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三十六章 立秋:希望的田野
王永梅说,阿囡,你要去找小陈镇长问问清楚,拆迁的事到底做不做准?他们那些都是旧房子,我们的房子才新装修的呢,你去跟他说,得给我们多赔一些。
刘清宁说,外婆,这事还没有最后敲定。再说,就算真的拆了,赔多少都有政策,他怎么能私自给我们多一些?我还是华侨村官呢,怎么能偷偷给自己谋好处?
老嬢嬢嘟囔,什么村官,楚楚都说,村官不是官。
一分钱工资没有,还要管这管那,趁早别做。
刘清宁笑,说外婆,你上次可不是这么说的,真是个势利的老嬢嬢。
老嬢嬢不说话了,一边包山粉饺一边生闷气,嘟嘟囔囔地说了好多刘清宁听不懂的肮脏话。
这段日子,陈今越忙得焦头烂额,别说云上村,连自己家都很少回。每天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有时候加班到晚了,就在镇里的宿舍睡。
家里老嬢嬢直抱怨。
这还说回青田来陪我呢,十天半个月都见不到人影!
为了云上村投资的事,镇里专门成立了工作专班对接上海的投资商。
项目尚未签约,但八九不离十,许多前期工作都得提早准备起来。云林镇从未处理过这样大的项目,千头万绪,如一团乱麻。
前几天在大会上,钟文焕说了,这是对云林镇的一次考验。私底下他也说了,这也是组织对陈今越的一次考验。
镇里都传说,要是这个项目真能落地,陈今越估计很快就会被提拔回市里了。
市里下来的官,哪能真在这个山沟沟里干一辈子。
刘清宁来找他,他正在会议室开会,透过玻璃窗看到刘清宁站在走廊上,心里突地一下。底下的人看出他有些心神不宁,简要地汇报了工作,会议散得比预期的要早。
陈今越磨磨蹭蹭地出了会议室。
这几日降温,今天却阳光正好,照得人身上暖洋洋的。陈今越将笔记本顺手递给旁人带回办公室,就站在走廊上,问:“找我有事?”
刘清宁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问:“你明知故问。云上村的事早就传得沸沸扬扬了,我今天来,就想问你一句实话,那些传言都是真的?镇里已经找到投资商了?”
陈今越抬头看了一眼蓝天,坦白:“是。但不全是。对方是一家非常有经验的文旅投资公司,在国内已经有好几个成功的投资案例,声名在外。合作的希望很大,但还未最后敲定,仍有变数。”
果然是真的。
“那,我们是不是都得搬走?”
虽然艰难,陈今越还是点了下头:“如果敲定合作,是。”
不是好消息。
刘清宁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陈今越心有不忍:“抱歉。”
刘清宁摇头:“没什么抱歉的。”她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沉默了一会儿,问:“这个项目对你很重要?”
“是对镇里很重要。”陈今越说。
“为什么?村里的几个老人并不想搬走。我觉得可惜,好不容易我们把村子搞起来了,你们要把它拆了。拆了,我们村子就真的不存在了。”
她的童年,她的记忆,就都不存在了。
“因为这不是云上村一个村的事。”陈今越说,“这家企业,我托了很多大学同学多方面打听过,确实是有实力、有能力。如果项目能够做成,对村里,对镇里,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
先不提在征收土地的时候村民能拿到的一次性补偿款,根据前些日子多次的商谈协议,如果合作成功,对方会在云上村建一个高端旅游度假区,总投资估计会超过10个亿。
10亿,对云林镇这个落后的小镇来说,真是一个天文数字。
在项目前期,他们就可以向中央、省、市争取专项资金,用来提升镇子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
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在日后的运营过程中,这个项目会给云上村带来多少就业岗位,多少发展机会。
更不用说建成之后吸引来的游客对周边的辐射带动效应。
这些全是事关全镇老百姓的大事,好事。
陈今越的目光从远山收回,落在镇政府大门前的长街上。这条街是镇子的中轴线,是镇上唯一一条铺了柏油、有中心线的街道,也是镇上最热闹的一条街。
“你看,我们在这条长街的两侧规划了一百多个停车位,但只有每年春节、清明两节,这里才会挺满汽车。”
其余的时间,空空荡荡。
此时放眼望去,停在道路两侧的车子屈指可数。
“虽然现在没到年节,还是有不少海外华侨回回乡探亲过年,但跟前些年比较起来,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云林镇没有工业,老百姓在镇里根本找不到像样的就业机会,镇的劳动力三分之二在海外,其余的,大部分都留在了杭州、丽水和青田。
在镇里人看来,孩子读完书还要回到镇里来工作,那是没出息的。
小镇,仅仅成为了他们节日回来探望老人的地方。
这两年,镇里的留守老人越来越少。
父母不在,已无归途。
“到时候,这个小镇或许真的要消失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了。”
他收回目光,看向刘清宁。
深秋正午的阳光洒在陈今越的身上,她发现他在聊起这些的时候,好像会发光,眼神比任何时候都要闪亮。
在这样的目光种,她被说服了。
“简而言之,就是这个项目能带动云林镇的旅游业发展,能让老百姓赚到钱过上好日子,是吧?”她问。
“是。”
“好。”刘清宁说,“祝你们马到成功,奏凯而归。”
回村的路上,要经过一片稻田。
清明刚回来时,这片稻田还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如今稻田收割,只有成堆的稻草垛,如同一个又一个的小山包。
稻草人在秋风里微微摇晃。
空气里充盈着秸秆烧过的烟熏味。
她想起小时候,那时候镇里人还很多,还很热闹。放了寒假,许多青田城里的孩子都会回来,每天一早起来吃过早饭,成群结队的孩子在山上、田间玩耍,在成垛的稻草上打滚,躺着晒太阳。
直到中午,广播里唱起了《歌唱祖国》,那是回家吃午饭的信号,一溜烟全跑散了。
刘清宁骑着电摩托,行驶在成块成块的稻田之间。
干燥的秋风吹在她的脸上,也吹进她的心间,胸口里好像装着一个皮球,被风灌得满满的,她突然感到莫名的快乐,忍不住哼起了小时候学过的歌。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田野上……”
茹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