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大四个儿,八个孙,凄惨离世后

第98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98章

“小舅舅。”

“那他为什么给你买麦芽糖?”

宋耀祖立即捂着裤裆、蹲了下去,抿着嘴用力地摇头,就是不开口。

黄晚晴也不急,微微抬起下巴,居高临下地望着小兔崽子,眯眼道:“你以为,就你外婆有剪刀?小王八蛋,你外婆就是吓唬吓唬你,嘴上说说。你奶奶我可不一样,我连你爷爷都敢剪!”

宋耀祖听完,浑身一哆嗦,一下裤子都湿了。这可把鹤霜心疼坏了,赶紧冲过来把儿子搂进怀里,一边安慰儿子一边跟着哭:“妈!好端端的,你吓唬我儿子做什么?他一直在我娘家待着,咱们家被偷,跟他又没有关系!”

黄老太不说话,只冷冷地盯着宋耀祖。终于,就算是躲进了妈妈怀里的宋耀祖,也终究是扛不住了,边哭边大声道:“小舅舅说带我回家玩捉迷藏,撬了我家大门的锁,我害怕被奶奶打,就没敢跟进屋,赶紧跑回了外婆家。”

“小舅舅过了好久才回来,给我买了麦芽糖,交代我不许说!”

“外婆还说,如果我跟妈妈说这件事,她就剪了我的小吉吉、撕烂我的嘴,呜呜呜”

众人听完,一片哗然!

宋长武听完,红着眼就冲了过来,弯腰揪着宋耀祖的衣领,就把人拎了起来,“你舅舅呢?他去哪儿了?”

宋耀祖吓得也不会哭了,脖子以上被衣领勒得通红,一双小脚不停地晃荡,“三,三叔,我,我不知道”

鹤霜什么也不顾了,扑上去又锤又打,开始抢夺孩子,“宋长富!你疯了!把孩子放下来!”

旁边站着一直不吭声的宋长文,也急忙上去帮忙,“他还是个孩子!他知道什么!”

宋长文的加入,让场面变得越发混乱,一向好得跟穿一条裤子似的两兄弟,终于也扭打成了一团。

这件事情,闹了一天一夜。

第二天早上,才终于水落石出!查清楚了,宋家丢的钱,确实是鹤霜的弟弟偷的。只不过,他偷完钱后,扭头就瘸着腿去了隔壁镇的地下场子,玩了个通宵,输了个精光!

厨房里,黄晚晴正忙着做早饭,刚打完猪草回来的小闺女,一边洗脸一边凑到她身边说着悄悄话。

“妈,你是没看见,我三哥那张臭脸!”黄凤娇满心满眼都是痛快之色,“我听说,鹤家就还了他十块钱,剩下的全部打成了借条!”

“三哥气得想去报警,直接把人抓进去!谁知鹤家人比他更不要脸,直接威胁他,说他若是敢去报警,鹤家就一毛钱都不还了!”

黄晚晴挑了挑眉,不予置评,却转头冲着小闺女叮嘱道:“既然喜欢读书,那就把心思好好收一收!你管他们做什么?咱们关起门来,自己过自己的日子!”

黄凤娇嘿嘿一笑,搂着亲娘的胳膊撒娇道:“嗯,我知道啦!”随后,又忍不住轻哼道:“我最看不惯三哥,看见他倒霉、遭报应,我心里就畅快!”

黄晚晴看了小闺女一眼,脸上的神情颇为无奈。

很快,早饭就做好了。黄晚晴领着两个闺女,还有两个主动上交伙食费、搭伙吃饭的二儿子和四儿子,一起坐在客厅吃饭。明明只是些山野小菜,却被黄晚晴用辣椒炒得香喷喷的,香气四溢,飘出去老远!

小厨房那边还冷冷清清,宋家其他人,在院子里都能闻到香味,却只能捂着肚子咽口水。因为宋长文和鹤霜两口子,还关着门在房间里吵架!

宋长贵双眼贼亮,端着碗凑过去问黄凤娇,“凤娇,大哥和大嫂在吵什么呢?你知道吗?”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任杰卫平生
任杰卫平生
神圣天门横立苍穹,时空魔渊涂炭人间,当大地涌出十二座灵泉,当月亮不再属于人类…我们又将何去何从?神明的世界?恶魔的世界?不,这是属于人的世界!我将接过那无人扛起的冠冕,成为新时代的王。我叫任杰!生当作
弈青锋
睡服东北虎?你管这叫驯养技巧?
睡服东北虎?你管这叫驯养技巧?
【无直播+动物+温馨日常+无女主】老娘可是东北虎,区区按摩怎么可能屈服?呜~他好会,挠的好酥服啊~他咋知道我要洗香香?嗯?还要抱着我睡觉?他好坏~但我好喜欢啊~......凭借着能听懂动物心声的能力,
白阳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关于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战火纷飞,山河泣血,1937年的华夏大地沦为人间炼狱。德械师,这一支装备精良却背负着沉重使命的铁血部队,于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他们头戴锃亮钢盔,手持德式枪械,以钢铁意
孙苏中
洞房花烛夜后,得知夫君有花柳病
洞房花烛夜后,得知夫君有花柳病
云倾的嫡妹云娇重生了,重生的第一件事就是设计陷害云倾,并抢了她的亲事。上辈子云倾嫁给了身有残疾的侍郎府公子谢齐,过的顺风又顺水,让云娇很是羡慕嫉妒。而云娇嫁给了国公府小公爷秦脩,觉得他模样好,家世好,
青墨
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华夏,炎黄子孙也。】【炎帝与黄帝联合,破蚩尤于涿鹿。】【炎黄合流,破九黎,迁三苗,遂得中原之地,建华夏文明!】随后,历经百年,才迎来秦国统一……各朝各代的上空,都出现了字幕,上面写着《盘点华夏五千年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