,一张嘴涂得跟吃了死孩子似的,还学人家小姑娘卖弄风骚。”

“……”冯氏的脸都憋成了猪肝色,没脸和她互怼,窝窝囊囊地走了。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任杰卫平生
任杰卫平生
神圣天门横立苍穹,时空魔渊涂炭人间,当大地涌出十二座灵泉,当月亮不再属于人类…我们又将何去何从?神明的世界?恶魔的世界?不,这是属于人的世界!我将接过那无人扛起的冠冕,成为新时代的王。我叫任杰!生当作
弈青锋
睡服东北虎?你管这叫驯养技巧?
睡服东北虎?你管这叫驯养技巧?
【无直播+动物+温馨日常+无女主】老娘可是东北虎,区区按摩怎么可能屈服?呜~他好会,挠的好酥服啊~他咋知道我要洗香香?嗯?还要抱着我睡觉?他好坏~但我好喜欢啊~......凭借着能听懂动物心声的能力,
白阳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关于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战火纷飞,山河泣血,1937年的华夏大地沦为人间炼狱。德械师,这一支装备精良却背负着沉重使命的铁血部队,于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他们头戴锃亮钢盔,手持德式枪械,以钢铁意
孙苏中
洞房花烛夜后,得知夫君有花柳病
洞房花烛夜后,得知夫君有花柳病
云倾的嫡妹云娇重生了,重生的第一件事就是设计陷害云倾,并抢了她的亲事。上辈子云倾嫁给了身有残疾的侍郎府公子谢齐,过的顺风又顺水,让云娇很是羡慕嫉妒。而云娇嫁给了国公府小公爷秦脩,觉得他模样好,家世好,
青墨
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华夏,炎黄子孙也。】【炎帝与黄帝联合,破蚩尤于涿鹿。】【炎黄合流,破九黎,迁三苗,遂得中原之地,建华夏文明!】随后,历经百年,才迎来秦国统一……各朝各代的上空,都出现了字幕,上面写着《盘点华夏五千年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